4年市值缩水超7成,360“造车”有用吗?

镁客maker网

    入场互联网汽车越来越多,有哪家公司能够躲过“造车”的风口?
    360铁了心要“造车”。
    昨日,一则“360将领投哪吒汽车D轮融资”的消息开始大范围流传。而依据早之前的消息,周鸿祎不久前刚造访过哪吒汽车的站台,更是有内部消息说,双方之间已经接触两个多月。
    360“造车”早有苗头
    针对“360将领投哪吒汽车D轮融资”这一消息,就在当日晚间,360方面给出了回应:
    

    投资哪吒汽车仅为360布局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意向之一,现阶段涉及的意向书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这么一看,在投资哪吒汽车一事上,360方面还没有给出最终定论。但是论及“进军汽车领域”,360则是早就“铁了心”一定要进行的。
    间隔时间最短的苗头可以追溯到今年两会,彼时周鸿祎带来了三个提案,其中一个就是“加强智能汽车网络安全”。而在业务端,360面向汽车、车联网领域也早有相应布局,包括360流媒体后视镜记录仪等智能硬件,以及360汽车安全大脑。
    据不安全统计,360安全大脑已接入100余万辆汽车,累计发现、拦截风险10万余次。
    再往前追溯远一点,在2015年,更是流传着“360与上汽合作造车”的绯闻出现,虽有相关证据,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可见,在“进军汽车”这件事上,360早有此意。
    360如何“造车”?
    从“360领投哪吒汽车”,以及过往的多次布局来看,360肯定是会进入“造车”这个风口赛道的。那么接下来,备受关注的问题就是360“如何造车”?
    从之前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宣布造车的信息来看,他们的“造车”可以分为两个派别,一派选择自己“直接参与造车”,比如All in造车的小米,以及与传统汽车制造商成立合资公司的百度、阿里,另一派没有直接参与造车,而是定位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比如嘴上“咬死不造车”的华为。
    对比这两个派别,从360目前的一系列动作来判断,它更倾向于华为那类作法。
    从第一个派别来看,除了小米,不管是百度还是阿里都是选择与传统汽车制造商合资成立公司,这其中,一方有生产线、有市场积累,以及品牌、产品质量的背书,另一方则是从汽车软件层面进行发力,最终获得1+1>2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类模式需要高额成本投入,也需要足够的能力来承担市场风险。对于此时的360而言,它既缺少资金,也缺少承当风险的能力。此时,它最好的选择就是如同华为一般,入股造车新势力,并定位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仅变现能力快于前者,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目前来看,依据周鸿祎所言,已经有很多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车场,都找过360寻求合作。而在昨天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周鸿祎也表示,公司拥有国内第一支汽车安全研究团队“360 Sky-Go Team”,可提供全球领先的安全解决方案,目前已经与奔驰、比亚迪等众多主流汽车品牌开展了相关项目合作。
    可见,从安全角度出发,360在汽车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积累,但是若仅仅是作为第三方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稍有放松就有可能被其他人所取代,尤其是百度、阿里、华为等均下场汽车赛道之后。
    不可否认,从安全角度切入,是360短期内实现营收的一个最佳角度。但考虑到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这还不够。
    4年市值缩水超7成,“掉队”的360急需新突破口
    针对360造车这一消息,有投资者调侃称:“被人遗忘的360,或许只能通过造车,才能再度重回大家的视野。”
    虽然这只是玩笑话,但却也道出了360近年来多方面表现差强人意的事实。
    这一点从360的市值变化就可看出,曾几何时,360也有过巅峰时刻,市值达到了4400亿元,之后却一路走下坡,在2018年末以1300亿元惨淡收场,跌幅超过7成。时至今日,360的始终没有再现当时的荣耀,市值也是一路跌到了1000亿元以下。
    而“造车消息”带来的股市效益是肉眼可见的。
    就在今早开盘之后,360股价开盘涨1.9%,报13.18元/股,之后稍有跌落。截至下午3点收盘,360股票报价13.09元/股,涨幅为1.24%。虽然涨幅不是很大,但是“造车”对股价的提振作用还是存在的。
    
    另外在业务层面,依据刚发布的2020年财报,虽然360在智能硬件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安全及其他业务上均出现了正增长,其中安全及其他业务的收入更的增长幅度更是达到了70.73%,但是在主营业务“互联网广告及服务”的收入却是多年来一降再降。
    
    与此同时,不管是在哪个业务上,360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比如智能硬件赛道,站在对立面的有小米,又比如安全及其他业务,这一业务也面临来自华为云等对手的压力。
    可以说,相较于曾经的老伙伴,以及那些后起之秀,业务相对单薄的360如果再不能找到一个突破口,只会掉队越来越远。
    此时,作为“新风口”,且其他竞争对手也还没有跑太远的“新造车”赛道,成为了360的最佳选择。
    作者: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