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联手歌尔入局,带动青岛VR转向?
青记智库◎文 | F.Lin. ◎编辑 | 小木
曾经的“果链”巨头正在重仓AR领域。据“36氪”报道,小米正计划推出新一代AI眼镜,数月前与歌尔达成合作,预计于2025年Q2发布。据透露,该款产品将“全面对标Meta Ray-ban”,搭载AI功能、音频耳机模块、摄像头模块,并将以小米自有品牌形式发布,出货量预期“在三十万台往上”。小米并不是国内唯一一个布局AI眼镜赛道的大厂。
今年以来,华为、百度陆续发布AI眼镜产品,苹果、谷歌、字节跳动均宣布有意愿进军AI眼镜领域。今年上半年,华为推出华为智能眼镜2方框太阳镜版,搭载了华为HarmonyOS 4操作系统,并接入华为盘古AI大模型11月12日的“百度世界2024”大会上,百度发布了全新AI硬件产品——小度AI眼镜,号称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硬件产品。随着AI技术革命性突破的到来,AI加持下的AR眼镜,或将成为VR和AR之间跨维度之争的最佳选择。
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一直以来VR设备的轻量化、长续航、高清晰度问题,可能在AI眼镜找到最优解,去掉屏幕和光学等模组后,AI眼镜的重量、续航等性能都会得到改善,大幅提升佩戴体验,这也是AI眼镜得以快速兴起并引起全球科技巨头重视的原因之一。对于全面押注VR、正在建设“全球VR第一园”的青岛来说,也要关注以AI眼镜为代表的AR赛道的异军突起。数据显示,2023年青岛虚拟现实设备产量同比增长98.1%,较上年同期增长34.2个百分点,这其中的设备主要以VR为主。
进入2024年,青岛依托歌尔、大朋VR、京东方艺云等骨干龙头持续加大项目的引进力度,但仍然是围绕VR硬件,比如欢创科技、小派科技等。其中,唯一的AR项目是来自深圳的全球首款视听AR眼镜天趣星空。VR还是AR,抑或是两者在关键产业链的结合,也是青岛虚拟现实产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此外,受限于PICO陷入战略收缩风波或者其他原因,青岛并没有很好借助PICO被字节跳动收购后背靠的抖音等平台优势,在软件和内容制作这一明显短板上有所改变。考虑到PICO今年8月又推出旗下首款MR混合现实一体机PICO 4 Ultra,以及公司对XR业务“有耐心、看长期”的表态,青岛未来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还是需要充分利用好字节跳动这一互联网巨头的优势。
1
小米和歌尔股份可以说是“旧相识”。2022年,小米发布了新款耳机小米Buds 4 Pro,而这款耳机的代工厂正是歌尔股份。对于此次传出与歌尔股份在AI眼镜领域的合作,小米方面暂时未公开回应。不过,据21财经11月14日报道,歌尔股份相关人士给出的回应是,公司对具体客户信息及项目内容不予透露。
公司AI眼镜业务现阶段尚未量产,主要产品可应用于AI眼镜等终端产品。但小米一直在试水AI眼镜赛道,也是不争的事实。今年1月18日,小米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北京蜂巢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蜂巢科技”)达成战略合作,聚焦于智能音频眼镜品类。蜂巢科技成立于2020年10月,是一家专注于头戴智能硬件研发的科技创新公司,成立之初即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并于2022年推出首款产品MIJIA眼镜相机,2023年推出第二款产品MIJIA智能音频眼镜。今年3月底,小米MIJIA智能音频眼镜悦享版在小米商城上架,众筹价不足500元。
2
而作为VR领域的先行者之一,面对近年来VR市场的不尽如人意,歌尔股份一直在积极拓展新的业务方向和业务机会。2022年年报中,歌尔股提出将积极把握精密光学器件和模组、传感器、微系统模组、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领域内的新产品机会。2023年以来,歌尔股份开始加码布局智能眼镜领域。去年10月,歌尔股份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歌尔光学拟全资收购驭光科技(绍兴)有限公司(简称“驭光科技”)。交易完成后,驭光科技将成为其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6年的驭光科技以微纳光学元件(DOE、ROE)的设计和制造为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衍射光学解决方案。广泛用于3D扫描、3D传感、智能识别、机器视觉、AR/VR、行为大数据分析、智能监控、车载辅助系统等众多领域。
在2023年年报中,歌尔股份直言将积极跟进AI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和应用,持续深化在新兴智能硬件及精密零组件产品领域内的布局。2024年,歌尔股份加快了布局的脚步,一年内申请了多项相关专利。从申请主体看,多集中在青岛子公司。比如,今年以来,歌尔科技有限公司累计申请了11项有关智能眼镜领域的专利技术。
再比如,青岛歌尔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在6月和8月,申请了“一种拍摄提示结构和智能眼镜”“智能眼镜控制方法、智能眼镜、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两项专利,一个是用来改善防偷拍效果,一个侧重解决智能眼镜在会议中的使用场景受限的技术问题。歌尔股份在2024年半年报中明确提出:
AI人工智能技术在消费电子硬件产品端侧的落地,有望为声学传感器、精密光学器件等精密零组件产品带来更广阔的市场需求,同时为智能眼镜、AR增强现实等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带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3
从全国来看,从AR厂商到眼镜品牌再到手机、互联网大厂,入局AI眼镜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
数据来源:RimeData来觅数据比如,有着“AR四小龙”之称的雷鸟创新、影目科技今年都推出了AI眼镜。8月,由TCL电子孵化出来的雷鸟创新官宣与博士眼镜成立合资公司,明确表示将共同开展新一代AI眼镜的研发设计、销售、营销与服务等工作,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发布首款产品。11月7日,影目科技在深圳举办的“一穿一戴一世界” 2024 紫光展锐智能穿戴沙龙上,联合紫光展锐共同发布了影目X系列AI眼镜开放平台。再比如,不少从创立之初就聚焦“AI+AR”眼镜的科创企业,也相继推出了新品。4月,李未可推出了首款AI眼镜Chat,支持用户通过语音与眼镜中的智能助手进行交互。
8月,蜂巢科技发布了自有品牌“界环”及首款自有品牌产品——界环AI音频眼镜。9月,星际魅族发布了主打科技时尚外观的AI+AR智能眼镜“StarV Air2”,内置的AI系统则能实现实时翻译、语音识别和智能助手功能。AI眼镜的快速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XR行情低迷之下,“Ray-Ban Meta”的火爆,让大家看到了新的机会。去年9月,Meta与雷朋合作推出了一款“Ray-Ban Meta”AI眼镜。截至2024年5月,这款AI眼镜的全球销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台,预计年出货量超过200万台。根据IDC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AR眼镜销量为48万台,智能眼镜销量为101万台。也就是说,“Ray-Ban Meta”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卖出了全球智能眼镜去年一年的量。在业内人士看来,100万台的销量数据,已经足以验证AI眼镜的市场可行性。
一方面,AR/VR头显设备因其重量较大,长时间佩戴可能会让用户感到不适,而体积小、重量轻的AI眼镜将极大提升AR/VR头显设备的用户体验。以“Ray-Ban Meta”为例,该款AI眼镜的重量仅为49克,不到Meta VR产品重量的十分之一,在解决用户佩戴舒适度痛点的同时,也满足了广泛用于室内外日常场景的需求。另一方面,AI大模型的发展为AR设备的发展升级提供更多可能。
AI智能眼镜是当前产业公认的AI最具性价比硬件落地方案。在AI技术的赋能下,AR眼镜不仅能够实现语音交互、智能翻译等基本功能,还将具备更强大的智能分析和决策能力。东吴证券指出,AI赋能下的使其更加智能和人性化,还能拓展AR眼镜的应用场景。根据共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AI智能眼镜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开始,AI眼镜将快速向传统眼镜市场渗透;到2029年,AI眼镜全球年销量有望达到5500万副。更重要的是,通过为AI技术提供应用场景,使得AI技术的进步真正成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让AI公司在虚拟现实设备普及中有机会形成商业逻辑闭环,实现盈利,在虚拟内容制作、虚拟交互、用户个性化推荐、创作者经济以及B端的工业赋能等方面得以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