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种地,阿里养猪 科技公司搞养殖都缺不了AI


    当拉布拉多君还是一个奔跑在田间的农村小孩时,随手摘下田埂边菜园的黄瓜西红柿,在衣服上蹭蹭就开吃,慈祥的农民大叔只能拄着锄头在一旁目送,相信这也是很多同龄人的童年。那时候根本不会担心什么食品安全问题,不过当下......只能希望我们这一代人的孩子能够像我们当初那样,食无忧。
    不过这并不是奢望,至少我们能看到很多科技巨头在致力于“科技新农村”建设。
    前段时间荷兰举行了一场很搞笑的比赛——国际人工智能种菜大赛,就是通过AI种菜无人参与。乍得一看可能很搞笑,但是细细想想,这种通过AI全程对蔬菜生长进行掌控的方式,没有任何人工参与的种植方式确实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隐患的办法。包括浇水、光照、施肥、驱虫这农务都是由人工智能自动收集环境数据,通过深度学习和计算,进行判断和决策,再驱动温室里的设备元件所完成。大赛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的14支团队参与,其中包括腾讯、微软、英特尔等在内的一系列科技巨头。其中,我们就能看见腾讯种植的黄瓜。
    其实在中国很多科技公司对农业都有一些布局,希望通过AI技术从种植养殖,以及食材追踪等方面,打造绝对让人放心的食材。
    类似的企业有很多,比如说网易养的猪。
    网易养猪场坐落于浙江总面积约1200亩,主要负责人为网易CEO丁磊,其养猪场的猪名为“丁家猪”。2015年12月,丁磊用“丁家猪”在乌镇宴请马化腾、张磊、张朝阳等科技大佬;2016年2万头“丁家猪”将带着绿色生态美味标签登上中国人餐桌。
    再比如说,京东的“猪脸识别”。
    京东的养猪项目虽然起步较晚,但还是引发了业界的一片热议,为了养好“京东猪”,京东甚至还专门研发了一套“猪脸识别”系统,能够清晰得知猪的父母、出生日期以及品系等相关数据,同时还可以了解每一只猪的健康情况,包括进食量、进食偏好等。所以在未来,我们扫一扫包装的“京东猪”条形码,就能知道这条猪的喜好生平......当消费者知道桌前这盘猪肉的前世今生,那么猪脸识别就不是在和我们消费者开玩笑。
    还有阿里巴巴的“猪走二百公里”。
    在云栖大会上海峰会阿上里正式宣布推出ET农业大脑,希望将人工智能与农业深入结合。
    阿里养猪场基于机器视觉专利技术,通过ET大脑,每一头猪从出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的档案包括猪的品种、日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强度、频次、轨迹等,是否怀孕可以检验出来。运动量不达标的猪,会被饲养员赶出室外“加练”。这也正是“从200公斤到200公里猪”口号的由来。
    不管是通过何种方式将AI于养殖业相结合,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消费者吃的放心。不过光有养殖并不能让“科技新农村”建立起来,相关的还有种植。
    前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透露宣布:将与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合作,培育海水稻,通过土壤数字化,让盐碱地上长出水稻,从15亿亩盐碱地里改造出1亿亩的良田。据悉,该数字系统在土地上分配有小型气象站、通信模块、高清摄像头,地下、地表则通过各种传感器(射频技术)对光照、温度、盐碱度、等信息进行收集,然后传送到华为云端大数据中心,通过AI人工智能系统和专家诊断,提供靶向药品、定向施肥,大幅提高用水量,施肥量。
    当然,相关的尝试还有很多,首富比尔盖茨在非洲投资养鸡,京东刘强东养牛、养鸡,AI都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有这些科技领域企业的不断尝试,相信在未来吃出健康将不再是口号,“科技新农村”也能让消费者的桌上的食材也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