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市场的沉浮,给我们透露什么信息?
VR陀螺AR自2012年进入大众视野,曾有人称它将引领新技术革命。6年过后,AR市场距离“起来”还有多远呢?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市场的普及度和接受度并不高,那制约AR行业发展的关键是什么,未来的机会又在哪里呢?
AR的“走红”之路
AR(增强现实)是一直是科技领域的热词,也经常有人将其与VR(虚拟现实)相提并论。尽管两者的使用场景有相似之处,但技术构成却是不同的。简单来说,VR为用户创造出虚拟的沉浸体验,使用者看到场景是假的,而AR是在真实的世界中加入虚拟的场景,用户看到的一部分是真的,一部分是假的。
虽然AR技术在50年前就已经发明,但直到2012年谷歌AR眼镜发布,2015年AR手游《pokemon go》开始风靡,AR才逐渐真正被大众熟知。
国内在 2016年也随之兴起了AR潮,腾讯QQ率先使用AR在奥运会期间发布全民传递火炬活动,接着支付宝则推出了实景红包,开创了AR的新玩法。
AR在中国市场如何?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当前AR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如何呢?我们从硬件产品、技术应用以及国内巨头布局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AR硬件:手机比眼镜更普及
就硬件产品而言,AR手机和眼镜是当前使用AR的主要设备。从中国的市场情况看, AR手机普及度较高,支持 AR功能的手机以IPhone为主,用户量多达2.43亿,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虽然谷歌也在安卓系统手机开发了ARcore平台,但目前国内无法使用谷歌服务,大部分安卓手机并不能使用AR功能。
AR眼镜则是国内市场普及度最低的产品。据IDC统计,2017年中国市场AR头显出货量为1.5万台,仅占全球总数的2.5%,可见国内用户对AR眼镜的市场接受度并不高。
青桐资本梳理了目前国内主要的AR硬件产品公司,我们发现这些公司大多起步于2014年底至2015年, 这些硬件产品公司大部分定位于B端市场。
C端发展乏力,B端逐步落地应用
为了解AR在国内的应用现状,青桐资本从C端和B端两个用户群体进行了研究:
目前,国内市场上面向C端市场的AR应用数量占比极低,内容以游戏和娱乐为主。由于国内大部分安卓系统不支持AR应用,我们以苹果应用数据作为分析范围。数据显示,APP store中有300多万个应用程序,但只有不到1000款AR应用。其中,游戏类占比最高为30%。AR应用数量少,缺乏优质内容,成为当前在C端普及面临的难题。
相比于C端在国内发展乏力的现状,AR创业公司也将业务重点纷纷瞄准B端市场,且已逐步落地应用。据《2018中国AR产业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企业服务类AR公司占比达23%,硬件类公司占比28%,大部分产品主要定位于B端。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