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有罪?如果张一鸣去了扎克伯格的质询会
几天前,扎克伯格去美国国会道歉了。他西装领带,恭敬地回答每一个问题,不再是那个拖鞋少年。
“如果你的公司没按你说的运行,我们就不再有任何隐私了。”一位参议员说。
扎克伯格代表着“科技的权力”。如果不是涉及政治,很少有人能把他拖到聚光灯下,逼问他掌控的力量。他说,AI和算法能保障未来,虽然这些对他更像一个玩具。
在地球另一边,张一鸣正焦头烂额地写一封道歉信。他企图挽救自己500亿美元估值的帝国。过去一周中,它遭受了一连串打击,以致被调侃为“今日头条周”。
“我的企业价值观出了问题”,张一鸣说。这是一项很严厉的指控,意味着他放弃了躲在算法背后,愿意交出科技公司的权力,让位于人工审核。
这是一个罕见的碰撞时刻:科技公司与传统势力,正打进拳赛关键的一回合。科技公司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它们会带来无可挽回的灾难吗?
如果让张一鸣坐在扎克伯格的座位上,他也许能解释这一问题。
免费模式是不是必然导致“卖用户数据”?
问:我在Facebook上说我喜爱巧克力,突然就收到巧克力广告。如果我不想收到广告怎么办?用户能否为不让你们使用这些信息付费?
扎克伯格:人们真正不喜欢的是不相关的广告。虽然使用信息来使广告更具相关性,肯定会产生不适,但人们更希望我们展示的是具有相关性的内容。
如果张一鸣坐在那里,他的回答一定与扎克伯格相同:不行。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科技公司用免费换用户,再卖用户数据变现,这是否已经打成一个“死结”?破除免费,是不是终结“滥用用户数据”的关键?
事实上,广告是他们变现流量的核心途径。Facebook的2017年收入高达400亿美元,98%来自广告。今日头条在2016年的广告收入是100亿元,2017年据称有25亿美元。
对此,《好奇心日报》精辟地说,是用户自己选择了这样的商业模式。“他们用免费的社交网络-被搜集数据-被卖广告-被提供能多功能-被搜集更多数据-被更精准地卖广告。”
这种模式产生的价值,也碾压付费订阅:如今,Facebook市值高达4700亿美元,今日头条估值可能也达到了500亿美元。免费模式才会产生规模效应,最终强者碾压一切。这是小而美的付费订阅不能比的。
这一模式的困境在于:有些公司不能很方便地,用广告变现流量。他们会将用户数据以其他方式变现,比如把数据卖给莆田医院,或是偷偷给固定路线的旅客涨价。当这些公司以互联网的几何速度增长,却不能获得与流量匹配的收入时,灾难就发生了。
不幸的是,收割用户数据已经是大趋势,无论数据能否得到保护。
这意味着,科技公司一定会长成新的巨兽,而监管只能追在后面跑。无论这次,质询会结果如何,扎克伯格都不会是最后一个坐这里的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