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内难以落地”的无人驾驶,第一站会在哪里?

我的极刻

近年来,无人驾驶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不论是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还是汽车产品的消费者,都对这个话题有着极高的关注度。
    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无人驾驶技术距离落地、普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十年之内难以落地”的看法也不在少数。那么,无人驾驶技术真的难以在十年内落地吗?它最有可能的第一站会在哪里?
    无人驾驶的现状:只能辅助,不能无人
    长期关注小黑的小伙伴应该还记得,在之前的文章中小黑曾经提到过,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无人驾驶技术分级方法将无人驾驶技术分为L1到L5五个等级。
    
    其中,L1代表的是对方向盘或速度中的一项提供驾驶辅助,而L5则代表无需任何人为操作,完全依靠无人驾驶系统驾驶。
    在目前,我们在市场上所能看到的中高端车型,大部分都配备了L2级别的无人驾驶技术,或者更严谨地说,是“辅助驾驶技术”。
    L2级别的无人驾驶技术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等,对前方路况进行监测,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速度控制、自动刹车、避开障碍物等操作。但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这些操作都只能作为驾驶员控制的辅助。
    
    事实上,L3级别及以下级别的无人驾驶技术都只能称为“辅助驾驶”,原因也是一样的。
    当然,有一些在售车型搭载了比L2级别无人驾驶更好一些的技术,一般被称为L2.5级别或者L2+级别。拥有L2.5级别无人驾驶的车辆,在L2级别之外还支持车道识别,帮助车辆的并线操作,保持车道并对车道偏离进行预警。
    至于L3级别以及更高的无人驾驶技术,目前还只能在封闭道路或有相关规定的开放道路进行测试。
    这么规定的原因,相信小伙伴们也一定能想到。在开放道路上,人员、车辆密集,交通情况非常复杂,特别是在人流量大的狭窄道路上,占道的行人物品和突发情况都对无人驾驶系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想把驾驶操作交给系统,那就需要更高的技术实力才行。
    那么,这是不是说目前的无人驾驶技术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呢?
    当然不是。在诸多行业,无人驾驶已经开始展现自己的实力,帮助人们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升生产效率。
    无人驾驶,企业生产好帮手
    在民用领域,无人驾驶系统还停留在辅助驾驶、技术测试的阶段。但企业生产的环境往往没有开放道路那么复杂,因此,在一些农业、工业生产中,无人驾驶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
    以农业为例,山东省临沂市的某合作社已经开始使用无人拖拉机进行农业生产。
    
    央视新闻中的无人拖拉机
    根据新闻介绍,这里使用的无人拖拉机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也能通过自动驾驶和大数据提升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无独有偶,在新疆塔城的一些地区,中国电信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通信等技术,实现了“智慧农业”。无人驾驶旋耕机等无人驾驶机械在今年的春耕过程中大放异彩,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在工业领域,利用无人驾驶技术为生产赋能的案例就更多了。在某汽车企业的国际物流园区中,已经开始采用无人驾驶物流车队进行生产相关的物料搬运工作。在车队中,3台无人驾驶牵引车替代了原来的6台卡车进行物流作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在日照港集发公司码头,中国电信的5G网络已经开始赋能无人驾驶项目。目前,已经有十余辆无人集卡投入码头日常运输工作。这些无人集卡使用中国电信5G网络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可以在没有司机驾驶的情况下实现自动驾驶和远程操控。
    众所周知,大型码头的集装箱运输是难度和危险度都相当高的工作。而无人驾驶集卡的使用,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除了在工业基地和港口的无人驾驶运输工作以外,在矿区、大数据中心等场景,无人驾驶都已经开始承担重要职责。
    
    宝钢资源马钢矿业南山矿目前采用的露天矿坑5G无人驾驶矿车,也是中国电信利用5G技术赋能矿业生产的一个案例。
    不仅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国电信正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让无人驾驶技术投入生产工作,在消费市场,中国电信也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一个最新的案例,就是中国电信与中兴、百度在河北雄安新区完成的国内首个5G网络实况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测试。
    这一次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针对3D高精度地图动态增量数据的5G传输技术方案进行验证。
    听上去,这句话似乎有点难懂,但只要简单解释一下,小伙伴们应该就非常好理解了。正如小黑在上文中提到的,要想在开放道路实现高级别无人驾驶是非常难的事情,但目前,业内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构想。在构想中,实现车辆与云端、车辆到车辆之间的传感器等数据传输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打个比方,目前导航应用预测路况、红绿灯的方式相对比较原始,但如果将路面行驶的车辆传感器所采集的拥堵情况、红绿灯情况上传到云端进行计算,那么路况预测、红绿灯预测的准确度就会大大提高,这对自动驾驶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通过这次测试,就能掌握在开放道路高速驾驶的场景下,车到云端、车到车之间数据传输的情况,为后续技术发展提供帮助。
    
    除了这次测试之外,中国电信还在北京进行“智慧道路”“5G无人泊车区”等项目的建设。在未来,通过云端改善导航体验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人们的出行效率和安全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无人驾驶会在未来带给人们更好的出行体验。而在目前,开放道路的高级别无人驾驶还无法真正落地。但从上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相对封闭的农业、工业等生产场景,无人驾驶已经成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或许,这些场景会是无人驾驶普及的第一站,它同样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图源:
    中国电信、新闻视频截图、Pixabay、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