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算力算网平台“出世”,哪些行业将受益?
证券之星6月5日,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电信共同发布我国首个实现多元异构算力调度的全国性平台——“全国一体化算力算网调度平台(1.0版)”。
此消息一出,便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那到底什么是“算力网络”?“算力网络”涉及哪些产业链环节?全国一体化算力算网调度平台正式“上线”后,产业链哪些环节会受益?
01
什么是“算力网络”?
“算力”,也称作计算能力,顾名思义就是指设备通过处理数据,实现特定结果输出的计算能力。小至手机笔记本、大到计算机,算力存在于各种智能硬件设备,没有算力就没有各种硬件的正常应用。
实际上,算力既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载数据和运算运行的平台,更是数字经济时代计算、存储、网络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
如今算力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核心生产力。据信通院数据显示,算力产业每投入1元,将带动经济产出3-4元;算力规模每增长1%,能撬动数字经济增长0.4%、GDP增长0.2%。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对于计算能力的需求也愈发庞大,因此如何构建无缝分布式部署体系,实现“算力一体化”服务,达成算网融合、绿色安全、智能敏捷等目标,成为算力服务提供者面对的全新挑战。
“算力网络”,则能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计算资源整合起来,再通过资源池为不同客户提供算力服务,实现不同厂商的资源的共享和交互,为用户提供高效、强大的计算能力。
可类比为“算网大脑”,是算力网络中最核心的部分。算力网络的商业目标在于像建设电网一样建设国家算力网,像运营互联网一样运营算力网,让用户像用电一样使用算力服务,这对算力布局、服务、调度、交易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02
算力建设如火如荼
全国算力“一张网”趋势得益于国家“东数西算”和“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2021年5月,“东数西算”世纪工程正式启动,成为我国的“算力经济”时代开启的标志。
借助“东数西算”东风,近年来阿里、华为、商汤,以及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在苏州、呼和浩特、成都等地大量投资,建立及运营新的数据中心或计算中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发布或建设10余个算力平台,涉及3个省份和7个城市,其中既有“东数西算”枢纽节点,也有非枢纽节点参与算力平台建设。
在此基础上,我国算力产业规模已初具雏形。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1年我国IDC服务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云计算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而“全国一体化算力算网调度平台(1.0版)”正是算力网络的落地形式之一,目前已成功接入了天翼云、华为云、阿里云等众多知名云计算巨头。
全国一体化算力算网调度平台的推出,意味着各大云计算服务商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同时,这也促进了云计算市场的健康发展,打破了各大厂商之间的壁垒,为行业合作搭建了桥梁。
03
相关概念股有望受益
目前,我国算力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涵盖由设施、设备、软件供应商、网络运营商构成的上游产业,由基础电信企业、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云计算厂商构成的中游产业,由互联网企业、工业企业以及政府、金融、电力等各行业用户构成的下游产业。
目前国内主要云厂商有四大科技公司及三大运营商(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如中国电信,是业内较早提出算力网络概念并实践的运营商,目前云网融合已发展至云网融合3.0的新阶段,其旗下天翼云市场份额稳居业内第一阵营,在云方面目前已掌握握弹性计算、分布式数据库等 50 余项核心技术。
中国移动目前正积极落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部署,引领算力网络从理论进入产业实践;中国联通目前正坚持构建云网边一体化的“5+4+31+X”的新型数据中心,开展数据中心与网络、云计算、大数据间的协同建设。
电信运营商具备网络优势,而阿里云、腾讯云在服务能力上更胜一筹,两者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
国内AI相关厂商包括商汤科技、科大讯飞、阿里和腾讯等;调度与编排环节主要玩家包括华为和中兴等;算力安全相关企业主要有腾讯云、奇安信和深信服等。
东海证券研报则指出,大模型催生算力需求,AI产业需求持续爆发。国内外科技巨头争相投入AI大模型领域,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大量的高算力芯片作为支撑。
服务器芯片是AI算力之源,其需求量在大模型带动下爆发式增长,随着国内外科技企业持续对AI大模型领域的投入,AI产业相关的芯片产业链将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东方证券则表示,国内总体规划算力网络,将拉动算力相关的网络建设投入,建议关注以下细分领域及标的:
1)算网运营及建设: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2)网络设备:中兴通讯、锐捷网络;
3)光模块:中际旭创、新易盛、剑桥科技;
4)国内IDC:美利云、奥飞数据、光环新网、宝信软件、万国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