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大省将推动互联网人才向制造业回流


    “阿里云一位女工程师,为了搞清楚工业锅炉的运行过程,爬上八九米高的锅炉,向工人师傅请教工艺。” 4月2日,中国(广东)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大会正在召开,迪森热能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他们正在和阿里云合作,研发能够预测锅炉健康状况的人工智能技术。
    这个故事透露出一种新的趋势:随着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工程师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车间,工业制造开始焕发出新魅力。
    此前不久,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曾分享,据《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中国数字人才尽管近一半仍然分布在信息通信技术等产业,但传统行业同样在大规模吸引人才,其中排在第二名的就是制造业,占据20%。
    作为智造大省,广东是推动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标杆省份,在数字人才储备和人才结构方面有巨大优势,为推动先进制造和工业互联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撑。
    以阿里云为例,阿里云已经将广东作为实施新制造战略的大本营。在已有广东团队的基础上,阿里云工业云总部下的研发中心规模将扩增至1000人,配置数字化转型技术方案咨询、商务合作、算法交付、项目管理等成员在内的完整队伍,核心骨干均从杭州抽调,并具备成功的案例交付经验。
    邓超是这支团队的一员,他是清华大学和美国北卡罗纳大学的双料人才,家在杭州、工作在广州,每两周回一次家,过着距离稍远的“双城记”生活。他的同事中,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的产品经理、以及上文中的女算法工程师。
    此前他参与完成了地处江苏、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供应商天合光能的数字化转型,阿里云ET工业大脑帮助天合光能提升A品率7%,一年可创造数千万利润。
    在车间写代码,对邓超来说是特别的体验。“以前只能用经验去判断的事情,现在可以通过数据获取,从数据角度去描述和判断一个部件是否在正常状态下运行。”他说,这件事更带给他很多成就感。“同设备专家、工艺人员交流是相互了解和学习的过程,而我也时常感受到他们想要拥抱技术、不断学习的迫切。”
    阿里云ET工业大脑落地广东企业木林森
    《制造业人才规划指南》曾预测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其中像邓超这样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位列第一,预计2020年人才总量需1800万。
    深化“互联网+制造业”,是老牌制造大省广东的长期目标。不久前,广东省人民政府还发布《广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一方面是制造业企业的切实需求,一方面是政府的政策鼓舞,一方面是互联网公司“把研发平台搭到车间去”的行动,三方一拍即合,大大疏通了人才从互联网向制造业回流的路径,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传统行业,加速推进制造业的智能改造。
    这条路径同样出现在浙江、江苏等制造大省。浙江“十万企业上云”中阿里云支持了半数企业,不乏中策橡胶、盾安新能源、恒逸石化等大型制造企业,而在江苏则诞生了ET工业大脑首个成功案例——协鑫光伏,这些成功案例生动演绎着互联网人才如何扎根制造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正如何发生着亿元价值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