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赢下医疗AI“淘汰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其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也愈发深入。在中国,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安防、教育、家居、金融、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掀起了一股智能化热潮。眼下,无论是医疗人工智能还是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汽车,都已经逐步走向行业爆发的临界点。
人工智能热潮袭来
2017年,中国正式将人工智能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当年7月,国务院又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堪称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重大里程碑。受此影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持续提速,迎来了新的发展加速期。
在政策、市场等多重因素支撑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长形势向好。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达到23.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超过380亿元,到2020年有望达到百亿美元。
目前,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入,技术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除了医疗、金融、安防和教育等主要领域外,其他如智能无人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细分领域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对而言,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一方面,安防、家居产品渗透度较高,又是家庭场景最主要的应用产品,且技术难度较低、市场售价较为适中,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特别是智能家居产品,和人们的日常家庭生活息息相关,能够以全新体验吸引更多用户关注。
医疗人工智能备受关注
除了日常生活场景外,对于人类而言,医疗健康也是十分注重的一个方面。就当前而言,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还处于追赶阶段,在医疗科技研发与医疗产业成熟度方面距离主要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而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于国内医疗领域来说,既是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挑战。
医疗行业毕竟与其他行业不同,其本身就存在着不少困难,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是注定一路艰辛。首先,医疗健康必须以安全为第一要义,是对容错率要求极高的领域,绝对不能出现明显差错,对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同样有高度要求;其次,医疗大数据规模庞大,为保障算法准确有效,需要足够强大的计算能力才能满足,这也对人工智能系统提出了要求。
总的来说,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既需要投入巨额成本,花费大量研发时间与精力,还要注重这方面的人才培养,避免发展后继无力或是成果应用缺乏实际使用人才。不仅如此,医疗数据的“孤岛”现象有待破解,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完善也亟需推进。
扩大到国际视野来看,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在各个国家的投入也面临着不少障碍。在每个国家,医疗健康行业所面对的难题都有所不同,要想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相关问题,也需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不然就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当然,医疗人工智能发展的确挑战重重,但是有挑战也意味着有机遇。公开数据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凸显,以及患病率上升,中国医疗支出近年来快速增长,2012年至2016年,医疗支出总额就由28120亿元增至46060亿元。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有望实现大幅提升医疗诊治效率和诊治水平,降低医疗机构相关成本投入,解放更多医疗资源,并为患者带来相当利好。因而,在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基础上,医疗人工智能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超过136亿元,随着应用不断深入,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亿元。
因此,对于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挑战,也不能错失机遇。目前,不少传统医疗企业以及科技公司已经相继入局医疗人工智能领域,意图占据发展先机。面向未来,医疗人工智能或将在数年内迎来第一次洗牌,而要想在“淘汰赛”中胜出,注重产品落地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