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数字藏品的二次交易已经放开?
冯世文律师一、目前的现状
在数字藏品消费者的眼里,目前数字藏品平台只区分两类:开放了二次交易的和不开放二次交易的。
几个月前,消费者在选择数字藏品平台时,尚会考虑平台背后运营公司的体量、实力等。但在部分数字藏品平台开放二次交易并带来的藏品价格飞涨之后,消费者的体验阈值被不断拔高。
对于那些做工粗糙又不能交易的数字藏品,消费者们也不再存有购买的热情。偶尔消费此类数字藏品,也无非是期待之后这些数字藏品能够开放二次交易。
于是,是否能够开放二次交易功能,成为了各个平台,尤其是没有大厂支撑的那些平台,最最关注的事项。
二、不同规划及规范指向
(一)《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支持龙头企业探索NFT(非同质化代币)交易平台建设,研究推动NFT等资产数字化、数字IP全球化流通、数字确权保护等相关业态在上海先行先试。”
(二)《福建省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小组关于防范NFT违规风险的提示函》提及1.不得未经批准从事NFT交易;2.不得发展其他机构违规展业;3.不得违规变相参与NFT活动;4.要加强投资者保护。
(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联合中国版权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等各有关协会、机构共同发布《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中第十条提及防范集中交易风险,不变相违规设立集中交易场所。包括不为数字藏品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等。
(四)《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3.24 虚拟货币及数字藏品交易行为“……帐号提供与数字藏品二级交易相关的服务或内容的,也按照本条规范进行处理……一经发现此类违规行为,微信公众平台将根据违规严重程度,对违规公众帐号予以责令限期整改及限制帐号部分功能直至永久封号的处理。”
(五)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三是不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变相违规设立交易场所。”
三、二次交易是否已经放开?
2022年7月12日《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后,许多藏友群里都开始不断欢呼,认为二次交易的开放已经获得了官方层面的认可。那么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第一,从本文第二部分列举的这些倡议和平台规则,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对于数字藏品转售的此类二次交易行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支持答复。并且,除了《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外,其他的倡议和平台规则中,对于数字藏品的二次交易,也都秉持的是谨慎且控制的态度。
第二,“支持龙头企业探索NFT(非同质化代币)交易平台建设”中,关于NFT交易平台的含义,实质上也并没有明确的定性,是否能够与目前已经存在的部分开放的二次交易划上等号尚不得而知。
第三,目前已经开放了二次交易的数字藏品平台,实际上都没有避免数字藏品价格炒作的问题。许多数字藏品的价格曾在今年前半年被炒作到了非常高的价格水平之中,而自今年五月底至今,数字藏品二次交易市场又面临了冷淡和低迷,许多数字藏品的价格也迎来了极大幅度的跌落。目前开放了二次交易的数字藏品的价格极不稳定,泡沫也非常严重。
第四,数字藏品的价值根本在于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推广数字藏品的本意也在于对传统文化、艺术文化的推广。但目前看来,已开放了二次交易的数字藏品本身已经在逐步脱离艺术内核,而走向了盲目投资。
第五,从目前国内大厂旗下的几家数字藏品平台来看,他们对于开放二次交易都持极其谨慎的态度。唯一的藏品可流动性,也仅仅是来自于受限制的用户间转赠而已。而开放了二次交易的平台,多为体量相对较小,成立时间较短的公司。
第六,数字藏品消费者本身对于开放二次交易的平台实际并不存在稳固的信心,价格的波动时刻动摇及刺痛着他们。目前开放了二次交易的平台们本身就不具备一个成熟的运作体系,多数只是在NFT风口下的实验者。
因此,对于《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解读不能过于盲目和浮于表面。国内数字藏品平台被官方认可开放二次交易市场仍旧需要一段时间。而且笔者认为,目前的二次交易模式也不适合长久地运作和支持下去。消费者在被此类消息打上鸡血时,也要谨记其中蕴藏的风险,不要盲目抄底。
在笔者看来,过分地限制二次交易,始终并非是数字藏品发展的正确之道。政策应当合理引导数字藏品市场对于藏品流动性的需求。更为现实的问题在于,如果没有市场对于数字藏品长久保持的热情和关注,发展数字藏品也终究只是一厢情愿的计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