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测评】Magic Leap One像个半成品?


    随着Magic Leap One发货,不少人已经在第一时间拿到了实物并进行了体验,国内的小伙伴也已经陆续收到了这款噱头十足的设备。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这款噱头十足的产品体验起来感觉究竟是什么样,陀螺菌也不例外。于是在Dexta Robotics小伙伴的帮助下,我们终于体验到了这款备受关注的AR眼镜。
    MLO初体验:
    AR眼镜领域的“灯厂”
    其实在体验设备之前,陀螺菌在看过大量外媒以及帕胖的“一堆悲剧”的评价后,原本对Magic Leap One(以下简称MLO)满分的期待值已经降到了一半以下。
    但在见到实物以后期待值又回升了一些,不得不承认,在外观设计上Magic Leap还是很有一套的。
    MLO的外包装壳非常简约,白色的盒子上印着一个Magic Leap的红色LOGO,打开盒子后一整套MLO被整齐码放其中。箱中包括Lightpack、Lightwear和Control三件套,以及数条数据线、充电插头、鼻托和前额垫等物品。
    从外观来看,MLO整体设计流畅,充满科技感,其深灰色的外壳也很有质感。观察Lightwear部分,上面分布了许多摄像头和LED灯,看上去有些像一只小蜘蛛。在左右两侧还设置了扬声器,以实现全景声效果,在后方还有两条连接计算模块的数据线。
    据官网介绍,MLO的重量为360克。在同类产品中,微软 HoloLens 579克,Oculus Go 468克,HTC Vive470克。从佩戴来说,设备采用两段式伸缩的方式夹住头部,同时还配备了5种尺寸的鼻托和两款前额垫,让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总体体验下来佩戴还是较为舒适的,但时间久了之后依然会对颈部产生压迫。
    Lightpack是MLO的计算模块,外观看起来上圆下方,采用夹式设计,能够更稳妥的放置在用户身上(但是只能硬塞,千万别掰开)。在设备侧面有音量调节键、Reality键以及散热口。
    手柄整体较为圆润,正面有一个触控版和一个Home键,在正上方还有一个触发式按钮,后方有一个扳机键。手柄带有12个多色LED灯环,可以点亮进行指示。除此之外,手柄还有振动反馈,同时支持6DoF。
    整体看下来,最让陀螺菌喜欢的地方就是其Lightpack和手柄上的指示灯。MLO的指示灯隐藏在外壳之下,采用透光设计,这样并不会破坏整体流畅性,同时还很显“逼格”,在开机和运行期间划过的七彩光束很好看,在这点上说Magic Leap是AR眼镜领域的“灯厂”也不为过了。Dexta Robotics的CEO谷逍驰也表示,整体看来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个灯。

    功能、内容体验:
    SLAM出色,但发热堪比暖手宝
    不得不说,要想使用MLO,首先就得解决搭梯子的问题。由于MLO是美国首发,因此只有连接美国的网络才能正常下载并使用MLO,这点还需要各位用户自己解决。DextaRobotics的小伙伴表示,在正式使用前的安装调试、加上爬梯子等各种操作上就花掉了足足5个小时。
    而费劲千辛万苦,戴上AR眼镜并按下Lightpack上的开机键,值得吐槽的地方就来了。虽然有所耳闻,实际体验后陀螺菌发现MLO的开机速度是真的非常缓慢,这表现并不像一款新机器,反而像一台用了很久的安卓手机。
    好不容易开了机,伴随一阵效果非常好的音效之后,第二个吐槽点来了。在输入登陆密码的时候,用户需要使用手柄一个个选择数字,在输错的时候还得一个个全部回删,可谓是相当麻烦。
    手机实摄画面
    说到手柄,这就是第三个值得吐槽的点了。正如帕胖所说的那样,MLO的手柄设计的令人不解,在手柄上有一个触控板,一个扳机键,却没有一个“确定”的按钮且触控板并不能按压,如果想要确定的话用户需要轻敲触控板,但这会导致光标出现偏移。
    总之在经过一系列折腾之后,陀螺菌终于能够开始体验APP了。从显示效果上来说,MLO的表现非常不错。具体来说就是设备的焦距控制得非常好,加上图像色彩也很饱满,能给人带来很舒适的视觉体验。
    目前在MLO中有13个APP,包括 5个系统应用、4 个游戏类应用、3 个影像类应用以及1 个体育类应用。
    在这些体验中让陀螺菌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能够让用户自定义创作虚拟场景和物体的《Create》。在开始体验前,用户首先要通过头显上的深度摄像头进行空间扫描,跟随头显中的方向指示来进行定位,方向大概是上下左右和前后。在完成后会弹出一个包含创作工具的面板,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柄把这些工具拖出来使用。
    陀螺菌可以利用画笔像《Tilt Brush》一样开始作画,还可以从工具栏里拖出各种如金鱼、恐龙、汉堡包一类的小元素。在使用时,MLO可以识别现实物体,让虚拟物体出现被遮挡的效果,此外还能根据现实物体的方向来调整虚拟物体。
    不得不说这款应用体现出的物理反馈效果很不错。举例来说,当陀螺菌放置的恐龙遇到虚拟方块时会避开障碍物,把虚拟方块从高处扔下落地时还会产生弹跳,当用手触摸在空中游动的金鱼时,它还会做出反馈。但在创作过程中能体会到MLO的6DoF手柄并不那么好用。
    另一款音乐类的体验《Tonandi》则是充分发挥了MLO全景声的效果。随着精灵在四周游走,MLO的音效也随之产生变换,带来惊艳的效果。在社交类应用《Social》中,Avatar还可以实时显示用户的手势,让交流变的更有趣。
    不过在体验过程中,陀螺菌最想吐槽MLO的地方就是发热非常严重,堪比暖手宝。不知是否和现场环境较为复杂有关,在使用了10多分钟之后,MLO就开始出现卡顿现象,在触摸头显和Lightpack后发现热的烫手。不得已只能先关机,待热度退却后再开始使用。
    除此之外还有个非常影响使用的问题:由于MLO手柄采用了磁性追踪,因此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经粗略测量,从头显追踪用的“小黑盒”到手柄所能追踪到的最远距离大概在1米左右。在拿着手柄靠近铁架后会出现丢失情况,但大概3到5秒左右会重新回来。如果再次靠近铁架的话,手柄则会直接消失,只能重启整个机器再重新定位才能够正常使用(这大概会再次花费5到10分钟)。
    正在测试手柄的小伙伴
    对此,Dexta Robotics的小伙伴们还吐槽道:“如何在5分钟内搞坏一台MLO?靠近铁架就行了!”另一位体验了MLO的人表示:“这手柄堪比金属探测器!”
    除此之外,戴眼镜的人在体验过后表示这款设备对近视的人及其不友好。首先在进行定位的时候对于戴眼镜的人就是一个折磨,戴着眼镜无法识别瞳孔,而摘下眼镜又什么都看不清。就算定位完成后,在使用中就只能一直用一只手托着眼镜,且由于镜片下方有两个红外摄像头,如果检测不到用户眼睛的话就会导致屏幕熄灭,可以说是体验极差。对此谷逍驰还开玩笑地说道:“Magic Leap公司里的人视力一定都很好。”
    目前Magic Leap的近视/远视镜片还未上市,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佩戴隐形眼镜。
    总结:
    进步值得肯定,产品有待完善
    总的来说,MLO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就是其佩戴较为舒适,在画面显示质量和深度感上都较现在同类AR产品有很大的进步。其SLAM也做的很出色,虚拟物体之间的交互、与现实世界物体的交互,以及虚拟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呈现效果都很好。虽然在稳定性上还是有不足,但这在后期是可以优化改善的。
    虽然体验下来MLO的效果确实还不错,但正如帕胖所说那样,拿了这么多钱,吹了这么多牛,却并没有给出一个与宣传和噱头相符的产品,难免令人失望。传说中的光场技术并没有在实际产品中得到应用,更何况在使用时还有各种磨人的小问题不停在考验着使用者的耐心,种种体验下来,MLO就像是一款未完成的作品,这一切都让人们感到不满。
    如果Magic Leap在一开始并没有炒作的那么厉害的话,最终出来的这款MLO或许还不会招致骂声一片。而现在的MLO俨然还是一款未完成的产品,需要Magic Leap后续再进行优化和调整。
    P.S:有想体验MLO的小伙伴可以联系陀螺菌或Dexta Robotics。
    附上硬件参数:
    Magic Leap One Lightpack规格:
    CPU:英伟达Parker SOC;2个Denver 2.0 64位内核+ 4个ARM Cortex A57 64位内核(应用程序可用2个A57和1个Denver)
    GPU:英伟达Pascal;256个CUDA内核;
    图形API:OpenGL 4.5,Vulkan,OpenGL ES 3.3+
    内存 :8 GB
    存储容量 :128 GB(实际可用存储容量95GB)
    功率 :内置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连续使用长达3小时;续航能力根据使用情况而有所不同;45瓦USB-C PD充电器
    连接:蓝牙4.2, WiFi 802.11ac/b/g/n, USB-C
    Magic Leap One Lightwear规格:
    音频输出 :板载扬声器和3.5mm插孔,带音频空间化处理
    音频输入 :语音(语音到文本)+现实世界音频(环境)
    Magic Leap One Control规格:
    触觉 :LRA触觉设备
    追踪 :6DoF(位置和方向)
    触控板 :触摸敏感
    LED:带扩散器的12-LED(RGB)环
    功率 :内置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连续使用长达7.5小时;15瓦USB-C充电器
    其他输入:8位分辨率Trigger Button;Digital Bumper Button;Digital Home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