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沃斯看扫地机器人行业的破局史
阿尔法工场中国制造的演变样本。
2018年5月,科沃斯(603486.SH)在上交所上市,A股迎来了“家用服务机器人第一股”。上市当天,科沃斯的最高涨幅高达44%。等待科沃斯的不只是祝贺,还有多多少少的质疑。
有趣的是,在这一片质疑声中,却很难得听到科沃斯针对质疑自我辩解的声音。
这或许与这家公司长达二十多年的行事风格密切相关——它从来不是一家高调的企业,反倒更习惯于用埋头苦干的方式,来推进自己产业版图的“隆中对”。
2021年上半年,科沃斯的营收同比增长123%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3%,这张出色的财报有力的回应了市场的质疑。
在科沃斯用业绩迎接自己2021下半财年的同时,行业内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从低端产品出清,到产品科技值提升。如果我们将这个趋势与科沃斯的历史相互印证,那么便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轨迹:科沃斯走过了一条从制造到质造,再从质造到智造的蜕变,也屡次悄然引领了行业的发展。
01 “老师傅”宝刀未老
世人只知科沃斯,却不知科沃斯的前身,源自创立于1998年的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称得上业内的“老师傅”。
2009年,泰怡凯推出自有品牌,发布了扫地机器人“地宝”,2011年公司改名为科沃斯。
图片说明:2010年,“科沃斯”首单700台清洁电器“地宝”出口西班牙。图为苏州检验检疫局局长汪秋霞为科沃斯首发集装箱封箱。
2019年,公司迎来了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一方面,公司在已经是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的情况下,主动开启了转型,放弃了稳定的代工业务,导致业绩出现了下滑。中报显示,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减少了36.6%。
与此同时,来自自主品牌产品的收入同比上涨了11.2%,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了38.9%。在2019年的年报中,净利润和研发费用与中报都保持了同样的走势。
当二者同时发生时,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科沃斯意在通过调整业务结构,推动公司从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而技术和自主品牌就是公司选择的突破点。
虽然此次战略转型,开局时就被泼了一盆冷水。但从随后的成绩表明,老师傅有着足够的积累。
2020年,公司的营收72.3亿元,同比增长36.17%;归母净利润为6.41亿元,同比增长433%。今年上半年,营收53.59亿元,同比增加123.11%;归母净利润盈利8.5亿元,同比增加543.25%。
研发费用和自主品牌的发展趋势,也与两年前如出一辙。
上半年的研发费用达到2.02 亿,较上年同期增长 45.84%,近5年(2015-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32%。截至2020年底,公司扣除生产性员工后,有24.4%的人员从事研发工作。
自有品牌在转型后成为了科沃斯的顶梁柱,目前仍在高速发展。
上半年,两大自有品牌业务合计实现收入46.49亿,占86.75%的总收入,较上年同期的 73.24%提升13.5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独立的“添可”品牌,收入同比增长了817.02%,达到20.37亿元,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升至38.01%。
同时,公司也完成了从制造到质造的过渡。
2018年,搭载Smart Eye视觉导航技术的“地宝DJ35”,则凭借优秀的性能,成为了当年的爆款。科沃斯的无线窗宝产品斩获了CES2018 创新奖。空气净化机器人“沁宝(ATMOBOT) AA30”,斩获了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转型近三年后,科沃斯已经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业务聚焦、双品牌、高效研发”的三板斧,成功推动公司实现再增长的事实,说明老师傅宝刀未老,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都过硬。
02 扫地机器人行业的破局史
1898年,美国人约翰?瑟曼圣易路斯发明了地毯吸尘器的专利,这是扫地机器人最早的概念。但当时的产品并不成熟,清洁效果不如预期。
此后,不管是家电巨头伊莱克斯,还是初创公司iRobot,在技术上都处于小修小补的渐进状态。
如帮助iRobot打开市场的RoombaOrigin系列,在本质上与其他公司的产品没有太大的区别。较低的售价(160美元/台),大号吸尘盒、调整主刷等新亮点,都只是对原有的功能进行优化。
受困于导航和清洁技术,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直到2010年,有品牌将激光雷达的成本大幅降低,为扫地机器人拥有更好的清洁能力提供了前提。
在此之前,业内多采用碰撞式清扫,机器人在工作时经常撞到障碍物,不仅导致清洁效果不佳,没有规划的清洁模式更是让扫地机器人显得不那么“智能”。
在国内,最早吃螃蟹的是科沃斯。它在2013年推出了国内首个应用LDS(雷达导航)的扫地机器人产品“地宝9”系列。
地宝9系列的诞生,标志着科沃斯引领行业从碰撞式避障,进化为主动避障的时代。
自扫地机器人诞生以来,一直在导航、清洁方面饱受诟病,行业的技术创新也围绕这两点展开。在激光雷达+SLAM的解决方案得到应用后,第一个痛点已经被解决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