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这是刚刚过去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定下的主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赋予了成都引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任务,成都应当如何抢抓时代机遇?7月17日,解读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召开,成都市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介绍了成都打造国家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方向路径。
立足规模优势
共建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受改革开放的带动和西部大开发的驱动,成渝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2019年成渝经济总量分别为1.7万亿和2.36万亿元、相当于全球国家经济总量排名的第46和第38位,
成渝地区要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成都将在哪些方面谋求突破?成都是发改委主任杨羽提到了一组数据,成渝两地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0.96,产业同质构成了对外竞争的规模优势;与此同时,计算机产品产量已占全球1/3、汽车整车产量已占全国18%,对外竞争的规模优势已经形成,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带动区域发展的实力。
“放眼亚欧大市场,应当加强产业圈协作和产业链合作。”面对未来的成渝产业合作,杨羽表示应当首先应当改变区域市场定位,以产能规模、庞大市场和创新能力为支撑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全面增强重要经济中心核心功能支撑。
其次可以立足规模优势,以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和汽车制造、航空装备、能源装备、轨道交通为重点,深入推进两地产业链协同开放,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产业集群发展,全力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还要后发赶超的勇气。”杨羽提到,这份勇气可以体现在产业前端创新破局方面,成渝可携手共同推动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成渝新动能
成都打造具全国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命题。此次全会提出,成都要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地和先进要素洼地”,对此成都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表示,成都将聚焦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我们已经规划了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初步形成了‘一核四区’空间布局。”丁小斌透露,成为创新策源地,成都首先要规划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载体。目前成都正在启动建设规模10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科创空间,让企业、机构和团队拎包入住,低成本、便捷高效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如何聚集高质量创新资源要素?丁小斌提到,目前正在制定实施成都人才新政2.0版,引入国际人才服务机构,招引全球知名科学家、顶尖科研人才(团队)、青年科学家,为他们提供最优越的创新环境。
在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方面,丁小斌表示,将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允许科研人员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自主组织科研团队,对科研人员(包括“双肩挑”科研人员)出国出访的次数、团组人数、在外天数和证件管理要求等方面,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据实安排。
目前,科技部已经批复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丁小斌透露,将以“智能空管、普惠金融、智慧医疗3大特色场景+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慧旅游4大重点场景”为牵引,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生态化的创新创业环境,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目前,我们初步筛选整理出了设施平台、创新载体、技术攻关及示范等方面177个重点支撑项目,预计投资约918亿元。”通过未来3年试验区建设,成都将力争形成构建成都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的新引擎,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