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救命的可穿戴设备都长什么样?


    寒冬还没完全过去,可穿戴设备的春天似乎就快来临了。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1.253亿部,较2017年增长8.5%,并有望在未来五年以11.0%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突破。
    不过,这一次引领潮流的并不是已经糊了的“三大俗”: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而是其他诸如增加了生物识别跟踪技术的智能耳机、能发出振动信号的腕带等等。新兴的可穿戴设备画风似乎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作为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来干预和辅助医疗。它们与“前辈”究竟有哪些不同?需要怎样的条件才孵化而生,又能否带来真实的价值?
    从治未病到治已病:可穿戴设备的新机会
    众所周知,浇灭上一波可穿戴星星之火的,是产品实用性功能的集体缺位。
    不过,最近有一波可穿戴设备开始走红,它们直接作用于治疗环节,帮助患者调节生理功能。硬核玩家的出场能为可穿戴设备正名吗?
    不妨来看几个比较成熟的应用案例:
    1、能够刺激帕金森症患者手部活动的腕带
    帕金森氏症的患者往往行动迟缓、四肢不稳、手部抖动,而来自微软的研究人员Haiyan Zhang开发了一种名为Emma的手表,能够对使用者的手部进行震动刺激,让患者恢复绘画、书写等需要精确运动的功能。
    2.帮助渐冻人症患者控制设备
    飞利浦和Accenture联手共同研发一个名为Emotiv Insight的可穿戴脑波追踪设备,通过扫描渐冻人症患者的EEG脑电波,可以绘制出“大脑计算机交互界面”,然后将数据传输到平板电脑上,患者就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来控制相关电子设备,比如操作电视、灯泡、拨打电话等等。
    3.让多动症儿童集中注意力
    多动症儿童大多存在注意缺陷障碍,过于活跃,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而MIT设计的AttentivU设备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到他们。
    像戴眼镜一样,就能够实时测量使用者的脑电图,在注意力降低时发出震动,提醒其专心。比起药物治疗,AttentivU只需在完成注意力任务时佩戴,给孩子带来的副作用明显更小。
    4.视力障碍人群的“第三只眼”
    以来来自以色列的公司为视力障碍人士研发了一套能够自我导航的可穿戴设备。在眼镜上加载了一个小型摄像头和芯片,可以对看到的东西进行解析,再通过骨传导语音告诉使用者面前的物体是什么。
    目前,OrCam能够识别文字和图像,未来还将增加脸部识别功能。例如购物时,使用者只需将商品拿起来,设备就会告诉他对应的名称甚至是原料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