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成了高考作文题,你真得了解什么是VR


    每年高考,最热新闻之一就是作文题。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就和新华社的稿子《若虚拟更美好,现实是否就不重要》不谋而合: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普及。有人预言,以后只要装一个虚拟世界的设备,就可以足不出户感受虚拟世界的真实场景。
    这个几乎一夜蹿红的技术进了高考,说明关注它的不该只是“理工男”。
    VR究竟是什么?能用来做什么?中国在VR“爆发年”该怎么做?新华社稿子不仅是高考作文题,也能带你一窥这个未来新“风口”。
    兴起的“第四屏幕”——仅仅是娱乐?那太小看VR了
    “欧洲杯决赛的票很早就买了,那时还不知道自己当天要结婚。现在群里征集一下,谁能帮我去结个婚?”
    其实,这位段子手不用那么纠结:2016年的欧洲杯决赛将采用VR全景拍摄。解决方案:带着头盔去结婚。
    VR技术,几乎一夜间,已经在电影、游戏和媒体等领域广泛使用。
    1月6日,全国首个电影主题的VR乐园正式在上海落户。坐上太空椅、带上头盔和耳机,情境游戏体验中,你的四周是茫茫宇宙和空间站。你仿佛是电影中的主角,亲历一个个关乎生死的任务,体验激烈的宇宙空战和航天器在陨石中穿梭的刺激。
    “这还只是‘初代’产品,‘迭代’的产品是接下来进入场景之后,可以完整地看到自己的手脚,甚至可以体验和触摸环境中任何东西。”乐园建设方、米粒影业副总裁陈祺祎说,目前主要是采用了国内比较先进的技术,包括光学捕捉、动作定位等。
    VR和增强现实(AR)可不光是用来玩的,在医疗、军事、模拟驾驶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上海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说,现在已经有一些公司和医院将VR和AR运用于远程手术和教学。而且,技术上还可以继续探索深度应用。
    掌网科技董事长李炜、深圳市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洁等描述了几幅未来场景:中国西部边远地区的小学生,戴上VR设备后甚至可以亲眼看到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穿越时空”为他们授课;员工戴上VR设备坐在家里,可以与分散世界各地的同事们在一个虚拟会议室里开会;士兵带上VR设备训练,如同亲临战场,甚至能够感受到被子弹打中的疼痛。
    你以为这一技术诞生的千亿元级产业,只是为了让消费者“目瞪口呆”吗?你也许不知道它还让屏幕厂商笑开了花。
    “不少手机屏幕制造商已进入了创新瓶颈,手机的功耗大小、主板计算能力、显示屏分辨率水平都已饱和,而现在有了新的需求,原有的技术都将被打破,好比给所有传统的手机厂商一个新的‘胡萝卜’。”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戴若犁说,VR可能成为继电视、电脑和手机之后的“第四屏幕”。
    只关注商业模式?——技术仍薄弱,别让伪VR迷了“消费眼”
    新“风口”要爆发,这次中国的布局可不晚。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沁平说,VR概念最早由计算机图形学的重要奠基人伊凡·苏泽兰于1965年提出。我国“863计划”在1996年将“分布式虚拟环境”确定为重点项目,2006年VR技术被写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科技部正式批准依托北航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础研究国内外差距不大,但起步早不能赶晚集,要补的短板还很多。
    ——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用户体验比较国外产品有差距。专注VR领域投资的松禾资本合伙人汪洋说,当前高品质的VR头盔,里面的芯片、陀螺仪、显示屏等核心元器件都需要使用国外的货源。提升VR的体验感,需要解决显示屏的位移、分辨率等众多问题,而目前只有OLED屏幕能做到时延小、分辨率更清晰,不容易产生“晕动症”,但技术主要掌握在三星、LG等几个公司手上。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教授吴亚锋说,在一些高端科研领域,VR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可视化建模,因为产品硬件的速度和性能达不到预期,导致科研人员想表达的东西做不出来。而在民用层面,以VR眼镜为例,即便是一些国内顶尖的公司,最核心的将双目影像投射到视网膜上形成合一画面的光学元件也基本依赖进口。
    北京竞技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金龙表示,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技术掣肘,国内厂商想要大规模拿到OLED屏幕,是有门槛的,往往受制于人。头盔中还会有一些传感器,甚至于工业设计、模具,生产工艺也无法像国外厂商那样轻便优良。
    “这是一个系统化的竞争,在基础材料、理论、技术上我国仍有欠账。”李金龙说。
    ——更关注商业模式,伪VR影响体验。甚至对于一些创业者而言,一个巨型的球形屏幕,外加一个体感设备和眼镜,就能组成完全沉浸式的VR,这显然才是一种“虚拟想法”。
    李炜说,国外已形成巨型科技公司引领、众多中小企业跟进的“产业雁阵”,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已经完成,中小企业围绕巨头做配套开发,产业生态体系完善。而反观国内,VR企业尽管蜂拥而出,但大多各自为战,甚至恶性竞争,多数只能模仿、抄袭国外产品。“国内大多数VR企业都去研究商业模式,长此以往差距会越来越大”。
    “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对概念的炒作过多,却没有把应用做起来。”西安灵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荣坦言,很多人甚至是业内人士,一提起VR就是头盔、眼镜,这样的认识很不到位。事实上,VR技术可应用的行业非常广泛,比如:建筑、旅游、航天、教育、采矿等,但目前外界与行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行业向细分市场发展不足。
    ——优质内容缺失,只能山寨无IP?更重要的是,技术不是空中楼阁,还要内容为王。就如同我们赞誉好莱坞是“电影工业流水线”之前,先承认它有一批好导演、编剧和演员。
    深圳云立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鹏说,近两年国外企业或围绕虚拟社交,或围绕游戏,开发VR产品,都推出了精美的应用软件。而国内缺少精美内容,影响了市场对硬件的接纳。
    打造新“微特尔(Wintel)”——爆发前夜,走入消费极只差一个“奇点”
    个人计算机领域“微特尔”独大(微软视窗系统和英特尔制定了个人计算机的所有标准、解决方案),以及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谷歌、高通、超威半导体(AMD)等为所有用户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在VR领域,中国能不能诞生个“微特尔”?
    受访专家和企业家认为,VR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夜,谁能抓住机遇,经历一个技术爆炸的“奇点”,推出真正具有极致用户体验的产品,就能引领未来。
    ——加强VR技术的基础研究。戴若犁说,要更重视对产业的扶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例如,在有条件的地区,有意识地对VR行业进行扶持,制定规划。
    ——掌握标准才能掌握话语权。例如一台个人计算机,组件包括鼠标、键盘、显示器、中央处理器、显卡、硬盘等,但一台VR设备应该包含哪些东西,现在谁也不知道。专家表示,现在各大硬件厂商都是各自做各自的,除了头盔还没有标准化配件。“我们就在做VR电子竞赛的标准化流程,希望能推广至全球。”李金龙说。国内厂商如果能将自己的设备、接口等标准输出国外,就能在这个行业抢占先发优势。
    ——人才储备快速跟上。汪洋认为,VR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学科,集成了计算机图形技术、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等最新发展成果,关键看顶尖人才是否能在国内公司就职。
    “在中国,华南理工大学有教授在做VR这块的哲学问题研究,例如伦理道德、法律法规、货币转换等。北京理工大学有和VR相关的光学研究,但主要偏向于底层性和科研类。”深思考人工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志明说,在硬件技术的人才储备和培养上,有必要尽快部署。
    吴亚锋举例说,航空航天领域可以广泛应用VR,但事实上,通常是懂专业的人不懂VR,懂VR的却不具备航天领域专业知识,成了“两张皮”。建议高校可以在一些理工科专业增加VR课程,进行普及教育。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