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云平台,UtopaXR如何踏上少有人走的路?
文/ VR陀螺 小钻风
一直以来,增强现实技术(AR)被看做是搭建起消费者与商品之间桥梁的又一新兴工具。AR换装、AR游戏、AR艺术节、AR车展,数不清的细分领域厂商将AR+的商业化概念搬上舞台,使之成为继平面广告、视频广告之后的又一大全新营销利器。
2021年,随着微软、Facebook、苹果和谷歌等大厂在AR产业相继加大投入,AR产业持续升温,增强现实技术正从多个方面加快发展和完善的速度。而AR营销理念也随着硬件技术的完善,逐步完成从“打酱油角色到主力军”的蜕变。
根据Digi-Capital数据显示,到2023年,移动设备和智能眼镜等AR支持产品的用户群将超过25亿。该行业的收入将达到750亿美元,其中AR购物、AR美妆、AR游戏、AR家装等将成为支撑营收来源的主力细分领域。
这样大好的商机,国内的厂商自然不会错过。UtopaXR早已瞄准AR领域,精准出击。 UtopaXR,是国内一家拥有自研核心AR技术,为AR全产业链提供服务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不仅如此,团队还搭建了LocusAR算法云平台,依托算法突破了ARKit、ARCore对硬件的限制。这个团队早早地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走在了国内AR技术的前列。
如何做出一套套从策划到项目执行落地的完整解决方案?为此,陀螺君采访了UtopaXR团队负责人、总经理魏基豪,与魏基豪进行了深度对话。魏基豪是香港人,但长期待在内地。在担任现团队负责人以前,魏基豪曾在科技公司担任运营总监、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等职务。
自研SLAM算法,服务AR全产业链
UtopaXR如何踏上少有人走的路?
室内商业空间的构建是早期三维仿真商业化应用的主要阵地。传统行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房地产也纷纷利用数字化实现他们的产业升级。UtopaXR借此契机,开始从地产角度去研究购物中心、办公室等场景三维数字化的应用,比如在购物中心搭建AR虚拟货架、设置AR竞技游戏场地,AR艺术空间等。
据负责人魏基豪介绍,现有的核心团队已拥有超10年的行业经验。团队成员一直深耕AR领域,对AR行业上下游都有较深的理解。
团队最初主要与其他公司合作进行娱乐、表演、营销、3D购物等AR应用项目的开发。
AR产业链非常长且复杂,包括产品设计、项目管理、交互等多方面。从技术角度来看又分前端、中端、后端,尤其是前端,也就是眼镜端,除去安卓与苹果系统外,不同前端所采用的技术都有所不同;从内容上看,又需要立体的建模、动作特效等。
图源:UtopaXR
而目前市场上的AR服务公司通常仅专注于某一个板块,如美术、软件制作、底层引擎、硬件开发等,少有公司或者团队从内容策划、产品设计、项目管理至前、中、后端的开发,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
与此同时,团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也意识到,如果想要实现虚拟现实融合效果,需解决一个重要问题:现今市场都是图像识别,而不能识别空间,因此就产生了巨大的限制,如在购物中心这样复杂度高的场景中应用体验不佳。为此,UtopaXR团队专注研发了大空间SLAM,即大空间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以应对类似的应用场景需求。在此之前,大空间SLAM一般主要用于解决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运行时定位导航与地图构建的问题。 就这样,团队开始进行大空间SLAM算法的研究与全产业链的结合服务,并依此发展出两条业务主线。
第一条业务主线是提供大场景的大空间SLAM服务。这个服务跨平台、跨终端,只要有摄像头,便可调用该服务来解决大场景的大空间SLAM问题;第二条业务主线是提供从策划到开发到产品落地的解决方案,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服务商。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团队现已拥有开发AR游戏、AR购物、AR营销、AR艺术、AR娱乐等一系列成功落地的商业应用案例经验。 但无论是通过大空间SLAM技术提供AR算法平台服务,还是完成全产业链服务供应商的设想其实并不容易,这些都需要算法、云服务以及落地能力的联合呈现。
AR+云平台,UtopaXR背后技术解析
说起AR技术引擎,ARCore、ARKit作为用户基数最大、覆盖Android与iOS两大主流系统的AR平台是开发者最常用的AR开发工具。而这两个底层引擎并不能满足大空间SLAM定位与追踪需求。
魏基豪对其大空间SLAM技术做了分解,他表示大空间SLAM技术实际主要包含三种功用与服务:一,分辨场景;二,实现定位;三,实现定位后的追踪,虚拟的物体可随场景的变化物体的运动,而显示在相应位置。
UtopaXR团队的AR应用开发主要着力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AR算法底层的应用,这是技术核心。基于AR算法底层的应用可以提供适量的跨平台服务。此平台被命名为LocusAR,将图像识别、空间定位、深度学习等技术相融合。
LocusAR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将前端的运算,比如图像识别、空间定位 、深度学习等放到云平台去处理,这样可以极大程度地解放手机或是AR眼镜硬件,让其实现更多的场景。目前多数项目都是基于此云平台; 另一方面是内容的呈现,也就是如何让三维模型出现在场景中,拥有更好的画面及互动效果。
基于LocusAR的应用,团队曾开展过一个大空间的项目。这个项目是一个虚拟歌剧院的项目。在一个商场的中庭,把一个虚拟的歌剧院1:1地投放到场景中,并且与现实场景做到虚实结合。
而要呈现类似虚拟歌剧院的效果,对追踪的稳定性、虚拟结合呈现效果的拟真程度是一个较大的考验,比如购物中心的LCD屏内容是不断变化的,灯光在不同时间需要进行亮度调节,有些场景还会出现闪光。这些变化都会对虚拟效果的呈现产生影响,因此要做到虚实结合这一点并不容易。
这一点与刚才提及的第二个团队着力点有关。 一个基于大场景制作的AR项目从测绘、模型制作、美术、实测等到落地往往需要三到四个月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策划与效果制作的成本最高,首先很多客户对AR场景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在这个阶段,策划需要与客户进行反复沟通,设计不同的方案,得出一个客户满意的方案。
策划案通过以后,则需要面临美术上的考验了。美术上存在诸多考虑,比如除了建模外,不同材质的贴图对整个场景来说,可能引起卡顿的问题,底层运算能否实现美术需求。中间需要作出何种改动去与这些材质相匹配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这些都需要美术与技术的反复尝试。两者无缝融合才能将场景一比一还原出来,才能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以上的工作都完成后,就到了最终执行落地的时候了。想要实现AR效果的落地,最终的呈现与美术有很大关系,然而美术又受限于技术,因此当技术与美术无法很好的融合时,会在需求与实际落地之间形成差异,因此反复调整周期也是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
而UtopaXR团队基于对大空间概念及产品体验的深度理解,提供技术的同时提供美术商业化落地服务,让两者相结合,能够在不脱离实际的情况下做到策划创意与最终呈现效果相吻合。
技术与美术的结合,弥补了想象与实际落地之间的差距。同时,自研算法的可调整性与对美术服务的把控性,帮助团队在技术、美术、商业化多方面形成闭环,让AR项目的可实施性大大增强。
三维数字化转型趋势下,UtopaXR下一步如何走?
随着现在国内外大厂切入AR赛道,三维数字化应用与虚实融合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对此,魏基豪直言,“我们相信数字化肯定会从二维过渡到三维,因为三维的场景更合乎人性。整个数据世界,或者说物联网的发展均遵循演绎结构。在这个前提下,互联网与物联网将融合在一起,包括5G等都会融合进来,变成全新的用户体验。无论是办公场景还是购物场景、娱乐场景都会慢慢发展起来。”
面对这样的趋势,UtopaXR团队将如何进行AR产业的扩展? 从公司的发展角度来看,团队未来会往两个方向发展,既会往成为拥有AR虚实融合落地能力的一体化供应商方向发展,同时也会继续在娱乐体验方面深研,发掘新的方向做出产品。
团队自然也希望与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展开全新的合作,寻觅新的商机。对此,魏基豪表示,“首先,我们现在都是以项目制为主,对客户针对场景对AR体验提供一些建议,并与客户共同完成策划、创意以及落地。但其实只完成其中一个环节,我们团队也很愿意完成类似的工作,比如只有AR眼镜的厂商想要完成手机端的应用,或是只有算法,没有策划、美术,或是项目落地的能力团队,我们都可以提供帮助。”
UtopaXR将在三维数字化转型的潮流中,随产业的成熟而逐渐成熟,在做好AR平台与服务的同时,与整个产业的发展相结合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最终帮助三维数字化实现类似移动互联网的变革。
结语
AR产业链条中,多数企业选择专于某个点,比如算法、硬件、服务、美术、策划等,像UtopaXR团队这样自研算法,并提供囊括全产业链解决方案的团队并不多见。
魏基豪坦言,团队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但也有劣势的地方。无论如何,UtopaXR都会在助力公司实现更大的飞跃之外,全力推动整个三维数字化的实现。为了完成虚实融合的阶段性使命,他们会不断地试探与冒险,在行业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