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丨智慧港口的小高潮要来,已出现多个“首创”
前言:
在“十四五”时期,港口更成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链接器。
没有一个时候国家比现在更加强调智慧港口发展。
作者 | 方文
图片来源 | 网 络
港口行业黄金发展期已成过往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到来,全球集装箱海运贸易量面临缩减,港口领域新的数字化等工程受到一些阻力。
2021年是一个关键转折点,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复工复产,受疫情影响运营面临挑战的港口运营方也逐渐意识到数智化转型的紧迫性。
在当下格局下,我国90%以上的港口还是传统港口,在数字化和智慧化的趋势下都有尽快转型升级的需求。
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但效率越来越难以匹配码头发展需求,如何在传统集装箱码头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实现全流程无人自动化作业,是摆在全球港口面前的一道世界性难题。
其中,发展智慧港口成为一大各大港口区域的一大诉求。
政策明确智慧港口发展目标
自2017年开始,国家重点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港口智慧化方面转型升级,各地政府也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本省市的智慧港口发展目标。
在近日发布的《“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中,中央提出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打造智慧港口,提升港口装卸、转场、调度等作业效率。
在今年9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将智慧港口建设行动列为主要任务,要求港口经营单位与社会各界合作推进港口自动化建设。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显示:
交通运输部发布2022年2月全国港口吞吐量数据。数据显示,1-2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3.58亿吨,同比增长2.7%。
其中,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7.35亿吨,同比下降3.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60万TEU,同比增长2.9%。
国内智慧港口已出现多个“首创”
2019年,全球首个[氢+5G]智慧生态港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投产运营,该智慧生态港聚焦国际前沿港口管理经验,致力于打造港航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
天津、江苏、福建等均提出到2025年末的港口货物或集装箱吞吐规模;安徽、四川等内河港口则对港口布局、功能定位等提出具体的发展方向。
去年12月,宁波提出了到2025年宁波舟山港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强港的目标。
2021年10月,天津港集团联合华为、中国移动等公司的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项目,据称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广州港集团与中国联通、振华重工的能联合的广州港南沙四期,据称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
2021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口深圳蛇口妈湾港正式开港。其应用绿色低碳系统,每年能减少二氧化氮排放约1350吨。
2021年12月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建成——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
去年12月,山东港口烟台港[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全球首创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发布;同月,盐田港东作业区自动化码头建设正式启动。
新基建促使智慧港口基础设施转型
利用新基建背景,加强干散货码头的全自动化管理,包含卸船机、装车机和装船设备,体现码头作业管理的集中化以及自动化优势。
通过新基建背景升级传统码头,运用智能化技术使生产作业体现出自动化的优势。
传统的集装箱码头可以在新基建条件的支持下完成无人机装卸操作,使安装装卸以及运输效率大大提升。
依托物流联动的优势,可视化处理线上业务和全程物流,打破以往形势下不相同运输物流方式存在的局限,保障信息可以及时共享,节约港口物流工作的时间和精力。
借助新基建的支持,全面在码头远程管理和智能照明中运用云计算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落实港口照明的智能化控制工作,让港口可以绿色环保发展。
对新基建运用场景进行拓展,以单点港口为基础引进智能化条件,设计物流链和贸易价值链,利用云端调整智慧港口的服务平台,持续化地促进智慧港口发展。
由此新型技术以及场景之间可以有效碰撞,带动新基建背景下智慧港口的发展。
和传统基建进行对比,新基建的相关技术拥有更多的性能,应把新基建背景和智慧港口相融合,作为港口转型和升级的重点途径。
智慧港口战略三阶段
前期进行网络基础设施搭建、数据底座建设、生产调度运行自动化等重点领域的试点,补齐港口智慧建设短板;
中期通过智慧化应用全面支撑港口的生产、运营、安全、绿色和内部管理需求,升级、优化建设内容;
长期实现信息技术和港口经营发展的深度融合,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同时关注最新技术的更新迭代。
结尾:
随着“十四五”期间国家更加重视新基建,在政府需求的驱动下,交通与AI、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为一个增长迅速的领域。
其内遭驱动力必然是以创造业务附加价值为导向,引导理念创新和业务变革,从而释放数字技术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新动能。
部分资料参考:中国水运报:《智慧港口“智”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