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告急!“AR六脉神剑”剑走偏锋解难题!
人才告急!人才告急!机器人把人换了,用机器人的人到底在哪里?
据媒体报道,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50亿美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62.8亿美元,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
而近日,教育部、人社部与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0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300万,到2025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450万。
相关媒体报道称:在粤闽鲁等地的一场招聘会上,许多招聘机器人维护、操作、编程的岗位,月起薪都在4000元至6000元,高至二三万元,虽是“急招”“急聘”,但不少企业仍空手而归。
作为新兴产业的特殊人才,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干渴状态,已出现明显结构性短缺,成了产业发展的致命伤,而且使用人才的代价越来越高,这似乎已成当前用人单位的一块“心病”。
这一“心病”颇受业界的关注,甚至有专家指出,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不是技术短缺,而是应用人才严重缺失。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指出,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中工业机器人是主要抓手。很多教育机构、企业单位已将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当务之急。据了解,仅仅是高校领域,目前已有400多所学校开设了该专业。
那么,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源自何处?人才培养难在何处?突出重围路在何方?有没有剑走偏锋的药方可以占领人才培养新高地?
当前我国机器人专业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引进工业机器人本体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实体教学培养相关人才;二是企业与专业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订单式培养,在培训机构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后,送往机器人研发基地或机器人本体公司进行实习后定向向企业输送人才;第三种是来自各大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毕业生。
据介绍,以上教学形式几乎同时存在六个难题:1、工业机器人结构复杂,电气连接复杂,而理论课比较枯燥、抽象,学生对复杂技术原理理解费力;2、机器人实机价格相对昂贵,人才培养成本高;3、操作实机有安全隐患,师生靠近实体机有安全风险;4、实机占用场地面积较大,耗费较多教学资源;5、机器人应用场景多元化,而学生实操机会非常有限,无法满足人手一机,无法实现多场景应用教学;6、人机交互效果差,难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业内专家指出,以上六个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工业机器人实践教学,想要一举攻下绝非易事,须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难题。一是要通过创新教学形态来缩减成本、降低安全风险、降低教学资源的消耗;二是要通过融入高科技元素,增强人机交互效果,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而通过信息化教学变革来打破瓶颈,解决难题无疑是极佳选择。
日前,全国机械行业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武昌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智能制造技术行业,往往现场教学特别重要,通过相关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得学习者通过身临其境感受比课堂的纸上谈兵更直接、更有效。
武昌俊还表示,在“后互联网时代”,AR技术现已成新的历史风口和显示技术与人机交互技术的重大变革。信息化教学在这一轮变革中也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当今,通过相关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得学习者通过身临其境感受比课堂的纸上谈兵更直接、更有效。像VR、AR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起到神奇而又新颖,就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新的知识的到来,让学习过程更加的真实和不被打扰。这远远胜于纸上谈兵,让整个过程更加明晰和快捷。
那么,具体到实际教学中去,到底该如何打破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瓶颈,如何缩减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学成本、降低安全风险、降低教学资源的消耗?又该通过融入高科技元素,增强人机交互效果,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AR界资深专家、AR技术名企RealMax集团CEO余海指出, AR(增强现实)技术被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视为继语言、文字、印刷、电话和互联网之后的第六次信息革命的核心技术。将AR增强现实技术融入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学环节,以此降低教学成本,推进机器人教育的普及,这已是大势所趋和行业共识。
举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日前,相关媒体报道指出,实际上,目前一款名为“工业机器人AR实训系统”的教学设备已经可以很好地解决前边提到的六个难题。“工业机器人AR实训系统”是继“第一款真正为AR打造的智能手机”、“全球首个智能AR广告平台”、“全国首套AR录取通知书”等AR智能新品爆红之后,又一款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广泛关注的新品。
该系统与传统工业机器人教学相比,工业机器人AR实训教学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AR智能眼镜成像系统,将工业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以虚拟影像3D显示。虽然系统为虚拟影像,但采用的示教器及编程平台却与实体工业机器人示教平台一模一样。能将机器人本体、机器人工作站以及机器人附属部件进行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展示。其情境与实际环境完全呼应,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体验。由于该系统使用便捷、经济适用、生动形象、安全可靠,故而可以很好地解决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的六大瓶颈。同时使学生在动手实践、创新思维、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信息技术为传统教育在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升级带来了很大的契机。该案例在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领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启发性,可给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乃至整个智能制造了领域人才的培养带来重大启发。
常言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后,科技正高速向教育席卷而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一定会被更加生动、丰富的形态一一击破。信息技术刷新教学体验、推动教育事业变革的声音会更多、更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