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能否合理布局?来看曙光的“盘内招”和“盘外招”


    2021年国家在“新基建”领域最大的动作,当属“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擘画和构建。这是一项巨大系统工程,是关乎大数据“数”与“算”、“存”与“传”、“用”与“管”等方方面面的“一盘大棋”。这盘由国家发改委主导,会同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协力推进的“大棋局”,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但时至今日,国内外均无成熟的研究成果能够直击其中核心问题和提供系统性解决思路。这也注定这项工程难关重重——
    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能否合理布局?
    绿色集约的公共云服务体系能否形成?
    政府部门间、政企间的数据壁垒能否进一步打破?
    ……破局,势在必行。
    大棋破局,落子“生态”
    这盘棋中,大数据的“采、存、传、治、用、管”是“出题人”,链条上的“政、产、学、研、金、用”是“解局者”。置身其中,不少参与者正试图拿出解决方案。中科曙光就是其中较早“落子”的一个。8月25日,第九个“全国低碳日”。在这天,中科曙光围绕“绿色、安全、服务”,发布“曙光生态级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方案。
    
    全国数据中心碳排放总量和增长趋势
    这是国内首个“生态级”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方案。在推出这一方案时,曙光主张了自己的技术能力,但却将落脚点放在了“产业链协同”的生态共建上,并认为,在“绿色、安全、服务”三大体系方面的协同创新,是破局的关键点。发布会上,曙光展示了其“生态级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共创理念。在这一理念中,曙光将“与绿色同行、开放创新、携手共赢”贯穿始终。如果说曙光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技术优势是破局的“盘内招”,那么将技术方案升级为“生态级”,则是曙光站在全局考量的“盘外招”。
    “盘内招”延出“盘外招”
    作为国内数字新基建的资深参与者,曙光在绿色技术、安全保障、服务创新方面不乏优势积累。“绿色生态”在绿色节能技术方面,曙光“相变液冷技术”从先进性、普适性与节能效果来看,始终稳居行业前列。“曙光液冷”始自2011年。十年“冷板凳”,曙光先后推动了冷板式冷却、相变液冷冷却等四代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服务器中的应用,并收获50多项液冷核心技术专利。在多种液冷技术之中,尤以相变液冷技术为上。该项技术不仅曾获北京市“双新认定”、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获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获奖成果为“硅立方浸没液冷计算机”,采用浸没相变液冷技术),更在数万台服务器上实现大规模部署。
    
    曙光打造数据中心内部节能循环关于相变液冷技术,有这样一组数据:若全国50%新建数据中心采用曙光相变液冷技术,每年可省450亿度电,减排3000万吨二氧化碳。中科曙光副总裁、曙光数创公司总经理何继盛介绍,作为“曙光生态级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节能技术底座,曙光以相变液冷技术为核心,在数据中心系统内部形成了完整的节能降耗解决方案,可助数据中心实现全地域全年自然冷却,PUE值最低可降至1.04。
    作为“不冒烟的钢铁厂”,数据中心的绿色化显然不能仅在散热上做文章。何继盛介绍了曙光生态级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方案的“绿色生态”外环——曙光从“绿电”出发,提出将通过携手产业伙伴,引入风、光、水等清洁能源;同时,通过“高空间利用率的建筑设计、数据中心余热回收再利用等手段,进一步大幅度降低数据中的碳排总量,彻底把数据中心打造成为一个与外部环境友好联接、可持续共存的绿色生态综合体。“安全生态”类似地,曙光还基于自己底层安全技术,携手上下游伙伴,努力构建“安全生态”底座。
    曙光是国内最早通过“中央网信办云服务网络安全审查”等诸多核心资质审查的服务商,可实现从全国产硬件基础设施到云平台、数据平台的“整体安全”,以及安全运维、安全管理、安全运营、安全合规并驾齐驱的“运营安全”,有着厚实的安全基础。不过,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语境下,安全的数据中心建设,还蕴含着“努力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创新”的长远打算。
    如果不提前布局,大数据未来仍将是“建立在沙滩上的产业”,随时面临坍塌风险。何继盛介绍,瞄准安全生态底座的打造,曙光希望携手合作伙伴,从构建安全可信的IT基础设施做起,逐渐化解当前我国数据中心底层基础设施国产化程度低的问题,努力实现从建设到管理运维的“全栈安全体系化部署”。“服务生态”“服务生态”是最见生态效应、最需生态联动的方面——这与当前我国现有数据中心存在的困局息息相关。
    现有数据中心受到网络连通等制约,布局不够集约合理;
    东西部算力资源供给呈现“东部不足、西部过剩”局面,“冷数据”“热数据”无法均衡流动;
    数据流通的壁垒尚未打破,政府间、政企间数据融合存在机制瓶颈;
    部分信息化项目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更轻数据,重规模、轻实效”等问题,数据应用价值未得到充分释放。一言以蔽之,在我国许多地方、许多问题上,“数据决策”的实现依然任重道远。曙光能做些什么?
    作为一家有着十多年计算服务、“城市云”服务和大数据服务的综合服务供应商,曙光在提供计算能力、数据服务能力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已累计服务超10000家政企用户。据何继盛介绍,此过程中不乏联合各方支撑不同领域应用、跨区域算力资源调度、全栈应用一体化部署等经验积累。这些经验和能力,有助于曙光将实打实的大数据能力下沉到政企应用,从而进一步破解基层数据“最后一公里”受阻的尴尬局面。
    后记:生态建设赋能产业创新
    前面说到,曙光是新基建的资深参与者——曙光正式开展云服务可追溯至2009年,赛道即是政务云和行业云。在多年与政府、企业、机构打交道的历程里,曙光一直是算力服务和数据应用的布道者,并率先实践液冷节能技术、长出底层安全能力和融合服务体系。
    这是布道者的应然,也是技术演进的必然。然而,曙光此次发布“生态级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将绿色、安全、服务悉数升级到“生态级”,致力于携手更多产业伙伴,推动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这既是曙光对行业变化发展的敏捷反应,更是对其身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大局中的冷静落子。改变思维才能改变世界。“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战略价值,体现在聚焦数字经济时代国家新基建的主线、把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两大定位”,实现“多方面衔接联动、算力数据融合发展、工程和政策协同创新”的“一体化”。
    在“加强统筹、自主创新、绿色集约”的构建原则下,曙光倡导的“生态级”建设方案,既符合技术发展自然规律,又契合政策全局理念,巧妙地引领了产业发展的风潮。在这其中,曙光不仅能够发挥“攒局者”作用,还进而找到了用生态建设增值已有技术能力的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