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真的会让人类丢了饭碗吗?

连线Insight


    文/王慧莹 
    编辑/陈锋 
    2023年,ChatGPT横空出世,重燃了各行各业对AI的热情,互联网巨头公司、初创企业等纷纷下场,试图抢占先机,站立在AI潮头。
    不过AI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AI会抢走人类的饭碗吗?
    


    AI技术目前引发的这种忧虑,其实任何一项新兴技术在发展初期都曾遇到过。比如明朝时期相关利益集团因“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而阻挠“废漕改海”;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工人们会担心自己的工作会不会被机器大面积代替,进而失业;近期,针对自动驾驶的发展,有少数人担忧会挤压司机的工作机会。
    从历史进程来看,尽管时代不同、技术背景不同,但人们的这种担心,或许是“不必要”的。
    去年5月,德意志银行在一份数据研究报告中指出,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会造成大量失业。该行追踪了七大工业国组织(G7)国家自1755年以来的长期失业率,以及过去与技术进步、就业有关的恐慌情绪,得出的结论是,失业率是随着经济周期摆荡,而非科技浪潮。
    “科技创造出财富和时间,让劳工得以从事其他更有生产力的工作,并产生过去从来没有意识到,但我们需要的产业和职位。”该行的经济学家如此写道。
    基于这一判断不难发现,应对当下AI技术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对公众公司而言还是普通个体而言,遵循技术的变革趋势,拥抱技术变革、理解技术、学会技术、运用技术,才是更重要的。
    我们看到,围绕AI落地进程中进展最迅速的场景之一——自动驾驶,近年来已经有一批企业在加速布局,比如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它们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先行者,不仅为社会释放了更多的职业和岗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换言之,技术进步从来都不是阻碍,而是推动人类社会继续往前的一个关键要素。
    工业5.0时代,在更新的技术、更剧烈的科技变革面前,更重要的一个命题是,我们如何将人类的创造力与先进的技术结合起来,打造新质生产力、建设数字化的智慧城市、推动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1、AI革命,是抢饭碗还是带来更多机会?
    AI能帮我们做什么?
    我们可以一句话让大模型帮我们生成一部短片,也可以收到无人配送车送来的快递……AI将科幻电影里的画面照进现实,在众多行业领域中代替人类工作。
    不过,似乎AI产业生态越壮大、AI技术越普及生活、深入人心,人们对它的恐慌就越深。人们担心AI会变得越来越不可控,担心会被AI抢走饭碗。
    对于这种质疑,我们并不意外。回顾过去,每当有突破性的新技术掀起新一轮革命时,总会有讨论和争议出现。
    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工人们反对蒸汽动力的出现,害怕自己的工作被代替;30年前,互联网怀疑论者否定互联网正面的社会意义;如今,AI时代掀起的革命下,引发少数人患上了“失业焦虑”。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技术进步真的会带来大范围失业吗?从过往历史进程来看,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以汽车产业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为例,汽车取代马车,虽然让马车夫的工作消失了,但是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体系之一,创造的就业岗位数以亿计。单在中国,就有3000万人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
    以中国互联网几十年风云历史为例,抓住互联网风口,涌现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字节跳动等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和创业者,并推动我国在电商、AI、社交、短视频等多领域跻身于全球头部,这同样释放出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再把视角拉到目前的AI浪潮,AI的发展实际上也创造了很多创新型的新岗位,如AI提示词工程师、5G云代驾安全员、AI审核员、AI标注师,等等。
    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自动驾驶产业招聘的职位数是2020年的两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测算,未来5年,全球企业预计创造约69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与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有关的工作需求涨幅明显。英国政府也在近日表示,英国自动驾驶的发展将释放高达420亿英镑的行业潜力,预计到 2035 年还将创造 3.8万个技术性工作岗位。
    由此便不难发现,古往今来,每一轮技术进步,带来的实则是人口结构的升级和新职业的诞生,这是一个“二次技能化”的过程。
    聚焦到当下的AI时代,一些重复性工作固然可替代性很强,但AI技术变革所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也层出不穷,这催生出大量的新职业,只是所匹配的职业技能需求,也有了相应提升。
    比如AI审核员需要本身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具备强有力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素养,能确保向AI模型喂食内容的100%正确性。
    换句话说,AI不会抢走你的“饭碗”,但精通AI技术的人会。对身处AI浪潮中的我们而言,拥抱AI技术,用AI相关技能来武装自己,才能更好适应这些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催生的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岗位。
    总体来看,科技发展带来的是人口结构的升级和新职业的诞生。而深入到各行各业去看,则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变化。
    2、从自动驾驶赛道发展,看AI如何创新和重塑行业?
    从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AI发展究竟带来了什么。
    可以说,自动驾驶行业就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变革诞生的行业。没有AI就没有自动驾驶。
    作为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场景之一,近年来,自动驾驶的出现和快速迭代,带来了汽车和出行领域的新一轮变革,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出行产业高速发展。
    首先要区分的是,按我国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驾驶自动化分6级。L0至L2为驾驶辅助,驾驶员需全程监控驾驶;L3是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执行接管;L4为高度自动驾驶;L5则为完全自动驾驶。
    


    这几年,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在加速上车。乘联会报告显示,今年1至2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的装车率为62.5%。
    另一边,从L2到L3的产业演进中,NOA是至关重要的一步。NOA全称为NavigateonAutopilot,通常被业界称为“领航辅助驾驶”或“高阶智能驾驶”。截至2023年底,中国市场在售车型提供NOA标配或选装的超过70款,比上年增长160%多。
    到了目前市场上高级别自动驾驶阶段,L4级自动驾驶技术也在多种示范场景中加速落地。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内,不仅有L4无人配送车,有智能网联乘用车和巴士,还有无人驾驶的接驳车、清扫车、巡逻车、零售车等超过800辆自动驾驶车辆,在各种场景下服务百姓生活。
    此外,L4级别的Robotaxi(无人驾驶汽车)也得到了不少车企和自动驾驶玩家的关注,被行业看作是L4级自动驾驶技术重要的商业化落地场景。
    5月15日,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上新了第六代无人车,年内预计在武汉完成千台无人车部署;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此前也宣布将在今年8月发布Robotaxi,并表示公司正在研发的一款Robotaxi有望在今年实现量产。
    


    与此同时,小马智行、滴滴等都动作不断,发布Robotaxi投放计划。
    华泰证券等机构预测,到2030年,国内Robotaxi的成本将降至1元/公里左右,其进一步预计,2026年Robotaxi将实现大规模商业化;2030年,国内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近5000亿元。
    在这背后,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自动驾驶向前发展,考验的是各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场景探索,而支撑这些的是数以万计的科技人才。无形之中,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
    例如,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生产、维护等工作产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诞生安全员、监督员、调度员、采图员、数据标注师等新兴职业。
    从更广的视角来看,作为人工智能赋能汽车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自动驾驶涉及芯片、操作系统、物联网、城市基建、检测认证等相关产业发展,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赛道。
    3、抓住转型升级的风口,才有新的竞争力
    无论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是自动驾驶的出现,都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这轮AI浪潮面前,我们断不可“因噎废食”。
    明朝时期,以“百万漕工”生计为由,“废漕改海”失败,效率低下且腐败的漕运成为压倒明朝财政的最后一根稻草。相反,从18世纪第一台纺织机器的问世,到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几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一直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升级。
    


    从自动驾驶的发展来看,自动驾驶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领域,各国家、各城市、各企业都要快速抢蛋糕,并快速消化,抓住这轮转型升级的风口,塑造新的竞争力。
    在中国市场,早在2015年,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就被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无人驾驶被列为汽车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这一大背景下,过去十年里,大到城市、小到企业,自动驾驶的军备竞赛早已展开。
    以武汉为例,我们看到,作为我国首批双智试点城市,武汉始终抢抓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升级发展新机遇,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成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在武汉,自动驾驶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常见方式,无人车在城区之间穿梭。某种程度上,“打无人车,逛大武汉”已经成为武汉独特的人文景观。
    


    不仅仅是武汉,目前我国已有包括北京、武汉、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21个城市发布了自动驾驶测试地方政策,60余家企业获得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这背后实则是,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眼下和今后的重要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2024年,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而涵盖了芯片、操作系统、物联网、城市基建、检测认证等相关产业的自动驾驶,无疑是更大规模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实融合的重要一环。
    目前,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超过15000公里,道路测试总里程7000多万公里。与此同时,我国Robotaxi、无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车、干线物流以及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在有序开展。以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为代表的自动驾驶企业已在北京、重庆、深圳、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开展车内无人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运营和测试。
    当下,为了配合政策落地,各城市积极开展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基地建设、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并完善产业链配套,为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再放眼全球,围绕自动驾驶产业的竞争也在日趋激烈。
    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多个传统汽车制造国早已经针对自动驾驶立法,并从国家战略层面实施产业部署。
    总结来看,AI所带来的,其实是一场更大范围的技术变革,这轮变革带给人类世界的变化,可能会比以往的每一次技术变革都要深刻。
    而在这场变革中,每一个普通的个体、每一家走在前沿的企业,乃至每一座加速布局的城市、每一个希望建立起领跑优势的国家,都需要拿出更开放、更积极的心态,去拥抱技术、迎接未知、打开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