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工智能行业盘点:这家公司成大赢家
证券之星多年以后回望2023年,或许会认为这是人工智能时代的转折点。正如微软首席执行官萨特亚·纳德拉最近所说:“毫无疑问,2023年是人工智能的一年。”
这一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引领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多地积极出台大模型相关政策、整合创新资源、布局新兴赛道。放眼全国,各类AI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向交通、娱乐、医疗、教育等行业加速渗透。
回顾2023年,自3月份ChatGPT-4上线后,国内科技企业纷纷跑步入场。百度“文心一言”、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华为“盘古”、360“智脑”、昆仑万维“天工”、京东“灵犀”、科大讯飞“星火”、腾讯“混元”、商汤“日日新”等大模型先后登场,AI终端百花齐放。截至2023年10月初,国内公开的AI大模型数量已经达到238个,从“一百模”升级至“二百模”。
那么除了百模大战外,过去的一年人工智能行业发生了哪些变革和大事呢?本文将从大模型研究、硬件、风投融资、监管这几大方面来回顾2023人工智能行业。
01
开源大模型研究
和行业大模型数量井喷
大模型研究上,Open AI和谷歌这样的大型实验室已经变得越来越封闭,只发布了有关其最新模型的少量信息。与此同时,开源模型研究大幅增长(Meta的 Llama带动)。美国机构仍然是研究的主要提供者(70%以上)。GitHub上的AI开源项目数量达到了91万,同比增长了264%。根据Replit的数据,二季度AI项目环比增速达到80%,同比增长了34倍。
在国内方面,行业层面应用得到进一步拓展,金融、医疗、交通、营销、政务、法律、气象等行业均发布了国产大模型产品。其中金融和医疗行业表现最为突出,蚂蚁集团的 AntFinGLM 金融大模型、度小满的开源大模型轩辕 70B 等金融行业大模型;百度的医疗 AI 大模型灵医大模型、京东健康的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纷纷落地。其他行业中,作业帮的银河教育大模型、携程的问道出行场景大模型、北京交通大学开源的交通大模型 TransGPT·致远、北京大学开源的中文法律大模型 ChatLaw 等也纷纷在行业模型方面为市场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索。
大模型发布机构方面,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持续在大模型领域深耕,并且企业推出的大模型数量仍然远高于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努力试图通过提升训练速度并降低训练成本,来实现技术的规模化经济。除头部互联网和科技企业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字节跳动、京东、360 等,更多玩家开始推出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如极光推出 GPTBots 平台、微脉推出健康管理领域大语言模型应用 CareGPT 等等。
02
“AI时代卖铲人”
英伟达成为大赢家
在硬件上,现在是从事硬件业务的好时机,尤其是对于英伟达来说。GPU需求使他们进入了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他们的芯片在AI研究中的使用量比所有其他替代品加起来多19倍。“芯片战争”也迫使行业进行调整,NVIDIA、英特尔和AMD都在为其庞大的中国客户群创建符合制裁要求的特殊芯片。
2022年,英伟达(Nvidia)推出H100芯片,它相当强大,每块4万美元。但H100推出的时间似乎相当糟糕,当时企业正在绞尽脑汁削减成本,美国通胀也呈无法遏制之势。2022年11月,ChatGPT悄然到来,一切变了。
2023年5月,英伟达曾给出110亿美元的营收预期,当时就震惊了整个华尔街,其市值也是在那时突破了万亿美元。黄仁勋由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市值触达万亿美元的华人企业家,英伟达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万亿美元的芯片公司。
事实证明,黄仁勋做出的营收预期绝非大话,英伟达的实际成绩甚至远高于预期。此外,英伟达还创造了芯片行业的一个里程碑时刻——英伟达的季度营收首次超过英特尔的129亿美元,这代表无晶圆厂的芯片设计公司战胜IDM(垂直整合模式)巨头。
在全球AI大模型军备竞赛之下,底层算力需求暴增,掌握着算力的黄仁勋和英伟达作为算力提供商,成为这场AI大模型浪潮中的最大赢家。而新季度的超预期表现也再次让黄仁勋一骑绝尘,坐稳AI的铁王座。
03
AI为科技股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在风投融资和二级市场上,AI拯救了风投世界,在科技公司估值暴跌之际,专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包括视频、文本和编码)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从风投和企业投资者那里筹集了超过180亿美元资金。
在二级市场上,苹果、微软、英伟达、Meta等科技巨头受益AI浪潮打开想象空间,股价不断创下新高也助推纳指不断向上。
在国内市场上,2023年春节至今,A股计算机行业AI板块内部呈现轮动上涨态势。1月30日-2月3日受OpenAI ChatGPT影响大模型领涨,2月6日算力开始上涨,而后进入市场分化期。2月20日继大模型、算力领涨后,2月27日-3月17日应用端领涨。3月20日-3月31日,受华为盘古大模型发布预期的影响,华为产业链相关标的上涨。
此后,游戏、传媒等应用板块轮番表现。
04
AI需要监管成为国际主流共识
在监管上,人工智能监管已经成为主流,促使世界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采取行动。然而,这一系列活动掩盖了人工智能社区内部的分歧和全球治理缺乏具体进展,因为世界各国政府都在采取相互冲突的方法。
目前针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主要存在两派观点:一派是以马斯克为代表的“风险警示者”,另一派是以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企业为代表的“风险淡化派”。
马斯克在会上呼吁,引入“第三方裁判”对人工智能的风险提出警告。他说道:“我不知道公平的规则到底是什么,但在进行监督之前,你必须从洞察风险开始。”马斯克还表示,他不认为政府会在不知道该怎么做之前就匆忙制定人工智能的监管规则。
谷歌旗下人工智能部门Deepmind联合创始人穆斯塔法·苏莱曼则认为,当前的人工智能前沿模型不会造成任何“重大灾难性危害”。但他表示,随着行业训练更大的模型,提前计划风险的应对方式是有意义的。
但无论如何,AI需要监管是行业共识。当地时间11月1日,英国人工智能安全峰会(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afety Summit, AISS)首日,英国政府在位于英格兰南部的布莱切利庄园宣布,多个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欧盟和中国,就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风险,以及各国政府携手应对挑战的必要性达成了共识,并签署了相关协议。英国政府随后发布了这份名为《布莱切利宣言》(下称《宣言》)的协议。
2023年已经行至尾声,期待人工智能在2024年的表现。从行业的角度看,2024年或将见证AI在用户体验、生产力和创新方面的重大变革。尽管大型科技公司在AI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AI的成功或许将更多地依赖于企业的适应性和对道德责任的认识。同时,AI的全球标准和道德框架的建立将成为推动AI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我们期待AI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是人类创造力的延伸。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