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晚会曝光黑幕,区块链能否将平台垄断的数据还给大众?
轻鸽知识服务畸形的数据时代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接连曝光了好几个通过现代化、数字化的方式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例,听闻让人为之一惊。
列举几个与数据侵权相关的案例:
1.谁在偷我的“脸”——人脸识别非法采集个人人脸数据(刷脸支付)
2.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个人简历信息泄露事件(招聘平台)
3.老人手机里的安全陷阱——垃圾软件连环套路,获取用户数据信息(安全卫士)
果然时代发展了,作奸犯科的手段也在不断进步,以前315晚会多数听到的是某品牌出售了某种劣质的产品给了消费者,使得消费者损失重大还不愿赔偿,而现在都直接用数据交易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出卖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了。
在被曝光的恶意使用“人脸识别”案例当中,科勒卫浴、宝马、Max Mara等20多家品牌门店均装有人脸识别系统,所到之处,人脸信息尽被掌握。
这些商家在收集顾客人脸信息时,无需征得信息所有人的同意,在客户毫无感知的情况下就能进行人脸信息的抓拍,并且会自动生成编号。不仅如此,这些摄像头除了能抓拍表情,甚至可以通过智能分析,知道“受害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心情如何、情绪如何。
要知道,人脸信息属于生物信息,也是人的敏感信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在收集个人信息时需要收到信息主体的主动授权。我们的人脸信息就这样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这么多商家拍走,万一被泄露出去流到黑市,被用到特殊的用途上,后怕不后怕?
我们在找工作时,通常会给第三方招聘软件提交个人简历,简历上的信息基本都是每个人最真实的信息,包括电话号码、姓名、性别、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等,本以为放在第三方平台会安全放心,殊不知,那些声称视用户信息数据安全为生命的平台,却将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毫无保留地出卖给了第三方。
仅要7块钱,就能购买来一份真实的个人简历,甚至还能批量购买、精准分类,比如购买指定某地区的、某个年龄段的、某个院校毕业的等等。近年来警方在破获多起诈骗案时发现,不法分子往往拥有大量从网络黑市购买的个人简历信息,从而实行精准的诈骗。
连我们年轻一代的数据都这样被无底线的蹂躏,更别提对手机和互联网本就不熟悉的老年人群了。
很多老年人手机用着用着就会突然冒出来一些会出现“安全清理”提示,点击后,就会自动下载安装一款叫“内存优化大师”的App,自动清理过程中又继续蹦出“清理手机缓存”提醒,再点击后,手机又下载安装了“超强清理大师”。如此反复提醒、下载、安装、清理,同样路径接力重复数次,手机上又安装了“智能清理大师”和“手机管家PRO”,短短几分钟手机上就安装了四款清理软件。
然而测试人员对“手机管家PRO”进行测试后发现,这款APP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清理手机垃圾,背地里实则在不断偷偷地大量获取用户手机里的信息。
被夺走的数据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数据。在互联网上、手机上,随便点开一个app,做个什么样的操作,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数据,这些丰富的数据基本上可以描绘出一个人的爱好、性格和消费偏好,尤其受到第三方平台的喜爱。
因此,数据被称为“21世纪的石油”,具有价值且十分珍贵。
长期以往,在互联网行业当中,平台和用户之间互相扮演的角色是,平台开发免费的App给用户使用,用户免费提供数据给到平台,也就是用户们的数据其实并不在用户自己手里,而是被中心化的第三方平台去掌握。
我国著名企业家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就曾在一次公开论坛当中说过“中国人对于隐私问题不敏感,宁愿用个人隐私来交换便捷性和效率”。
长期免费地使用各个平台的产品,没有花一分钱,用户都以为自己占了便宜,殊不知,用户自己就是被卖的那个“产品”。在使用app的过程中,中心化平台可以廉价地从我们手上获取我们宝贵的个人数据,并建立各个平台的数据护城河。
用户为王
综合以上所有案例,总体来讲,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数据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数据归属无法被确权,个人数据的经济价值被中心化平台垄断
数据本身具有价值,依靠大量的数据更是能分析出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但一直以来,数据的产生者与提供者却一直没有因为提供了足够的数据而获利,而是被中心化平台所控制,这是现阶段数据价值垄断的问题。
中央此前已经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可见国家已经对数据的价值产生了足够的重视,目前虽然没有一项已经完全可行的技术使得个人的数据可以精准确权,但无论从民间还是政府已经开始从技术层面做攻关,直到未来民众可以自己拥有自己的数据库。
2.数据安全无法保障,用户个人隐私易被泄露
正是由于数据无法被精准确权,使得数据可以被第三方轻易地获得、控制,如果遇到靠谱的第三方平台还算幸运,而市场上充斥着一些无良企业,专门靠倒买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和数据牟利,使得大量个人数据在黑市上漂浮,用户隐私被侵犯已经不是新鲜的事,就像我们经常接到一些诈骗电话、骚扰电话、推销电话,甚至有的直接能将我们的身份证号码念出来,可见数据隐私泄露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3.数据孤岛,中心化平台往往视用户数据为私有财产,不愿分享
每一个App都有每一个App独立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可以成为各个企业立于市场不败之地的竞争利器,因此,为了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往往不愿轻易分享这些“专有数据”,建立各自的数据护城河,各立山头,占山为王。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能把用户个人的数据从这些中心化平台的手里拿回来,让数据重新回归个人所有,让个人来决定是否要把自己的数据授权给到其他平台暂时使用,而且授权后的数据所产生的利润和价值也都返还给用户。
即数据所有权归用户,平台和应用只有暂时使用权。可以简单理解为房东和租客的关系,房屋产权归房东,租客只要住就得交房租,不交房租就不给住。
关于互联网数据垄断的问题,连发明www.万维网的蒂姆?·?伯纳斯?-?李也看不下去了。
在他二三十年前发明万维网的时候,就宣布完全免费,且不申请专利,不收一分钱专利费,因为在他看来,在网络世界里,应该是人人平等、自由的。
而如今现实是互联网不但不平等,相反用户成了中心化的巨头垄断敛财的工具,这已经完全背离了他的初心。
为此他最近宣布重出江湖,打造一个开源的数据存储项目,只有在用户的允许之下,第三方才有资格接入你的数据。并且它们只能使用,不能另行储存数据。
当用户准备登录某个网站或者App的时候,需要通过专属的数据存储池将数据接入应用;离开的时候,可以选择像拔掉U盘一样,把数据全都带走,移到下个你想使用的地方。
暗网丝绸之路的创始人也曾提出过关于去中心化社交协议的构想,他认为用户应该成为去中心化社交协议新的中心,并将社交协议的决策权和授权交由用户掌握。
中心化平台范式
在以平台为中心的范式中,由平台作为各方利益相关者中间链接的枢纽,由广告商向平台付费以向用户显示广告,用户只能被动观看广告,接受平台的安排。
去中心化平台范式
而在以用户为中心的去中心化社交协议下,用户成为了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纽带。在这里,广告商直接向用户付费,通过竞标在用户界面上投放广告,然后界面提供商和内容服务器来争夺这一广告收入。
不再由平台拥有和控制所有内容,而是各个内容服务器竞争托管用户的加密内容,具体应该将自己的内容授权给谁、接受谁的广告,则完全由用户自己决定。
类似以上的构想和项目还有很多,虽各自的具体操作方式有所差别,但目的大都一致,那就是将数据归还给它真正的主人。
数据资产化来临
一直以来,一些无良的中心化平台以慈悲为怀的面容来迎合广大用户,却在获取了巨大利益之后随意地出卖用户的个人隐私,将用户个人价值视为草芥。
过去我们为什么接受这一系列行为?
因为我们没得选。
而如今,靠分布式记账、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特点迅速崛起的区块链诞生了,有了区块链技术的存在,这些被饱受诟病的问题正在一步步得到有效改善。
1、区块链技术主打的分布式记账和分布式存储,让数据元素可以在去中心化网络里自由共享;
2、区块链技术的公开透明和可追溯特性,让数据可以可视化地流通进而打通数据孤岛;
3、区块链的匿名特性,可以让用户数据的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4、区块链链上数据的不可篡改特性又解决了传统数据被批量复制后价值得不到体现的问题。
总而言之,区块链技术正在通过公链底层以及一些全新的DApp应用以及通证经济的落地践行,一步步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当中,从而让数据可以自由分享,公开透明,价值流通,真正成为可触摸到的数字时代新石油,让每个人都能坐享数字经济的红利。
这一次,我们有的选。
-END-
【声明: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轻鸽区块链立场,本内容仅供广大区块链和加密爱好者科普学习交流,不构成投资意见和建议,请理性看待,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风险意识,文章版权和最终解释权归轻鸽区块链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