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6000亿独角兽大地震

铅笔道


    这场人事地震,会毁灭这家估值超6000亿元的独角兽吗?
    最近,OpenAI引发人事地震。创始人兼CEO 山姆·奥特曼被董事会“开除”。几乎同时,董事会主席格雷格也被董事会除名。
    就这样,两位核心人物1天内先后被离职。
    事发突然,作为CEO,奥特曼也是一脸懵逼,管理团队也是事后得知。作为占股49%的微软,内心也是一团糨糊。
    过去4年,微软累计向OpenAI投资130亿美元,而后公司估值涨至800-900亿美元。
    据OpenAI当天发布的声明称,董事会启动了一项调查,发现奥特曼没有坦诚与董事会沟通,影响了董事会履职,因此决定由CTO暂时代职。
    董事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OpenAI 的构建是为了推进我们的使命——确保通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
    声明的隐含意思是:奥特曼阻碍了董事会实现该使命。
    当然,这场“哗变”最终还未落下帷幕。
    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投资者正向董事会施压,要求撤回罢免奥特曼的决定。文章称,奥特曼对回归感到矛盾,希望成立新的董事会,并对治理模式做改变。
    - 01 -
    OpenAI的治理结构确实很怪异。
    一般而言,公司权力最大的是股东会,其次是董事会,股东会可以解散、任命董事会,是董事会的老大。
    而OpenAI并不是。
    从此次事件可以看出,OpenAI的董事会权利最大,换个CEO也不用知会微软,尽管后者是公司第一大外部股东。
    第二个怪异之处在于董事会的组成,一共有6名——是个偶数。通常而言,董事会都是单数,以避免表决中出现1:1的票数情况。
    第三个怪异之处在于,董事会成员的履历。
    6名成员里,技术背景的高管有4位,比重过高。
    他们分别是格雷格(曾任Stripe CTO)、Ilya(Open AI 首席科学家)、Adam(前Facebook CTO)、Tasha(技术企业家)。此外,董事会还有一位官员:Helen,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某基金主任。
    这样的履历构成,很容易让奥特曼被孤立。他是一位商业能力很强的企业家。
    这是企业家与科学家的矛盾:双方认知思维有极大不同。
    科学家关注的可能是技术与安全,而奥特曼关注的可能是生存与商业化。比如微软的130亿美元投资,奥特曼是其中的灵魂人物。
    这也与OpenAI的非营利性质有关。正是因为没有盈利要求,才导致技术地位最高,赚不赚钱(商业化)反倒没那么重要。
    我个人认为,这是董事会与奥特曼的冲突因素之一。
    此外6名董事会里,有3名是“兼职”:既不是OpenAI的员工,也不持有其股份。我很难想象,这3位成员能够设身处地、负责任地做出最有利于OpenAI的决策。
    - 02-
    当然,我能理解OpenAI的初心:做一家“有利于全人类”的公司。主创团队做了很多非同寻常的设计,比如创始人奥特曼、马斯克等不持股,大股东不干预公司正常经营等。
    如此,能避免OpenAI为少数人服务,成为少数人的资产。
    但这种治理结构很不健康:风险与收益不对等、投入与回报不对等。治理结构一变形,就容易在短时间做出一些荒谬决策。
    在我看来,首先,这次“CEO被解雇”事件很突然。
    其次,如《华尔街日报》所述,投资者正向董事会施压(让奥特曼复职),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一切都显得很随意。
    希望这次事件后,OpenAI能重新优化治理结构。
    - 03-
    我的观点与主流VC不同,我认为企业家才适合创业,而科学家并不那么适合,经营企业需要通才,而科学家属于专才,容易一叶障目,难以做出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我很为OpenAI的前景担忧,尽管它拥有一群优秀的科学家,做出了令全世界惊艳的技术与产品。但很显然,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组织,它需要长期生存。
    如果失去了奥特曼这样的企业家高管,谁能解决OpenAI的饭碗问题?
    技术不能让公司基业长青,经营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