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一言没错,百度也没错
新眸
我们都低估了中国和欧美的科技实力差距。
作者 | 桑明强
上周闹的沸沸扬扬的,莫过于百度发布文心一言这件事,因为百度的前期高调宣传,导致大家对这场发布会寄予了很大的厚望,Robin也罕见地在这场发布会上露了怯。因为这次没收到百度的邀请,所以《新眸》团队只能在视频号上看完了整场直播。
如果单从To B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没啥大的问题,先演示几个Demo,然后讲讲产品架构,最后宣布一下文心一言已经开启大众测试。而且,还有一个大家不容易观察到的细节,就是百度把这次发布会明确定义为新闻发布会,而非纯粹的产品发布会,但问题来了,为什么这次发布会,大家的评价会如此两极分化,甚至走到了对立面。
双方各执一词,看好的人认为百度最早做出了第一款类chatGPT的产品,不看好的认为,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上,文心一言演示的Demo居然是录屏的,而且,百度选的几个Demo,包括鸡兔同笼、三体话题,不足以证明文心一言的领先性。
在这里,《新眸》先亮出自己的态度:文心一言没错,百度也没错。
但还是要给百度官方提一个小建议,下次千万别品牌先行,说白了,文心一言并不是To B的产品,和chatGPT一样,它的出现比上次阿尔法狗大战围棋冠军李世石还要震撼人心,因为它第一次让大家感受到,原来现在的人工智能都已经先进到如此地步了,而且,如果放在品牌的视角思考,百度做的也没错,有谁不想把自家公司的最新成果隆重告诉大家呢?
那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高中生考试一样,没有哪个班主任和同学,不希望自己的班级能够全校名列前茅,我们都想成为“别人口中的孩子”,就像百度也想为自己的“班级”争口气,告诉大家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而问题的关键就出在这里,“做”和“做到”,一字之差,但寓意千差万别。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和欧美在科技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点Robin其实在发布会一开场就说了,只是大家没注意到,大概意思就是文心一言和chatGPT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而且,事实上在GPT 3.5正式出来前,Open AI这家公司其实也蛮苦的,连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都把它当成一个纯公益性质的项目,可见它的商业化过程有多艰难。
更何况百度的文心一言才刚刚起步。退一万步讲,大众对这件事高度关注、甚至褒贬不一,对于百度、甚至整个中国科技圈来说,都是好事,因为它起码证明了两件事:一,大到综合国力的比拼,小到国际上的企业竞赛,大家对先进的追求从未间断;二,我们还是能意识到差距,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不怕其它就怕安逸,这会蒙蔽了我们。
01
百度的压力与大众的脾气
从百度发布正式文心一言到今天,我中间断断续续体验了几次,也跟不少朋友讨论过这件事,但好像一开始我们都偏向用最复杂的问题,去刁难文心一言,以此来证明:你看,它就是不行!现在想想,这种心理多多少少有点扭曲了。
因为从根本上来讲,chatGPT也好,文心一言也好,它本质上还是一个工具,只不过这个工具看起来很人工智能,但我们真的敢放心把工作交给它们吗?我想很多人的答案是“NO”。
原因很简单,现阶段人工智能还远未到AGI(通用人工智能),就像GPT 4刚发布时,我立刻把消息转给我姐(一名资深的前端程序员),打趣她说,“你快失业了!”她很认真地回答我,“你想多了,它只能写比较浅显的代码,很多创造性的、深层次的代码和框架,它不行的。”
所以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特地用正常人的思维问了文心一言几个问题:“你觉得我们和美国的科技差距,主要是因为什么”、“帮我生成一张科技感满满的宇宙图片”以及“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能跟我讲个笑话吗”。后来发现,文心一言给我的答案也还行,如果放到一个刚刚才推出的产品上,我甚至觉得它算很不错了。
这时候我们再冷静思考一个问题,“文心一言除了证明我们在大模型上和美国有一定差距,还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百度自chatGPT出来后,到决心做文心一言,再到产品发布,满打满算也就100来天的时间,尤其对于一个大集团式的企业来说,中间的各种利弊权衡只会只多不少。
我一百度的朋友告诉我,他经常被会拉过去做标注工作。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chatGPT很火,但国外也就Open AI跑在了最前头,谷歌、亚马逊、Meta都在追赶,这里不得不提,微软的商业眼光真的是有点东西,直接投资了Open AI;反观国内,百度、阿里巴巴,包括一些新创业的大牛(比如王慧文、李志飞等),也在前进的路上。
所以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百度当初头顶着的压力不会小,那些说“百度这次着急了”的媒体,大概率是没自己做过产品和技术,“you can you up!”大家都会说,但真正轮到自己的时候,所有人都犯了怵,这并不是我们科技创新不行,而是有时候我们包容度太小、容错率太低,总理所当然地认为,“你就应该是最好的。”
历史上这种教训不少,鲜有坚持下来的,便成为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创立阿里云的王坚、打造出微信的张小龙。确切的说,这种思维会阻碍创新发生与科技进步,因为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最难的不是商业模式设计,也不是产品打磨,而是面对大众。
02
那么百度这次到底“错”哪了?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文心一言和百度到底有没有错,抛开历史的包袱来看,没错!而且做的很对,对于百度这家公司,《新眸》分析师团队大抵是又爱又恨的,爱是因为它确实占据了很多最前沿的风口,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到云计算、大模型,号称10年投入了1000亿研发;恨是因为百度占据了这么多有利风口,但却不是各个赛道最出色的玩家。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百度这23年的发展历史,先不说家喻户晓的百度APP、百度贴吧,单单百度文库这个产品,其实都是有机会成为Notion这样全球顶尖产品底子的,但不知为何,拥有国内最殷实家底的百度,却做得并不如想象中出彩。
《新眸》内部曾把这个问题尝试归结于:百度组织的僵化、战略的误判、战术的失灵以及市场的错位。但仔细想想,这些好像都是问题,但又好像都不是问题,原因很简单,没有哪个企业的发展会一帆风顺,强如今天的特斯拉,也曾遭遇十分惊悚的产能危机,而且,放在中文互联网的维度,百度总体其实可圈可点。
后来我们把以上问题归结于“阶段性的问题”,其实自打我入媒体以来,在将近7年的时间里,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不要想当然地思考问题,更不要形成路径依赖。纵观现在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竞赛,本质上还是从大众需求视角出发,只是竞争加了一个限制,得在规定的时间里做成、并且快速迭代。
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规定时间”是多少,所以大家能做的,只是不断地把时间切片、切片、再切片,这也是“阶段性问题”的精髓,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工程师意识到,没有绝对的长期主义,只有不间断的阶段性调整,在大航向不偏离的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
放在文心一言和百度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百度能走到今天,从来就不是一个人能完全主导的,中间要权衡的技术、市场、产品、组织以及政策等,只会越来越清晰和明确,我们不必过分苛责百度,起码它能在很短时间内推出文心一言,就是很大的进步。
03
百度给国内科技创新上了一课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百度这件事现在已经超出了百度范畴,更多的还是对于科技行业的意义。要发展、要科技创新、要独立自主,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大家也能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现在行业风气上,确实有那么一点畸形。
就拿企业服务行业最流行的SaaS来说,这几年随着大众媒介传播越来越便利,大众的鸿沟正在急剧的缩小,我们今天可以在抖音上评论飞书、钉钉工具的好坏,明天就可以在微博上看到某个产品因服务器崩溃导致大家热议,这种剧变带来的最大影响是,新的潜在用户节点在增加,新的关系在重构。
这也是当年美国SaaS能崛起的关键原因。本质上来说,以贝尼奥夫为首的Salesforce(全球顶尖SaaS公司),能用按年付费的SaaS破局传统买卖软件,关键原因在于美国的人力成本比较高,用便宜的工具取代是最好不过的事了,而且,SaaS的按年付费对于客户来说,更友好也更方便。
但这件事情放到国内就变味了。究其原因,主要因为3点:一,国内传统软件生意场刚刚形成,人力成本还没那么高,新势力不足以颠覆传统的商业架构;二,我们有时候太在意对标了,反倒忽略了中国本土的市场真实情况,这点生态构造上最为明显,各自都打着销售小心思又怎会形成合力;三,太专注所谓的方法论了,这点一级市场表现最明显,动辄PLG、PMF,这玩意就是听上去贼有道理,做起来怎么做怎么错。
回到百度推出文心一言这件事上,也有类似的联系,我们永远不要脱离大众需求去高屋建瓴,但大众也不能完全脱离市场供需逻辑去苛责企业科技创新,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个企业所能Cover的事情了,人工智能也好、其它黑科技也罢,真正的颠覆式创新的原动力,往往站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上。
本文系新眸原创,申请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请联系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