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区块链技术如何助力慈善事业?

罗Sir说

    事实上,作为国家鼓励发展的新技术,区块链融合数据库、密码学、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具有去中心化、透明性等特点,在社会诸多领域都可以大有作为,尤其是慈善方面,不仅可以解决现阶段慈善透明度不足的问题,基于区块链天然的防篡改特性和透明性,还可以使慈善事业摆脱公信力缺失的诟病。
    慈善的捐助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流程却大多类似。具体而言,就是受捐人先向慈善机构发布捐助请求,随后慈善机构审核后发布捐助项目信息,最后捐助人可进行捐助。从资金流向来说,是一个先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资金流向,以目前河南抗灾中的捐款为例,可以归纳为捐助人将捐赠物资发往慈善机构这个中心,而后慈善机构将捐赠钱物拨付给受捐人。整个捐赠流程和资金流程比较简单,但实际上慈善会涉及多个利益方,否则一些慈善机构也不会面临公信力缺失的问题。
    首先是慈善机构方面,有公开透明要求;在数据安全方面,捐赠和受捐信息均需要完整保存,这同时也可以保证在发生争议时可以溯源;在隐私保护方面,一些捐款人、受捐人还有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的要求;最后,款项需要快速拨付和使用。而区块链天然就符合慈善设计,满足慈善各个环节的需要。如果引入区块链,相信会对之后抗险救灾发挥重要重要。
    一、区块链特性契合慈善设计
    (1)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特性,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保证慈善公开透明。在一个分布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节点之间彼此可以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而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被称之为去中心化。结合慈善事业而言,区块链系统能够同时存在多个中心,每个中心代表一个利益相关实体(如捐赠人、受助人、慈善机构等)。这些中心需要对每一笔交易进行验证和存储,确保各中心能够实现数据共享,保证信息的充分共享,避免某一组织或个人操控慈善公益项目为自己谋求利益。
    (2)区块链具有防篡改的特性,有效保证数据安全,完整溯源。在区块链中,每个新区块都包含上一个区块经过科学方法算出来的数据指纹——哈希值。这个值让一个个区块之间形成了有着严格顺序关系的链条结构,一旦某个区块中的任何数据被篡改,该区块在下一个区块头部的数据指纹——哈希值就会变动,之后就无法衔接上来,也就不会被任何人认可。具体到慈善中,区块链数据是同步给所有节点记录的,所有人都像知道时间轴一样知道区块的正确顺序,也能查阅到相关数据,这就是区块链防伪、防篡改的特性。一旦任何某个慈善环节的区块数据产生变动,后续所有区块的数据指纹都会变动,所有人都能发现数据被篡改,从而达到溯源监督的目的。
    二、区块链满足隐私保护的需要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任命的隐私权问题特别报告员约瑟夫·卡纳塔西(Joe Cannataci)说过:“隐私权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侵蚀,技术趋势对隐私权的享有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的互联网系统中,由于实名认证,大型中心获得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能够对个人进行完整画像,详细分析其兴趣爱好,百度、TikTok等知名APP都因为不够尊重个人隐私而饱受诟病。
    而区块链避免了这一问题。因为区块链采用的是非对称加密算法传播信息,每个节点有两个秘钥,分别是公钥和私钥,公钥是公开的,私钥是不公开的。信息发布者用自己的私钥加密自己的IP地址上传区块链网络,接收者通过发送者的公钥可以接收信息。综上,接收者可以收到信息,也知道谁发送了信息,但却不能获得发送者的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较好地满足了部分捐款人或受捐人匿名的需求。
    三、智能合约可实现捐款迅速落地执行
    智能合约(英语:Smart contract )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典型代表是以太坊(ETH)。在以太坊中使用特定的计算机语言编写合约(程序),实现了“代码即法律”的操作目的。通俗地说,就是智能合约设定启动条件后,规定要执行的动作,在区块链系统的各节点达成共识后,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执行,整个合约从收款到执行都
    可以自动操作,并将执行情况自动反馈,并受当事人的监督,保证慈善活动落到实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慈善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由于长期缺乏透明公开性以及个别社会事件,导致了公民对我国慈善事业缺乏信心。每一个人都祈祷天佑中华,但是如果发生还是需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疑慈善机构在其中能够起重要作用,而新兴的区块链行业能够解决目前慈善事业的弊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目标以鼓励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我们有理由期待区块链可以助力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