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火热背后 机器人教育亟待深入挖潜
AI行者如今,越来越多的服务型机器人开始走入百姓生活,为人们提供着各种特色化服务。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今年7月发布的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上述目标。
要发展人工智能,需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与技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同时提出,要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人工智能的科普与推广,全面提高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那么,我省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如何,特别是集锻炼各种能力于一体的机器人课程能否走进更多中小学课堂?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名太原女生从小到大“迷恋”机器人8年
曹晶(化名)是太原市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在她9岁时,妈妈带她去少年宫报兴趣课,当她看到外面张贴的机器人课程的海报,便对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因与其他课程冲突,机器人课没有报成。直到第二年,当她再次看到这里开设机器人课程,便报了名,全身心地投入到机器人课程的学习。
就在当年,太原市的机器人教育培训机构屈指可数,学习机器人课程的女孩子更是凤毛麟角。曹晶的妈妈王女士告诉记者,当初选报机器人课程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孩子感兴趣,而且能锻炼孩子的动手操作和科学思维等各方面能力。
“机器人课程并不难,我已经从最初的拼装搭建,发展到现在会自己编程设计制作作品了。”11月27日,曹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得意地说。如今,曹晶学习机器人课程已有8年。今年她开始在学校学习信息学奥赛课程,仍然没有中断机器人课的学习。因为学习机器人,曹晶平时非常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及新闻。
兴趣爱好需要不断激励。上初二时,曹晶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尽管由于准备仓促,仅获得了三等奖,但全家人深受鼓舞。正是在机器人课一点一滴的影响与感染下,曹晶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学习信息学奥赛课程。她说将来有意朝人工智能方向发展,报考大学相关专业。
“从小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不愁它不生根发芽。”曹晶的妈妈王女士认为,从小过多地投入到文化课当中,将束缚孩子们创造力的发挥,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不利。小学阶段文化课相对轻松,科学课应该从小抓起,多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实践及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太原市少年宫智能机器人制作中心指导老师潘亮亮向记者表示,曹晶对机器人学习的兴趣与热爱,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其提早接触机器人,了解机器人,将来才能掌握并利用好机器人。
我省机器人教育氛围不足,潜力有待挖掘
让潘亮亮老师十分欣慰的是,就在今年夏天,有4位他曾经带过的机器人班学员均被名牌大学理工科专业录取,并相约来看望他这位科学的启蒙人。
“以前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机器人是瞎玩,现在则逐步改变了这种认识。尽管如此,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来说,我省对机器人教育的认识及观念还相对落后。”潘亮亮认为,目前,我省机器人教育的浓厚氛围仍未形成,还有待深入挖掘,在社会上大兴科技教育之风。
记者见到潘亮亮老师时,他正在埋头对一个坦克机器人做最后的调试。这个带特殊功能的坦克机器人花费了他近一个月的时间,待制作完成后将用于他的机器人课程教学。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