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解读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智能网联汽车等17领域是重点

科技最前线

    2017年1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行动计划》的发布引发各界广泛关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负责人就《行动计划》内容进行了解读。
    问:《行动计划》的定位是如何考虑的,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关系是什么?
    答: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大数据的积聚、理论算法的革新、计算能力的提升及网络设施的演进,驱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人工智能正加快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带动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经济转型、促进社会进步。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重点对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进行系统的规划和部署,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的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近日已启动,聚焦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及支撑平台建设等工作。
    加快产业化和应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着力点。《行动计划》从推动产业发展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制造2025”,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相关任务进行了细化和落实,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与集成应用,发展高端智能产品,夯实核心基础,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完善公共支撑体系。《行动计划》以三年为期限明确了多项任务的具体指标,操作性和执行性很强,因此在产业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问:《行动计划》将重点发展哪些方向和领域?为何选择这些方向和领域?
    答: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空间巨大。《行动计划》按照“系统布局、重点突破、协同创新、开放有序”的原则,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研究提出四方面重点任务,共17个产品或领域:
    一是重点培育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翻译系统、智能家居产品等智能化产品,推动智能产品在经济社会的集成应用。
    以上智能化产品已有较好的技术、产业基础,部分细分领域的产品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有望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由点到面的突破,并带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中的深入应用。
    二是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等关键环节,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基础。
    以上这些产品或平台市场竞争力不强,是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对产业发展可能形成制约,亟待加快创新发展,夯实基础,补齐短板。
    三是深化发展智能制造,鼓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各环节的探索应用,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
    制造业是人工智能最先落地的行业之一,“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明确要求。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已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在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方面开展大量工作。《行动计划》与“中国制造2025”紧密对接,进一步突出了需要加快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改造升级的具体任务,将为智能制造的深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构建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等产业公共支撑体系,完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痛点问题之一就是缺少有效的行业资源训练库等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业界普遍反映已经影响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在行业中的应用。《行动计划》注意到了这一关键问题,加大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将形成有效引导,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问:《行动计划》重点发展产品的技术指标是如何确定的?
    答:为更好引领产业发展,在《行动计划》编制过程中,分门别类征集了30余家行业顶尖企业的产品系列、技术指标和开发计划,针对每类重点发展产品,提出了有望于2020年取得突破的典型技术指标。我们邀请有关专家、行业领先企业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反复论证,以确保指标的准确、可靠和具有前瞻性。指标公布后,不少企业反映指标设置合理,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引导作用,明确了发展目标,增强了产业发展信心。
    问:如何保障《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答:为保障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行动计划》提出五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实施。政府加强政策引导,企业、行业组织等协同推进;加强部省合作,鼓励地方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建立人工智能产业相应统计体系。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现有资金渠道的引导和支持作用,鼓励地方财政对相关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与金融机构加强对接合作。
    三是鼓励创新创业。加快建设人工智能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和解决方案大赛,鼓励建设人工智能企业创新交流平台。
    四是加快人才培养。吸引和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支持一批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成长,支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引导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开展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推动行业合理开放数据,鼓励开展双边、多边国际合作。
    以下为《行动计划》全文: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萌发,大数据的形成、理论算法的革新、计算能力的提升及网络设施的演进驱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智能化成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具有显着的溢出效应,将进一步带动其他技术的进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突破,正在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振兴实体经济的新机遇、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新引擎。为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抓住历史机遇,突破重点领域,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与集成应用,发展高端智能产品,夯实核心基础,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完善公共支撑体系,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二)基本原则
    系统布局。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和各地区的产业现实基础,顶层引导和区域协作相结合,加强体系化部署,做好分阶段实施,构建完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重点突破。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薄弱环节,集中优势力量和创新资源,支持重点领域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加快产业化与应用部署,带动产业整体提升。
    协同创新。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支持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强协作,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
    开放有序。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共性技术、资源和服务的开放共享。完善发展环境,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行动目标
    通过实施四项重点任务,力争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人工智能重点产品规模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智能服务机器人实现规模化应用,智能无人机等产品具有较强全球竞争力,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等扩大临床应用,视频图像识别、智能语音、智能翻译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人工智能整体核心基础能力显着增强,智能传感器技术产品实现突破,设计、代工、封测技术达到国际水平,神经网络芯片实现量产并在重点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开源开发平台初步具备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能力。
    ——智能制造深化发展,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技术装备中加快集成应用,智能化生产、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预测性维护等新模式的应用水平明显提升。重点工业领域智能化水平显着提高。
    ——人工智能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建立,具备一定规模的高质量标注数据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集建成并开放,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测试评估体系及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形成,产业发展环境更加完善。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