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bitrum来势汹汹,L2助推以太坊稳固霸主地位

鸵鸟区块链

    作者:陈一晚风
    出品:鸵鸟区块链
    最近几天,数字资产领域备受瞩目的就是Arbitrum的爆发式增长。据Dune Analytics统计数据显示,以太坊Layer 2网络Arbitrum的资产桥TVL已突破21亿美元,其7天的TVL增长率超过了3200%,这样惊人的成绩,让大众都开始重新对以太坊L2燃起了斗志。
    据L2BEAT数据显示,以太坊L2网络总锁仓量现已突破30亿美元,Arbitrum占比近75%,而反观同期的Layer 1网络资产桥Solana、Polygon等,其锁仓量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L2网络能够发挥出如此大的能力,Arbitrum明显功不可没
    Optimistic Rollup成就Arbitrum
    到目前为止,2021年社区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依旧是以太坊的交易成本。ETH价格迅速上涨,加上NFT、收益耕作、交易和波动导致的使用量增加,导致今年许多点的gas成本超过100至200 gwei。
    除此之外,自今年年初起,用户就开始关注运行以太坊虚拟机EVM的其他网络。虽然这些网络提供低交易费用和低延迟,但通常会因较小的节点集和集中化的桥接基础设施而在安全性方面考虑欠缺,并不直接采用主网的安全性。并不同于以往的L1网络,这些网路往往具有自己的共识机制。
    Rollup是一种扩展解决方案,它继承了底层网络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交易吞吐量和费用。Rollups试图解决费用、安全性和可用性之间的权衡问题。Arbitrum是一个继承了以太坊主网安全性的真正L2网络,且拥有闪电般的交易速度。对于缓解以太坊L1上的拥堵和降低最终用户的交易费而言,这个Optimistic Rollup方案是迫切需要的,有助于让更多的人采用以太坊网络。
    而交易费用节省的原因在于,以太坊主网上只记录了每个Rollup交易的分片。与在主网上执行相同交易的情况相比,Rollup分片在L1上的占用空间要小得多。Optimistic Rollup通常允许任何人为网络运行节点,并假设所有Rollup批次都是有效的。
    还有一种特殊形式的节点称为定序器。Optimistic设置中的排序器能够控制事务的排序。这允许交易的快速执行,而以太坊主网上的区块时间为13秒。Offchain Labs目前运营着Arbitrum的音序器,它可能看起来像一组在共识基础上运行以确定交易顺序的服务器。
    当Optimistic Rollup全面普及之后,以太坊交易费用有可能会提高50倍以上。也就是说,一笔在主网上花费50美元的AMM交易,可能只需花费1美元甚至更少,这极大地改善了用户体验。Rollup的交易费用始终是对主网的不断改进。也就是说,如果以太坊上的gas成本增加2倍,那么Arbitrum交易的成本也应该增加。
    Arbitrum发展现状
    虽然不久前EIP-1559已经成功上线,但据当前数据来看,其本质上并未降低gas费用,而此次Arbitrum的指数型增长也恰巧证明了这一点。在8月31日,Arbitrum宣布主网公测版本Arbitrum one正式上线,次日Uniswap官方就表示已经上线Arbitrum主网以降低gas费。
    既Uniswap上线Arbitrum主网后,Balancer、MCDEX V3、cBridge、WePiggy、SynFutures等项目同样在第一时间部署上线Arbitrum主网。除此之外,Go Pocket钱包等钱包也纷纷表示已支持Arbitrum 。市场的热烈反响使得Arbitrum目前的发展势头一直居高不下。
    除却市场的热情,Arbitrum官方也开始了一系列的部署,并于近日宣布其免许可代币桥接功能将于 10 月 22 日对所有项目开放。据悉,该功能将适用于基本的ERC20代币的功能以及在L1和L2上的可传输性,也可以允许项目方或个人对ERC20代币部署例如治理、快照等功能。
    Arbitrum链上目前仅有6个应用部署,而大量吸引用户锁仓的应用是一个匿名协议ArbiNYAN,主网15亿多美元的锁仓量中有13.5亿美元的加密资产被锁在其中。但据悉,ArbiNYAN目前还未进行安全审计,而依照其官方所发布的具体情况显示,此项目还是暗藏的着一定的风险。
    不过对于Arbitrum,我们还是可以抱有一定的期望。有着以太坊的背景以及社区的强大支持,未来以太坊的上是大型Dapp也不排除会向Arbitrum上迁移。而且Arbitrum本身是作为以太坊的扩容解决方案来推出,这也为Arbitrum的发展避免了很多问题。
    Layer 2之间互相都具有独立性,但是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未来解决以太坊的原本的扩容问题,所以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太坊会在Layer 2系列网络的助推下,开启一场新一轮的自我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