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AI时代的第一个城市“牺牲品”

智能相对论

    
    自从杭州踏上了争夺一线城市的战场后,那个在评书中安静闲逸的“人间天堂”,已经陷入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喧嚣。随着杭州关于人工智能的企业越来越多,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加,那些喊着“逃离北上广”的AI人才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去处,殊不知,从“北漂”到“杭漂”,不过是从一个残酷的战场奔向了另一个即将残酷的战场。
    尴尬的优秀
    不得不说,杭州是十分优秀的,据《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在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多的20个城市中,美国占了9个,中国有4个城市入围。北京以395家居全球第一,杭州“挤开”了广州,与上海、深圳共同进入人工智能企业数全球20强城市之列。但是,杭州的优秀,又有些说不出的尴尬。
    1. AI企业众多,但马太效应严重
    在科创上,杭州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特色小镇”模式,而这种模式大概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和新加坡二者的结合,也就是在政府主导下,本土初创企业与大型集团或跨国公司共同推进科技创新。
    在这种模式下,杭州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仅2017年上半年,杭州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9亿元,杭州市市每万人拥有人工智能企业的数量等指标居全国大中型城市首位。
    
    图为杭州人工智能企业生态
    然而,据智投云的监测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里,杭州本地的创业融资项目数量在2015年达到峰值后,在2016年出现了下滑。即使当地政府对科创项目给出了极大的优惠政策以及高容忍度,但杭州还是没能复制特拉维夫“第二硅谷”的成功。
    这里不得不提到杭州和特拉维夫的融资情况。要知道,特拉维夫吸引外资的能力十分强大,以色列80%的国际银行、风险投资以及国际律师事务所都位于此地。但是,杭州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风险投资、产业基金、政策资金等,存在许多相关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无法积极投入前沿技术研发,导致发展乏力的情况。
    此外,杭州的巨头公司比如阿里、蚂蚁金服、网易、海康威视等已经积累了许多技术成果,比如蚂蚁金服生物识别技术小组与Face++合作研发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机器人“蚂可”,海康威视则拥有大数据、人脸识别、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在MOTChallenge中,曾荣获“计算机视觉多目标跟踪算法”世界第一。
    反观其他人工智能企业,除了慧芯金服网络科技、宇泛智能科技、辛顿科技这类新兴技术公司能在人脸识别准确率上取得比较不错的成绩,其余人工智能公司都是以点状形式在探索,而如何和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进行有机整合,还没有摸索出有效的商业模式。同样的一项智能技术,有雄厚背景的大公司生根C端,商业模式十分成熟,发展速度和业务深度都不可同日而语,而初创企业却难以从零开始积累用户,火热的初创背后,是面对C端的力不从心。
    2.晋级“湾区”,但不具备湾区气质
    位于加州的旧金山湾区曾经创造了高达7855亿美金总GDP(仅次于世界18个国家)的传奇,如果对标中国版湾区,深圳所在的珠三角地区无疑最具湾区气质。然而,中国版湾区并非一成不变,在2017年中旬,浙江省政府开始释放谋划“环杭州湾大湾区”的信号,而这一信号也很快被上海市政府所接收。
    相比珠三角里香港、广州、深圳三强相争的格局,京津冀借力雄安新区调整优化城市布局,以上海和杭州为核心的长三角湾区,因为区域内更高的经济整合程度,成为中国科技界不可忽略的重要区域力量。
    参考加州的湾区,一个区域能在科技上取得成功,首先要保证社会的开放度,也就是拥有发达的对外交往网络。在G20之前,杭州一直都是上海的“后花园”,在此之外,杭州虽然走上了台前,开始社交,却也比不上“老大哥”上海,不得不说,上海在长三角的领头地位十分稳固。
    今年年初,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对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放度进行了测评。在社会开放度这一项上,杭州排名第八,不仅在四大一线城市之外,还列于天津、重庆和成都之后,得分也在均分之下。从这个角度来看,杭州的“湾区气质”还有待提升。
    
    图为各城市社会开放度得分
    成也萧何
    杭州是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中心和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也是互联网电商高度集聚发展的城市,在探索人工智能的路径上,杭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以阿里、网易、海康威视为代表的IT产业巨头纷纷抢占人工智能制高点。2016年4月,杭州市与阿里云共同开创杭州城市大脑概念,同年10月在杭州云栖大会上正式启动建设。2017年底,阿里云ET城市大脑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可以说,在杭州“城市大脑”建设伊始,阿里云就全方位地参与城市大脑建设,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以及互联网架构、数据中台、专有云等方面,阿里投入了众多科研力量攻克技术难关,并以技术优势顺利推进项目落地,打造了杭州的“城市大脑”名片。
    2.浙江独特的地缘环境孕育了浙商群体,浙商的特性成就了不少企业。“浙商”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景定《建康志》里,据记载,绍兴元年辛亥(1131年)“(叶)梦得奏,京东诸州艰食,桑柘不熟,二浙商贾转贩入京诸州,收息数倍。朝廷方议收复,必将与天下为一家,京东虽见属伪境,然皆吾民也。今从伪之人日夜不忘本朝,而我因其饥寒而遂困之,是弃之也,毋乃重失其心乎?”由此也可见浙商的机敏。
    从个人特性来看,浙商承载着越文化品格的基因,有着越文化朴实勇猛的个性、开拓疆域的价值追求以及实事求是的实践品性等文化特质,拿风头正盛的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来说,作为一枚纯正的杭州人,在其创业发家的轨迹中,我们总能看到杭派的打法。
    从组织特性来说,浙商企业往往建立在亲缘、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依靠血缘宗族纽带而产生社会关系网络,因而具有特殊的信任模式。从企业特性来讲,浙商是当代中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实力最强的经营者群体,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浙江商会更是其立于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3.杭州周边的江浙有着中国最为庞大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对于上海和杭州这样的大城市而言,肩扛着的最大责任是,如何对周边城市产生带动作用,通过城市集群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的环境优势放大。
    浙江的产业集群有一个特点,即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劳动分工高度细化,存在着大量的工序型企业和半成品交易市场,其产品生产过程可分拆为几个不同步骤,为企业间的分工合作提供可能性。此外,浙江的产业集群是建立在无数个中小企业之上的,具有很强的文化、地理根植性和产业关联性。
    温州常州有着无数个小型的加工企业和制造企业,如果将智能硬件这一产业要素集中在江浙地区,那么,依托智能硬件为基础的AI初创企业就会集中在这里发展,阿里巴巴的成功就依赖于江浙一带的企业资源网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