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迎快速发展期 院士:争取2030年农村普及无人拖拉机
智能制造23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苏州表示,随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根据规划,2030年时我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李德毅畅想,届时“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300台,农村普及无人拖拉机。”
当天,2017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奖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科技奖项,以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已故中科院院士吴文俊命名,旨在鼓励和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至今已举办了六届。今年,共有44项人工智能相关的科研成果获奖。
统计显示,从2010年开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快速爆发式增长时期。截止2016年时,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达到239亿元。有机构预测,到2018年时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38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6.3%,前景可观。
会上,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说:“当前世界范围,人工智能正在各个新兴产业中承载着重要角色。今年7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颁布;12月,工信部发布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这一系列举动,代表着我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力。”
在人工智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放春看来,目前中国人工智能的在发展现状上,无论从基础理论、芯片、系统、生态、软硬件和项目布局等方面都与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这是我们必须认清的现实。”
对此,李德毅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正是以前些年大力发展的大数据产业为基础,如今人工智能产业才能获得飞速发展。“基于中国的人口优势带来的算法、算力的总量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和世界差得不是那么大,有望在未来实现赶超。”
李德毅畅想:“争取到2030年,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300台;无人拖拉机、背包机器人、农用无人机等成为新一代‘农民’;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平均每人拥有一台服务机器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