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卷来 巨头为何纷纷布局AI翻译机
AI看看伴随着这一波人工智能技术浪潮,B端市场纷纷迎来破局,比如AI+安防、交通、金融、医疗、教育等,但C端市场还未完全打开。此前亚马逊Echo销量一路突破千万引发了一波智能音箱热潮,但其他硬件方面,几乎未看到AI to C的爆品出现。
今年以来,科大讯飞、小米、猎豹、网易、搜狗等巨头公司陆续发布AI翻译机,而且从四月到九月的半年时间内就有六款新品问世。AI翻译机集中爆发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行业动向和商业逻辑呢?
巨头为何纷纷布局AI翻译机?
目前来看,虽然翻译机不像手机那样大的规模,但对于很多中老年人,涉外商务人士,以及去一些小语种国家的年轻人来说都基本已是刚需。
近年来,出国旅游热度升温。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7全球自由行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国内居民出境旅游人次达1.3亿,其中自由行旅客占比53%。
然而出境游旅客主要面临三大难题:语言不通、上网不便、景点不了解,花长时间做攻略、请地接导游,往往都解决不了问题,而人工智能翻译机的出现带来了机会。
搜狗翻译产品相关负责人表示:应该从两个方面看AI翻译机带来的行业影响。
一个是从技术演进方面看,现在大家提到的AI,很多都是围绕语言而展开的,它可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感知层面”,就是大家熟知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图像识别等,这块技术现在在行业里比较成熟了;另一个更具挑战的层面是“认知层面”,我们认为其中有三个方向:问答、对话、翻译。其中问答和对话目前行业里离技术实用化还有比较远的距离,而翻译是相对来讲最容易做到的,目前技术已经到了可以实用化的程度,可以通过机器翻译帮到人们做一些事情了。
另一个方面,如果能够解决人们跨语言沟通的鸿沟的话,对人们在生产合作中的经济和文化价值也是巨大的。我们知道圣经里有巴别塔的故事,因为人们说不同的语言而导致彼此无法沟通,从而无法修建通天高塔。人类的不同语言,使得不同族群之间无法沟通、无法协作、无法理解彼此的文化,也由此产生了很多误解和纷争。如果真的能够通过机器翻译技术帮助人们跨越跨语言沟通的鸿沟,那对人类社会来说不亚于再一次工业革命的意义。
可能很多人有疑惑,谷歌翻译、网易有道、百度翻译等翻译软件就有语音翻译功能,为何要单独买一个翻译机呢?笔者分析原因有三:
其一是听取不准确。很多翻译软件可以语音输入,但绝大部分听取准确率都不太高,经常出错或者听取不准确。信息输入无法做到准确,那翻译也就无从谈起;
其二是翻译错误率高。这会很尴尬,自己以为说的很明白,对方却一脸懵逼;
第三是词汇量不够,并且应对很不灵活。有些口语和书面语经常翻译错误。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长期的过程,每隔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冒出一个泡,一个新的技术突破或者行业应用产品”,小米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崔宝秋在2017年接受笔者采访时说。翻译机可能是继智能音箱之后的又一款爆品,市场需求经过验证、可行,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搜狗翻译产品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翻译类产品会从两方面继续向前演进,一个方面是在离线计算方面进一步演进,包括离线的语音和图像的识别、翻译、合成,这方面可能会随着手机本身的计算能力增强,会逐步迁移到手机上实现;另一个方面是在交互方式上,会向着更自然交互方向演进,可能在产品形态上不仅仅是现在看到的翻译机形态,会有不同形态的产品出来。
马云说,未来30年,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计算会是生产力。智能翻译机不仅仅是一款硬件产品,也不仅仅是用户入口,更是获取高质量数据的重要渠道,因为其用户大部分是中高端用户,数据十分有价值,所以AI翻译机背后也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市场格局:两个梯队,群狼并进
上面的六款产品基本涵盖国内主流AI翻译机,总体来看分为两个梯队(从价格也反应出差别):科大讯飞、清华准儿、搜狗和网易走的高端路线,支持拍照翻译(即OCR)和离线翻译等诸多功能,属于第一梯队;小米和猎豹走的低端路线,功能较少,价格较低,属于第二梯队。
其实,智能翻译机的性能主要比拼几个方面:翻译准确率、语言种类、是否支持离线翻译、能不能拍照翻译、外观颜值以及是否支持国外上网。
翻译准确率没在表格体现,因为没有全都拿到产品做评测。但此前极果网对清华准儿和科大讯飞翻译机进行了海量数据的专业评测,如下图所示:二者在中英互译上都表现优异,中对英的准确率均高达97%以上。
其他产品应该都不差,搜狗本身做翻译很多年,网易基于有道翻译,科大讯飞和清华准儿的技术世界一流,小米和猎豹用的微软语音技术,准确度自然也不会差。
从支持语音种类来看,第一梯队公司支持三四十种语言翻译,应该够满足现有用户需求。第二梯队的小米支持14种语言也够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猎豹只支持4种语言互译,显得有些单薄。
在拍照和离线翻译方面,两极分化明显——第一梯队全都支持两种功能,第二梯队全都不支持这两种功能,可谓一分钱一分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