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机报告:AI视觉给手机带来三大新应用方向
手机是承载人类数字化生活于工作最重要的设备,更是近20年来对人类社会改变最大的工具。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让手机从单纯的通信工具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入口。未来手机不仅将成为我们身体的延伸,更将帮助人们简化生活、分担工作,成为人类的“个人智能助理”。
经过十年的黄金发展期,2017年智能手机行业遇到了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根据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7亿台,同比下降0.3%。首次出现同比下跌的情况。而中国市场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4亿部,同比下降4.9%。这意味着传统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呈现饱和,手机厂商必须从拼销量、拼价格向拼品质、拼体验转型。
何谓真正的“AI手机”
据报告显示,从201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意识到了AI给智能手机行业带来的价值,纷纷推出了“AI手机”,2018年主流手机厂商更是在各自的旗舰机型中全面引入AI技术,甚至搭载AI芯片的手机正在成为市场的主流。
不过,目前的“AI+手机”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很多的功能应用还具有局限性,只是在部分特定场景下才能发挥作用,距离真正的AI手机普及还有不小的技术门槛。
旷视科技副总裁谢忆楠对目前的“AI手机”发表了看法,他认为,现在很多的手机还不能叫“AI手机”,更多应该称作“AI Camera”。现在AI应用提升较多的是在摄像头上,无论是拍照、解锁,还是认知、优化、分析等都是基于这个“AI Camera”。最浅层的AI Camera即人脸解锁,再往上则可能是AI的智能优化。
计算机视觉给手机带来的三大应用方向和三种解决方案
视觉应用是手机AI应用中最主要的诉求。在2017年《IDCConsumercape360°》调研中,当你购买手机时,影响你采购决定的七个最重要的因素,73%的用户会考虑电池续航时间,51%的用户考虑拍照效果。
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目前主流的手机应用大多与视觉应用相关(蓝色柱状图),可以说,提升视觉技术在当前是改善用户体验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AI手机基于计算机视觉开发的人脸解锁、人像美颜功能在手机应用中渗透率分别高达75%与90%。与此同时,AI视觉需求的日益强烈对产业链因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算法、解决方案、硬件将会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想要给用户带来超预期的视觉体验,需要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视觉技术的推陈出新与产业链的发展紧密相连。IDC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安手机的影响分为四个层面,每一个层面的创新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利用新器件、新算法打造新方案探索新应用,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用户粘性是AI手机快速普及的重要助推力。
从上图可以看到,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手机种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方向:识别与认证、AI摄影、3D感知。
1、识别与认证。通过高效的人脸识别算法,手机可以实现毫秒级的人脸解锁和金融级的人脸支付。目前,这项技术在手机上已经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风控、共享出行司机和乘客验证、社保等行业,用于甄别欺诈行为。
2、AI摄影。人工智能可以智能分析出用户的年龄、肤色、体型等特征,通过人脸检测、关键点检测、场景识别等AI算法对画质进行精准提升,让成像更加自然,为用户带来更完美的体验。
3、3D感知全栈方案。IDC认为3D感知将实现计算机视觉在手机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手机应用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例如AR游戏虚拟、试穿等应用。但是,目前基于3D的感知应用还不普及。
以上这些应用都离不开摄像头上的解决方案,目前市场上的方案有双摄、三摄、深摄三类方案。
目前市场上的双摄方案主要分为三种:
1、景深方案。一般是采用两枚像素不同的传感器来进行拍摄,主摄像头像素极高,负责拍摄整体画面副摄像头像素稍低,负责记录景深信息。主要卖点是突出主体,背景虚化。
2、黑白+彩色方案。利用两枚后置摄像头在结构上的细微差异,经算法融合呈现优于传统单枚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可以有效提高像素细节相近,颜色的过度也会更加自然。整体在层次感上有着不错的提升,它的最大卖点是成像更加清晰,适应夜拍。
3、定焦双摄方案(广角+长焦方案)。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手机能够自主选择合适的摄像头来进行自拍。在光线充足的场景中选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并且能实现两倍无损变焦。当光线不足时则启用广角镜头为主摄像头,能更好地保证亮度,主要卖点是变焦拍摄更容易。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