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大众自动驾驶合并后,再并购美国军方模拟仿真供应商

车智

    北京时间7月30日,为了在2021年实现自动驾驶车辆上路的目标,福特在和大众实现自动驾驶部门的合并后,再度进行了一笔收购,收购的对象是位于密歇根州的Quantum Signal AI,但并购的价格并没有对外披露。 Quantum Signal AI的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Saline,是一家拥有着20年历史的公司,核心团队是40名机器人专家,除了为美国军方提供狙击模拟和遥控哨兵机器人服务,还为美国国防部提供的用于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的ANVEL建模和仿真工具,那么什么是ANVEL呢?
    
    并购的核心原因
    自主导航虚拟环境实验室(ANVEL)是一种交互式实时工程建模和仿真(M&S)软件工具,专门用于协助智能地面车辆的研究,设计,测试和评估。支持完全自动驾驶、半自动驾驶、远程操作和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功能的开发。 ANVEL允许用户快速轻松地构建虚拟车辆模型,并且将虚拟传感器放在这些模型上,将感知和控制算法/代码连接到虚拟系统; 并在具有可扩展保真度的几乎无限种类的虚拟环境中执行测试,提供了以场景为中心的脚本以及探索性能“边缘案例”的能力 ANVEL是福特并购QuantumSignal AI的核心原因,福特认为Quantum Signal AI的经验以及ANVEL可以用于自动驾驶行业,加强车辆的测试和原型设计,并且非常适合在不可预测且混乱的现实世界。 世界自动驾驶领头羊Waymo,刚刚宣布了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模拟仿真测试里程超过100亿英里,这得益于Waymo在谷歌强大的服务器能力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模拟仿真测试平台——Carcraft。
    
    合并后如何分工
    在并购完成后,Quantum Signal AI的模拟和机器人专家,将会和Argo AI、福特的自动驾驶合作伙伴(指的应该就是在7月初合并的大众自动驾驶公司AID,在7月12日,大众和福特正式达成合作协议,Argo AI和AID进行合并,大众投资10亿美元,Argo投后估值为70亿美元)。 福特自动驾驶汽车部门首席技术官Randy Visintainer表示,Quantum Signal AI有着明确的使命,那就是通过模拟和仿真,帮助训练福特的自动驾驶技术,福特为此制定相应的计划。 在合并后,Quantum Signal AI仍旧保持独立运营,公司名字、办公地址都将会保留,并且拥有自己的HR部门,Quantum的联合创始人MitchellRohde负责运营。Visintainer认为,Quantum的吸引力还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可以吸引一些不一定到福特工作的人才。
    
    虽然Quantum Signal AI保持独立运营,但是将会放弃所有的美国军方的业务,以便其可以百分百的专注于帮助福特实现2021年的目标,但Quantum此前服务军方积累的技术和产品,还可以继续被使用。 例如,Quantum的远程操控机器人,被充当为美国军事基地的哨兵,例如在阿拉斯加州等偏远的地区,同时还可以通过部署灯光和声音设备来吓跑一些闯入军事基地的动物,如阿拉斯加的驼鹿。福特认为,这个技术可以用于远程操控无人驾驶的物流车辆等。
    并购的必要性
    自动驾驶头部公司,越来越多的通过并购公司或者聘用倒闭的创业团队来补足自己的能力,例如,苹果被报道称并购了Drive.ai,而Waymo则聘请了已经倒闭的机器人公司Anki的技术团队,甚至并且Anki 前CEOBoris Sofman为Waymo自动驾驶卡车的负责人。 另外,安波福更是6.5亿美元并购了nuTonomy,并最终拆分出自动驾驶公司Aptiv,Uber则6.8亿美元并购自动驾驶公司Otto等等,通用并购Cruise、福特并购Argo更是成为经典,此外还有一些自动驾驶公司并购激光雷达初创公司。 自动驾驶技术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技术体系,需要的专业人才种类也非常多,包括了激光雷达算法、毫米波雷达算、摄像头、多传感器融合、决策规划控制等,这些很难由单一的公司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去完成积累。
    
    并购或许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但是,并购也要面临着团队融合的问题,对于福特而言,在和大众AID合并后不久,就马上并购了模拟仿真的Quantum Signal AI,而大众AID又是远在欧洲办公、Quantum要独立在密歇根州办公,Argo的办公室则在斯坦福的边上,如何把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工作内容的员工融合,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调整。 Cruise计划在2019年推出RoboTaxi的计划,已经被无限期推迟了,Argo更远一些的2021年的计划,会预期到来吗?JD Power调查显示:1、汽车和技术行业专家预测,至少需要12年才能将全自动车辆出售给私人买家;2、消费者认为在自动驾驶车辆准备好各种用途之前将近十年;3、业内人士认为,直到2025年,机器人才能为广泛的公众使用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