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体验服务、智能设备预警 互联网+养老模式不断升级
硬来有料如今,依托互联网平台,在线咨询、预约挂号,以及为老年人提供家政、关怀陪伴等养老互助服务层出不穷;为老年人设计的健康手环、健康腕表等可穿戴监护设备也日渐流行……互联网、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将为老年人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如何借助互联网推进我国养老服务转型升级?
“单纯做互联网盈利仍然无望,产品服务精细化非常重要。‘平台+实体’依旧是方向,‘互联网+’应该向一线倾斜,要真正了解需求是什么……”在日前举办的首届青年养老论坛上,CGSC创始人、养老界知名专家乌丹星,对未来中国养老产业进行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部分老年人开始融入互联网新生活,社交、养老等理念正在发生转变。根据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发布的《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报告》显示,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交媒体的重要使用群体之一,在上网的老人中,86.07%的安装有微信,超过半数的老人会使用视频聊天、微信群、朋友圈、发红包等功能。
近年来,各地开展的“互联网+养老”创新以及形成的多种新服务模式,推动了养老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2017年2月,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系统集成,对接各级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乌丹星提到,养老人才价格越来越高,但谁也抗不住。人才选择策略将会有所转变,学历教育有新起色,在职业培训上会有新的路径,“对‘互联网+’在职教育充满期待”。
作为国内养老机构信息平台,养老网一直致力于成为养老用户和养老机构的沟通桥梁,目前在线机构2万余家,与数百家机构达成合作关系,包含了中国绝大多数知名养老机构品牌,每年服务近400万用户。该平台也将升级为“春树养老”,在现有基础上推出更多服务。“长期以来,人们对养老行业通常理解是非常传统,离科技、互联网非常遥远。”在“春树养老”运营总监李继标看来,应该让技术成为养老服务的驱动。
伴随科技发展,哪些工作岗位会被机器所替代?“由此引申出一个话题是‘人性化职业’,未来社会里可能会有95%的工作岗位消失,仅剩下5%的岗位就是需要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和精神交流,养老服务恰恰不会被机器取代。”李继标说。
“互联网+养老”就是通过技术搭建通畅的沟通桥梁,为渴望关爱的老人提供人性化服务、解决人性化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传统养老院还停留在看地图上,少有渠道让人们对其进行了解,也难以准确匹配需求。李继标表示,他们将开发更多本地化、精细化的服务,包括城市分站、在线地图功能等,提供多维度匹配检索功能。
另外,体验式养老服务也将是一大趋势。“长期以来,用户在选择养老院时会非常纠结,因为不知道住哪个养老院更好。最近,我们开发了新功能,尝试做一些体验式服务,让老人可以先体验,比如试住7天,然后继续选择是否长期合作。”李继标说。
很多老年人都很青睐旅居养老,然而,市面上的旅行社通常是“快餐式”,多只提供短期的旅行计划,不能让老人深入了解城市的文化风景。“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尝试解决行业的需求和痛点,希望能让他们慢节奏的体验旅行计划。”李继标说。
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渐普及,它不仅适用于年轻人,或许在老年人的生活中,他们更为需要。李继标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进行远程体验。以后老人挑选养老院不再需要坐车参观,在家里戴上VR头盔就可以看到养老院里所有的情况,然后远程体验养老机构具体的服务、环境等,方便选择的同时成本也更低。
另外,多样化的老人可佩戴设备也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等提供了保障服务。李继标说,智慧养老方面一些养老机构已在尝试,通过传感器等获取老人的身体资料,然后帮助养料机构在健康管理、安全监控等方面提供更准确服务。比如,部分城市社区已针对空巢老人配备“智慧手环”,可实现实时定位、紧急呼叫、自动报警、健康管理等功能,子女和居委会工作人员通过“绑定联络人”的方式,对手环客户端进行轨迹查询、职能预警等,实时掌握老人的状况。
业界人士表示,在互联网新时代,面对养老人口规模巨大、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巨大的现实,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全面探索“互联网+”的智慧化养老服务新模式,无疑是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需要指出的是,智慧养老是一个由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家庭、个人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制度、科技、政策等方面做出统筹安排和综合创新。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