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链
云服务链是将传统物理服务器中的程序、数据、服务等部署到云环境中的综合云计算服务架构。它以运行在数据中心的虚拟服务器作为基础,构建出一条网络上配置的服务链路,实现分布式云服务架构。
传统的物理服务器中的服务不仅繁复,而且性能、可靠性、扩展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云服务链把传统服务器中的服务部署到云环境中,形成一条由本地虚拟服务节点和全球性云服务节点构成的“服务链”。
一条云服务链的基本结构主要有四个部分:数据中心节点、账号管理模块、自编程模块和安全管理模块。
首先,数据中心节点是运行虚拟服务器的主机。这个架构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在线服务,并支持所有上传的数据。
其次是账号管理模块,它负责安排名为“用户ID”的会员权限,并进行用户登录、权限验证等操作。
第三,自编程模块是服务链架构的核心部分。他由多个可自由组织的可配置组件组成,可以组合出对客户适合的服务框架,并动态调整服务参数,以满足客户需求。
最后,安全管理模块,通过加密、安全授权以及应用与安全分离等安全技术,提供数据、设备和服务访问的安全验证,保障服务链体系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云服务链是一种由本地虚拟服务节点和全球云服务节点构成的网络服务框架,它通过安全管理模块、账号管理模块、自编程模块来实现分布式云服务架构,从而达到高效、安全的服务,也能扩展服务需求和改善用户体验。
“服务链+产业链”赋能乡村振兴
如何让职业教育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优势价值?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锚定乡村振兴战略,以技术链、专业链、科研链、人才链等密织服务链,在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度和精度上下足功夫,在助农、惠农、兴农上淬炼职业教育服务力,在做乡村振兴的助手、帮手、能手、推手上实现职业教育价值,在乡村振兴的大考中,交出让百姓满意的职业教育答卷。
以技术链助农
做乡村振兴的“助手”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核心支撑是新科技、新技能。聊城作为农业大市的现实为聊城职院施展强农战略搭建了平台。作为聊城市的职业教育龙头,聊城职院在深入调研乡村振兴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整合校内资源,优化组合五个技术服务团队,锻造跨专业群的“一站式”服务链条,以“现代农业技术技能+种养”沉浸式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产业服务团队为“龙头”,以“现代电商物流技术技能+农牧产品”贯通式服务团队、“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维修维护”流动式农村电器和汽车服务团队、“现代医护技术技能+康养”镶嵌式农村医疗服务团队、“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村党支部”联动式共建服务团队为侧翼,在鲁西这片沃土上精耕细作、奋力耕耘。
在临清市焦南、前焦两个村,养殖户王延峰、张立海谈起聊城职院服务助农的故事特别激动:“学校的‘粮改饲青贮技术’,让我降低养殖成本20%,增收50%。”
“没有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技术支撑,临清润林牧业有限公司就不能成为山东省湖羊原种场、山东省鲁西黑头羊原种场、国家大尾寒羊保种场。”该场负责人马仲杰说。
在学校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技术的支撑下,以牧青农场为代表的小微企业生产的圣女果、甜瓜、香瓜顺利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A级产品证书。
“互联网+”农产品电商平台销售鲜食杏的新模式,让农户的鲜食杏“运输难”“保存难”“销售难”统统不再是问题,农户收成倍增。同时,电商平台的宣传和技术策划也为临清营子村乡村旅游品牌的形成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技术技能,底色在服务基层中彰显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和能工巧匠的价值。”党委书记靳凤莲说。
以专业链支农
做乡村振兴的“帮手”
如何帮,帮什么,怎样帮出成效?这是另一份沉甸甸的试卷。“学校整合40多个专业、十几个专业集群,依托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产业服务团队、聊城市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发挥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国家教育部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聊城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龙头’的牵引、带动作用,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利用山东省西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工’助农、以‘工’哺农,打造聊城职院强农兴农样板。”校党委副书记、院长徐龙海给出了答案。
专业集群系统集成化培训,引“工”育农。学校利用集成专业群和智力优势,培育一批现代化农业技术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结合、现场培训和线上培训结合、示范和引导结合的方式,从“综合培训”到“精准培育”,先后对2000多名“一村一名大学生”进行学历和技能双提升培养培训,满足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对1000多名农村基层“两委”成员、2000余名退役军人就业进行专项培训;组建35支科技兴农服务队,对676个省定兴农工作重点村现场开展各类技术培训400多场,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培训让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融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校企合作成果集成应用,以“工”助农。学校利用在校企合作中积累的技术和合作关系,为乡村振兴输入新动能。主动融入聊城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组建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集群;每个专业围绕乡村振兴凝练一个特色,聚焦一个产业,园艺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对接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的现代农业服务专业群;畜牧兽医与机械自动化、现代信息技术融合,打造新智慧养殖;围绕生态乡村建设,园林技术聚焦园林美丽乡村。
“利用乡村振兴舞台,把农场、车间变为课堂、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验场,把课堂变为农场、车间和科研的延伸。我们找到了互惠双赢共发展的新路径。”省级科技特派员王闯说。
日前,他带领科研团队,在聊城铁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大棚种植西瓜、葡萄、无丝豆等进行技术指导,田间地头成了他们的“课堂”和技术传播阵地,为农民增产增收增添了砝码。
以科研链惠农
做乡村振兴的“能手”
学校以“科研项目+技术服务平台+科技特派员体系”为支撑,科技强农,打造坚固科研链。
一是把科研转化为技术应用。学校以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研究为契机,把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基于循环式水肥一体化的番茄高效基质栽培技术体系的集成与应用”成果进行及时转化应用,对接临清市21个村的乡村产业振兴技术及现代种植技术需求,让临清市牧青种植家庭农场的冬暖式大棚蔬菜受益,每亩增加效益2000余元,吸纳周边农户用工1500余人次,农户年人均务工收入增加5000多元,指导该农场成功申报为山东省示范家庭农场、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山东省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二是依托山东省高校“畜禽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畜禽疫病防控与高效养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科技兴农示范基地36个,转化应用科技成果78项,新建、完善农科驿站19个,累计实现农民增收720万元、村集体增收422.5万元、地方特色产业增收1730万元。
三是发挥山东省科技特派员优势,运用“农产品新媒体营销模式示范与推广”项目为聊城市高新区21个省定重点村培养新媒体营销能手50人;建立科技兴农示范基地2处,助力100多家企业建设新媒体营销网络,带动300余户农户致富。
学校还以产业链为抓手,依托聊城市科技特派员葡萄产业服务团——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产业服务团队,锚定临清市葡萄主要生产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打造强农兴农产业链,延伸加工链,拓展服务链,提升功能链,打造联合共融共赢共同体,整合优势资源,联合发力,答好乡村振兴答卷。
学校将进一步拓展延伸服务链和产业链,围绕乡村振兴笃定而为,在共生共融共富中展现职业教育的赋能价值,创造更多的业绩,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