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投1000万建人工智能实验室,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人才缺口大


    2018年4月25日消息称,小米宣布投资1000万元研发经费,与武汉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国内外各大技术企业纷纷关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技术推广,行业的快速发展爆发了人才需求供应不足的现实问题。
    现阶段,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各国技术研发和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上至国家政府,下至科技巨头AI公司,都将人工智能的发展视为提升国家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性战略。而人才资本作为技术研发和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未来各国和企业技术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AI人才缺口达百万,校企合作成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参考《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数据显示,全球AI领域的人才缺口达到百万量级,人才是行业和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了制约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的一大短。现阶段,人工智能作为现阶段各国加速竞争的重点关注领域,面对稀缺的人才资源,科技巨头之间拉开人才争夺战,企业与高校之间通力合作,落实新兴技术行业“产、学、研”的发展模式,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早在2013年Facebook已与纽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引导,推动高校学术间的技术合作。随后谷歌和IBM等国外优势技术企业纷纷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质人才。
    在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火爆及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动之下,我国以BAT等为代表的优势企业纷纷与国内科研高效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小米也投资1000万与武汉大学共同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以校企合作的模式设立人才培养模式一改我国人才供需矛盾的社会现状,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图表1:截止目前校企国内外校企合作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信息介绍
    企业是人才主要供应方,应加强高效人才培养
    但是,人才培养相对算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在行业急剧急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免产生人才供不应求的显示问题,据统全球AI领域人才约30万,而市场需求在百万量级。而30万的AI人才中主要以代表性企业的产业供应为主,产业界人工智能人才约20万人,行业人才占比高达66.67%,而高校领域约10万人,人才占比仅为33.33%。产业人才大部分分布在各国初创企业和科技巨头中。
    行业人才大多数分布于产业中反应了社会人才供给不足严重的社会现象,而且不利于国家、企业和个人技术能力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成为应逐渐获得重视。
    图表2:截止至2017年上半年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占比分析(单位:%)
    人工智能美国领先,我国高校发展严重不足
    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共计2617家。全球共有367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而由代表性国家人工智能企业数和高校情况数来看,美国发挥了一贯的领军作风。截止至2017年6月美国共有1078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排名首位;我国以592家排名第二。就高校的情况看,美国共有168个学校已经开设了针对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占开课方向总数的45.78%;加拿大、中国、印度、英国位于第二梯队,我国仅为20家,远远低于美国相关人才的供给能力。
    图表3:截止2017年6月代表性国家开设人工智能高校数(单位:家)
    针对不同领域人才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近年来,国家新常态的发展目标体现在各个领域,新常态在稳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量变向质变的转化”,人才培养也是转化培养的一个重要的关注方向。截止至2017年6月,美国人工智能以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应用的企业数最多,而我国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智能机器人的企业数较多,企业数多少也是人才需求方向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相比于美国我国计算机视觉和智能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化更受企业关注,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高校也应一改传统的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结合行业发展和市场的用人需求,适时的进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
    图表4:截至2017年6月中美人工智能各产业企业数统计(单位:家)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化发展,人才的优势将会成为各国行业创新发展的主要竞争优势,而我国作为现阶段人工智能发展第二梯队当中的领军方,应重视推动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和有研发能力的高效开展“产、学、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提供保障,以提升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