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法治“围栏”再完善,海南省相关办法即将实施
中国智能制造网近年来,伴随着飞控、云台、导航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无人机产业愈发崛起,同时相关飞行活动也急剧增多。这一方面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和升级,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黑飞”、“扰航”等多种问题。
基于此,为加强对无人机违法飞行问题的管控,各国也是纷纷收紧了监管政策,并不断加大管控力度。2017年开始以来,我国开始加快无人机监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深圳、浙江等多地政府都已发布了相关政策法规。
在此背景下,日前海南省也表示将于近日印发《海南省民用无人机管理办法(暂行)》,并计划5月1日正式施行。据悉,该《办法》从法律层面对民用无人机进行严格监管和控制,将有效保障无人机产业的安全快速发展。
那么,海南省发布的该《办法》具体说了什么内容呢?与此前我国其他地方发布的法规相比,又有何亮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量体裁衣、分类管控
民用无人机是一个大的概念。《办法》指出,除用于执行军事、海关、警察等飞行任务以外,其他用途无人机均被视为民用无人机。基于此,根据具体的无人机大小和应用,其可以被细分为很多种类。
而每一种类别的无人机在应用过程中所发挥的价值不同,给人们带来的威胁也不尽相同。为更有针对性的对无人机进行监管,《办法》根据科学分类对民用无人机进了分级管理,按等级进行不同管控。
据了解,《办法》将民用无人机主要分为了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五个等级。其中重点介绍了微型和轻型两种常见的无人机管控办法,并对其划分了明确管控区域,制定严格飞行要求。
二:划设区域、放管结合
无人机管理切忌“一刀切”,因此《办法》根据不同等级的无人机,也采取了针对性极强的管控手段。通过划设管控区域,放管结合等方式,对不同无人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根据《办法》,微型无人机和轻型无人机均明确了管控空域。其具体划分依据参考了飞行高度;空中禁区;机场保护区;军事禁区;射电天文台;重要科研、生产、试验、存储设施保护区等多重因素。
企业或个人若想在管控区域内飞行,需要进行申报和审批,《办法》对这一流程也进行了简化。而除了提到的一些区域被划分为管控区之外,无特殊情况的均划设为微型无人机和轻型无人机适飞空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