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之路:崛起中的80后
趣味科技在最近出版的《AI·未来》一书中,李开复这样描绘人工智能的发展——AlphaGo战败柯洁的那一天,成了中国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斯普特尼克一号,是前苏联发射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成功升空并进入地球轨道的那一刻,被人们称为“斯普特尼克时刻”,对当时美国人民的心理和美国政府的政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随后不久,一场声势浩大的“太空竞赛”就此拉开帷幕。
时至今天,中国的人工智能正以飞快的速度追赶美国。除了BAT等互联网巨头之外,还有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也在纷纷入场。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若干年之后,美国有可能会再一次面临“斯普特尼克时刻”。
而中国AI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的飞速发展,背后都离不开60、70、80后等一代又一代AI人的不懈努力与拼搏。
李开复、吴恩达:功成名就的60后与70后
说到人工智能,不得不提的是那些出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而现在已经声名显赫的先驱者。李开复、吴恩达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开复好像与生俱来就与人工智能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助理教授期间,他就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另外在校期间,他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并且因为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1990年,李开复加入苹果公司,任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等职位。
1998年,他加入微软并在中国创建并领导微软中国研究院,并在极短时间内创建了一个国际一流的计算机研究院,后转战谷歌,担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在苹果、微软、谷歌等公司任职期间,李开复对人工智能表现出超越常人的执着,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机器视觉等领域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立创新工场后,他更是将全部身心和精力都放在了支持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上。
除了60后的李开复之外,70后的吴恩达也是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人物。
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国际上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吴恩达于2010年加入谷歌开发团队XLab,先后帮助谷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和谷歌眼镜两个知名项目。
2014年,吴恩达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加入百度公司负责“百度大脑”计划。就这一任职,美国权威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用充满激情的笔调对百度的未来给予展望,称百度将领导一个创新的软件技术时代。
在帮助百度成功转型AI之路后,吴恩达离开百度创立了AI Fund,致力于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企业提供资金和资源扶持。
如果说李开复、吴恩达分别代表了60后、70后的AI企业家,是中国人工智能的布道者,那么以80后为代表的AI创业者,则正在成为推动中国AI爆发的主力军,推动人工智能在各领域遍地开花,比如在AI to B、人脸识别、无人驾驶等热门领域,处处都闪现着他们的身影。
张发恩:深耕AI to B,要做AI应用之王
1981年出生的张发恩,毕业于国内软件人才摇篮-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与吴恩达一样有着百度背景,并且据说在百度时他与吴恩达是同桌,还是百度ABC战略和百度大脑项目的重要参与者。除了跟吴恩达同桌外,张发恩在百度期间还与另外一位AI大牛有着密切的交集。这位大牛就是今年离职百度的陆奇。据相关人士透露,百度内部有一个平台治理委员会,职能是统一百度内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平台生态。陆奇任委员会主席,张发恩任委员。更有意思的是,张发恩与陆奇在百度离职日期前后只差一天,虽然时间点上是巧合,但这件事在当时被圈内人当成了趣谈。
张发恩2015年加入百度,那时正值百度云的创建时期。张发恩是百度云早期创始团队成员之一,负责百度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管理工作,期间担任百度云计算事业部技术委员会主席、百度云计算事业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首席架构师,领导百度大数据平台、机器学习平台、深度学习平台、人工智能对话解决方案、ABC一体机等产品的研发和管理工作,曾获得百度最高个人奖项。
百度云被业界所熟知,很大程度缘于百度提出的ABC战略。作为百度云的技术负责人,张发恩是百度ABC战略的重要参与者。任职期间,张发恩积极推进百度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在业内首创“ABC一体机”,以软硬一体的形式,将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给传统行业。有业内人士评价,ABC一体机的背后蕴含着百度对未来AI发展趋势的思考与行动,行业AI将是万亿级别的超级市场机会。
而张发恩参与创立的创新奇智依然聚焦AI to B领域,聚焦用AI赋能零售、制造和金融等行业,在创立仅仅两个月后,就获得了成为资本、创新工场等机构的超过1亿元天使轮融资。作为创新奇智的投资人,李开复表示,人工智能对传统企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将更加广泛、凶猛。传统企业拥抱AI时代的最佳策略,是寻找到既拥有AI解决方案,又熟悉行业的合作伙伴。
按照李开复的这一标准来看,创新奇智无疑是一家有着远大前景的AI企业。目前创新奇智团队已经拥有近两百位技术及行业成员,其中大多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谷歌、微软、SAP、万达等企业。作为创新奇智的CTO,张发恩有一句口头禅是“后AI时代,应用为王”,看来这位80后要借着AI商用化的东风,带领公司做AI商业化应用的王。
印奇:人脸识别推动者,没有他不认识的脸
如果要讨论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的落地,估计许多人脑海中都会想起人脸识别。这也使得专注于人脸识别技术、并且在该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旷视科技,在业界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身为旷视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80后AI创业者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8年出生的印奇,在业内有着极为响亮的名头。毕业于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印奇早在大学本科期间就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实习。2011年10月,印奇与两位清华同学唐文斌、杨沐共同创建了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依靠以人脸识别为核心的技术和极具前瞻性的商业布局,这家初创企业一跃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
旷视科技取得的巨大成功,也为印奇带来了一系列的殊荣:2016年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青年领袖企业科技榜代表人物、“中关村创新创业青年英豪”……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商业、安防等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创业公司的旷视科技还有着广袤的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除上文提到的创新奇智外,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也是旷视的投资方,60后扶帮带80后,正在成为AI创业圈的美谈。
楼天城:编程天才,自动驾驶领域的一匹黑马
提起人工智能在实际场景中的另一大应用,许多人都会想到自动驾驶;而提起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者,许多业内人士也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小马智行的创始人兼CTO楼天城。
1986年出生的楼天城,从小就是个学霸,2004年保送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08年进入华人图灵奖(计算机诺贝尔奖)得主姚期智院士领导的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中心攻读博士。作为中国公认的大学生计算机编程第一人,楼天城经常以一人单挑一个团队,在CEOI、ACM界可谓无人不晓,人送外号“楼教主”。
早在2017年6月,楼天城创立的小马智行(Pony.ai),就已经获得了美国加州的路测许可证,并在公开市内道路上实现了24小时白天黑夜人车混流全自动无人驾驶,其无人驾驶城区覆盖范围已达10平方公里。而这个时候距离小马智行公司刚刚成立,仅仅只过了半年的时间。
不久前,小马智行还拿到了北京市政府颁发的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许可(“路测牌照”)。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内目前颁发的最高级别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小马智行也由此成为了全球首家获得北京自动驾驶路测许可的初创企业。
80后创业者崛起,中国AI当自强
除了张发恩、印奇和楼天城之外,让人耳熟能详的80后AI创业者其实还有不少。譬如聚焦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以步态识别闻名的银河水滴科技CEO黄永祯、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徐立等等。包括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滴滴创始人程维等80后,虽然更多地被人们归类为互联网创业者,但其实他们创立的公司,同样也带有非常浓厚的人工智能色彩。
即将来临的AI时代,是一个科技创造财富的时代。AI创业者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名声、荣耀,而且还可以通过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来实现和证明自身的价值。
正值年富力强的80后,既充满了创新精神,又有着十足的干劲。当这支80后创业大军齐聚中国AI之路、奋勇向前之时,中国与美国在AI领域或许真的能够像人们调侃的那样,只有16个小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