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们的人工智能思辨,是否决定了企业方向?


    当新物种突然出现的时候,置身其中的人们往往会产生一个惯性的评判,或是看好,或是唱衰,或是思考善与恶,或是探索危与机。而在科技领域,人工智能无疑就是一个“新物种”,甚至有人夸张成互联网世界里的“生物入侵”。
    科技圈的诸多大佬们也如约扮演了“剧中人”的角色,不管是在社交网络、公关论坛还是含金量颇高的行业会议上,无不开始抒发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就在不久前马云还表示听到人工智能就生气,但阿里发布人工智能新品的消息却不胫而走。马云的言论和阿里的行为虽然心口不一,却往往成了科技媒体的头条。大佬们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影响着一个公司,甚至一个社会的发展。
    为AI着迷的大佬们:乐观派、悲观派和保守派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工智能似乎有着同样的魅力,那些自带话语权的大佬们,在审视人工智能这个“新物种”的时候,也如同读莎翁的小说那样,在自身的认知之上得出了不同的答案。
    最为知名的大概就是科技大佬当中的悲观派,斯蒂芬?霍金、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等等,单从名单上来看,他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足以影响大多数人的情绪。
    早在2014年的时候,埃隆?马斯克就曾发文称“我们需要万分警惕人工智能,它们比核武器更加危险!”,个中寓意不言而喻。2015年的时候,在李彦宏、埃隆?马斯克和比尔?盖茨共同出席的人工智能论坛上,二者从态度激烈的“人工智能魔鬼论者”开始走向理性和缓和。与之同时,马斯克还做了一件意料之内的事情,与彼得?泰尔等人向OpenAI注资10亿美元旨在打造与人为善的人工智能技术。
    当然,人工智能领域也不缺少乐观派,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等等,阵容豪华程度几乎不输“悲观派”。
    施密特在致《财富》杂志的一份声明中曾表示,“一些人曾宣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并呼吁立即采取措施来避免可能出现的社会灾难。然而,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观点却要乐观得多。”颇有一些和埃隆?马斯克针锋相对的意味。“互联网是开胃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从中不难看出李彦宏对于人工智能的青睐。同样的还有贝索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表示,“自从科幻的最初年代开始,人们的一大梦想就是能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与电脑对话和交流,并让电脑帮助人们做事。”
    较为特殊的是对待人工智能的保守派,即便是马云这样被奉为“先知”式的人物,因为各种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互怼事件,与人工智能的主流意识相左。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此前的乌镇人机大赛上,因为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柯洁,人工智能再度引发了一轮舆论漩涡,而马云却因为对人工智能的讥讽,和棋圣聂卫平隔空互怼。相比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崇拜,马云似乎更看重数据的价值,有了数据就有了更精准的用户画像,也就意味着商业上更值得期待的未来。不难发现,马云在人工智能的认知上,更倾向于数据而非算法,所谓的保守,不过是对人工智能的误解。
    可以肯定的是,大佬们的表态与自家的战略布局不无关系,All in人工智能的谷歌和百度自然成了人工智能的支持者,而那些持悲观情绪或者犹豫的大佬们,实际上也反映了自家人工智能战略的不确定性。
    大佬的态度,多半决定了企业的方向
    作为一家百亿甚至千亿市值公司的掌舵者,这些科技大佬的态度决定的不只是自身对于人工智能的喜好,还有人工智能方向和策略上的差异。
    对于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绝不在于新的发展趋势,更是中国互联网摆脱跟随者角色的历史机遇。在此之前,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或多或少有几分“copy to硅谷”的嫌疑,人工智能无疑是中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新赛道。只是在人工智能的问题上,大佬们不同的态度很可能导向不同的结局。
    正如谷歌CEO拉里?佩奇所说“搜索引擎是我们的主动意识与互联网世界之间最重要的连接方式,或许它们将成为最接近人工智能的互联网应用。”同样的,百度在人工智能的选择上可以说是顺势而为,也是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忠实拥趸,近两年更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拥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或许是阿里。即便马云并未发表过看好人工智能的言论,从阿里云的人工智能ET、YunOS、飞天操作系统等,不难窥视其人工智能战略。特别是几个月前开始推动的“NASA”计划,将着重发力机器学习、芯片、IoT、操作系统和生物识别。只是从人工智能的方向上来看,阿里或许仍存在一些偏差。
    阿里“无人超市”,一度被外界视为人工智能和新零售结合的产物,并被描绘出了一个在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机器视觉以及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应用下,可以扫手进店、直接购物、拿了就走、无需结账的理想场景。现实却是,阿里无人超市仍然只是一个新技术的试炼场,主要用于收集数据和分析,不排除未来用来服务于移动支付的可能。
    在媒体眼中,阿里是位浪漫洒脱的重商主义者,这和阿里的基因以及马云的远景有很大关系,同样映射在了人工智能战略上。阿里的人工智能注重的是赋能商业,配合云计算、大数据对阿里的商业体系和合作伙伴进行赋能,有了长期的愿景,却少了些短期产品和中期规划。或许未来的阿里会发布更多诸如智能音响、无人超市等产品,可这些能否撬动人工智能的未来,仍然有待观望。
    当然,国内人工智能不止百度和阿里两家,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在拥抱人工智能,为之诞生的创业公司更是数不胜数。而能否押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方向,势必是新一轮竞赛中胜出的关键。
    即便是马云等大佬,也有犯错的时候,不应该为人工智能戴上束缚可能性的金箍。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应该走出现有的商业局限,以面对“新物种”的姿态寻求新的价值和突破点。
    希望我们都能认清这个时代,拥抱这个时代,然后活好余生。新的时代正在来临,马云创造淘宝的时候说:要消灭纸币!我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从2016年开始,王健林甩卖万达广场,大步迈向轻资产之路;雷军带领小米触底反弹,又迎来一个雷布斯的时代;王小川去美国上市敲了钟,AI时代搜索的未来是问答。15年前,马云如何锁定18罗汉,成就了今天阿里巴巴的神话?因为他选择了时代的趋势,改变了传统生意。
    华为为什么能从4万元发展为2000多亿?因为他在90年代就开始与客户在全国建立合资公司,因为项目是大家一起做的!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如火如荼,但最终的发展前景取决于产业落地。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不仅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内生动力,也能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作者:小白人智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