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责任齐涨 人工智能只有做到5点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趋势:以前精英或大型科技巨头所专享的技术已向大众消费者开放。去年夏天,我们就看到了这一趋势,当时《口袋妖怪:GO》(Pokemon GO)的发布迅速风靡全球——仅第一周就吸引了1000万的下载量——将增强现实(AR)带入了大众的视野。一年过去了,如今全世界的用户都会十分熟练地使用AR添加Snapchat滤镜。
今年,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也经历了同样的转变。亚马逊Alexa一直处于该领域的主导地位,6月,Echo Show的成功推出,为高水平的语音技术增添了视频功能。如今,Alexa首次内置于智能手机HTC U11之中。即使是最传统的英国机构也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丰富消费者体验,Wimbledon就利用IBM Watson打造了一个名叫“Fred”的语音助理,通过这一功能,粉丝们可以直接前往最近的草莓店购物。人工智能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与人工智能进行无数次的互动。
人工智能的普遍化是件好事。除了能让人们在城市里到处跑着捕捉神奇宝贝波波和小拉达,AR还能让资源有限的外科医生接受海外其他医生的互动培训。此外,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不仅仅是Alexa播天气预报——移动健康应用软件如今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获得即时诊断。
消费者对人工智能越来越信任,全世界接受人工智能的人迅猛增长,但我们必须明白,随着这门技术获得的信任越来越多,其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
本月早些时候,马斯克对美国官员说,人工智能对人类文明构成了“生存威胁”,并指出人工智能可能毁灭人类。出于对这位特斯拉创始人的尊重,我们可以称人工智能的确算是一场小小的灾难。但人工智能利大于弊。
然而,值得讨论的是,科技公司的责任是确保以一种合乎道德的方式创造这项技术——让人们感受到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平等性和可行性。为此,在着手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际,Sage制定了一套五项指导方针——“代码伦理学”。
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算真正发挥了作用。
1.人工智能应该反映出它所服务用户的多样性。
我们都知道自己潜意识里在性别、种族、性取向及其他方面存在偏见——所以不要把这些偏见植入软件当中。例如,第一款语音识别软件无法识别女声,是因为这款软件的测试环境全是男性。
2.人工智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其用户也同样。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人工智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用户也是如此。
我们应严肃对待人类对技术的信任——绝不允许人工智能因太过聪明而帮助逃避我们应负的责任。我们也不接受职场人士令人不快或不道德的行为——我们的技术不应这样使用。
3.人工智能应该因其“表现良好”而得到奖励。
奖罚分明对于人工智能同样适用。大多数公司现在都有这样一种价值观:“做正确的事”。我们也需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这项技术。人工智能在设计时,应因成功执行任务而获得奖励,从而与良好的价值观保持一致。
4.人工智能应该促进公平。
人工智能应该设定最低准入限制,使得这一过去受限于个别群体的技术服务民主化。语音识别软件为视力障碍者以及患有阅读障碍和行动不便的人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5.人工智能的出现替换了某些工作,但也创造了就业机会。
其实机器人不会偷走我们所有的工作,只是会承担一些更适合自动化的工作。但是,人工智能虽会取代某些工作,但也会改变现有的工作岗位,并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我有一个朋友,是一名聊天设计师,工作内容是写下聊天机器人的个性——这种工作在五年前甚至都还没有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