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判断元宇宙将在三年内爆发?听听这位业内人士的看法

看见Metaverse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邵文
    原标题:《为何判断元宇宙将在三年内爆发?对话小i集团创始人袁辉》
    “作为人工智能的长期从业者,过去我对这个时代的发展是略有悲观的。如果没有元宇宙,我们只是顺着人工智能发展,人类未来会面临一个终极挑战,面临‘变形金刚’出现。但元宇宙让我意识到,我们可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在近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小i集团创始人袁辉对于元宇宙的判断引起诸多讨论。
    
    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袁辉进一步谈到了判断背后的思考,“人工智能跟过往技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AI不只是一个被使用的‘工具按钮’,而是参与人类判断决策的具有生命力的‘新物种’。在终极目标上来说,它将具备完全的自我意识,它不是完全可控的。目前直接看到的,如俄乌战争上大量的AI武器。人类社会如果持续按照目前的方向走下去,AI才是人类真正的最大威胁。碳基生物和硅基生物之间的竞争,而非国家间的竞争,才是人类的最大挑战。”袁辉认为,元宇宙给了人类重新思考世界到底是什么,人类应该怎么走等问题的机会。“元宇宙会创造人类原来从没见过的新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在新旧激荡的过程中,人们会重新思考我是谁?这个宇宙到底是什么?”
    这个判断背后有一个隐含的基础,即对元宇宙是什么的认识。
    “元宇宙并不是很多人简单理解的,我们在物理世界之外创造的一个新的虚拟世界,这是一种片面和错误的认识。”袁辉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谈到,“通俗理解,其实是物理世界向网络世界的迁移,或者说是一种融合。”
    袁辉以《头号玩家》作更直观的讲解,“你可能会戴上眼镜、穿上皮肤,沉浸式体验虚拟世界。而当你把眼镜、手套脱下来回到现实世界,你会产生很大的疑问,这个世界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这就会让人类产生疑问后,重新认识世界到底是什么?这个才是元宇宙最大的价值。这个过程也许需要一点时间,但是这才是元宇宙对人类最大的意义。”
    那么这个过程需要多久?袁辉认为,2022年是元宇宙落地的元年,在最近的一到三年,元宇宙会在全球进入一个爆发期。
    “七年前我们谈人工智能,当时在博鳌现场调研,很多观众也会觉得人工智能非常远。大家听到人工智能就会想到变形金刚这样的终极产品,我们今天一谈元宇宙也会想到黑客帝国。我们在心里都有一个终极目标的界定,那个目标需要一点时间,但就好比说今天人工智能不需要变形金刚出现,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大量使用在生产和生活当中。”袁辉说道。
    袁辉类比早期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两个关键指标: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1亿台,智能手机价格降到1000元以内。
    “去年元宇宙的终端设备VR、AR的出货量接近两千万台,今年大概会接近4千至五千万台,在2024年前应该可以达到1亿台。目前终端的价格已经降到接近两千元左右,未来两年之内降到一千元以内是完全指日可待。在终端规模普及之下,服务内容大量涌现,元宇宙离我们并不会太远。”袁辉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咨询机构Gartner曾指出,到2026年,全球30%的企业机构将拥有用于元宇宙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从数字业务转向元宇宙业务,企业将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扩大和加强他们的业务模式。
    戴VR晕眩?井喷式需求的爆发下,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就目前来看,VR、AR还因体验不够真实自然及晕眩反应而不被看好,对此袁辉持乐观态度。
    “我自己是个长期的技术从业者,我坚信市场的需求会完全指导技术的走向。像晕眩这些虽然是问题,但相比于巨大井喷式市场需求的爆发。这些问题将不再是问题,而且会在很短时间内被解决。”袁辉说道,“很多年前人类看到天上的月亮升起一个念头,我想登月,最终无数的科技工作者把梦想实现了。”
    今年2月,摩根士丹利发布简报称,中国元宇宙市场潜在总规模将达52万亿元人民币。
    对于实现的技术手段,袁辉认为,“人工智能是元宇宙最重要的触发器。区别于传统的虚拟现实设备和应用,元宇宙在智能性方面将会产生巨大的需求,AI技术将成为元宇宙最核心的技术,为元宇宙大量的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撑。”在人工智能技术方向上,“图像视觉、人机交互将成为最先突破的两个领域。”
    在元宇宙的主要落地场景方面,袁辉提出三点:数字人/虚拟人、NFT以及VR/AR终端。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也提出相似观点,“AI驱动创新及去中心化金融等技术在初期向膨胀期上升的路线中;数字孪生及NFT等热门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期望膨胀期的顶端;同时,元宇宙中的应用与内容开发门槛非常高,当下还处于萌芽阶段;元宇宙所需基础设施算力还在初期,仍是主要制约因素。”
    那么具体而言,袁辉做了一个大胆预言:接下来手机上的App很快会变成数字人和虚拟人。“像早年我们在互联网如何查询信息?最早是雅虎的网页,然后在Web网页上搜索网址,我们今天都是用应用和App,再往元宇宙走的话都会变成数字人,一开始有无数的数字人,最后一个数字人帮助你做很多事情。”
    更深一步,数字人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呢?“本质上需求上从来就没有变过,人类希望用更智能更自然的方式获取信息。”袁辉答道。
    有了这样的判断,一家AI公司会如何行动?“第一件事,我们会为一千家大型客户升级交互系统。第二,中国现在有几千家做数字人皮囊的公司,他们需要一个很强的AI‘灵魂’去点石成金。好比江苏卫视周深和邓丽君的合唱,‘邓丽君’不能只是唱一首歌,而是可以进行互动。”
    另一个元宇宙落地领域是最近热门的NFT(Non-Fungible Tokens,非同质化代币),即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契约数字化凭证。2021年3月,NFT数字艺术品《每一天:前5000天》在佳士得拍卖行拍出6934万美元(约合4.5亿人民币),刷新数字艺术品成交记录。
    
    “元宇宙会超越过去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能把所有你能想象和不能想象的东西全部数字资产化。”袁辉说道。
    除消费元宇宙外,袁辉也强调了其在产业领域应用带来的价值,“借助于元宇宙,生产制造行业中很多在传统物理世界中难以施行的事项,可以借助‘数字孪生’实现,比如汽车制造业中的路况测试可以不用到实地进行,而可以在元宇宙中借助技术去构建一种虚拟的测试场景,这种辅助会迅速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
    “元宇宙已经在身边了”,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也说到,这个概念虽然有炒作但也让许多技术有了发展,元宇宙包含着AI、5G、物联网、工业4.0、IoT等多个技术概念。当下元宇宙市场热钱涌入,掀起了涟漪效益,确实也促进了产业落地,促进工业4.0的到来与工业电子化的发展。
    不过,袁辉也强调,“元宇宙是包含社会的更大时空范围,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都会在元宇宙中存在,且新的技术手段会放大这种隐患。数据和隐私安全、网络暴力等风险都会被放大,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对于中国发展元宇宙方面的优劣情况,杜兰在论坛上分析称,“中国做元宇宙的优势很明显,一是有庞大的大数据积累以及人口基数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对用户和场景的理解也有很好的基础;在产业链方面,中国硬件制造产业链非常发达;在政策方面,制度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规避潜在风险;在文化和IP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劣势方面也比较明显,在芯片、操作系统、渲染、光学显示等领域距离国际先进技术还有一定差距。”
    江河汇海:通用AI与特定领域的商业AI
    小i机器人诞生于2004年,那还是MSN流行的3G年代,苹果的Siri将在7年后出现。那时的“小i”是全球首款聊天机器人,这家公司或许可以称得上全球最早的AI入局者之一。
    在2004年,小i机器人用户数已过亿,正在努力成为一个“什么都能聊”的通用机器人。那时候互联网创业流行的思路还是“先做用户,再赚钱”、“只要用户多就能赚到钱”,然而与巨大流量同步到达的是带宽、服务器损耗、人力等巨大成本。
    2008年金融危机,资本撤退,小i机器人更是不可能再维持下去。袁辉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在公司最低谷的时候,稻盛和夫的《活法》给了他启发。“在稻盛和夫创办第二家企业时,根本不考虑商业利润,只把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放在首位,最终他成就了另一家500强公司。如果你真可以满足他人的需求,且把这件事做好,你的商业模式自然会形成。”
    2011年,小i机器人开始从向通用人工智能转向特定领域的商业人工智能,面向B端用户,提供商业化解决方案。十多年后再回望会有什么样的思考?
    袁辉答道,“我现在来看的话,这是一个人工智能必然的发展方向,所有人都想造一片大海,但大海不是一天能造成的,或者说是遥遥无期的。”
    “经过后面十年的发展,我现在有了新的观点。大海是怎么形成的?大海是江河汇海,无数的小溪小河形成江,最后汇流入海。今天我已经不再把通用人工智能和特定领域的商业人工智能去进行对立了,它只不过是人工智能成长的不同阶段。”袁辉认为过去的技术进步最后会在元宇宙中汇流。
    对于人工智能现在的发展,袁辉认为,“当下基本上没有脱离或超越过去60年以来人工智能所发展的理论体系框架,这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的基础,同时又是制约人工智能脱胎换骨的障碍。”袁辉以燃油车举例,“如果去参观奔驰博物馆,你会发现他确实不断在创新,但今天燃油车可能在几年之后全部要被淘汰。原来是在4个轮子上加1台计算机,现在是在1台计算机上加4个轮子,整个的立足点角度已经完全不同。”
    袁辉相信通用人工智能一定会实现,通过他在采访中说的一句话可以对这位自称“技术工作者”的创业者有基础的认识,“人类是这样一个非常伟大的物种——人类只要想的东西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