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浪潮下,VR/AR回暖:巨头把守住硬件端 B端场景尚待开拓
元宇宙之道来源:《科创板日报》
记者 张洋洋
原标题:《VR/AR回暖:巨头把守住硬件端 B端场景尚待开拓》
从2016年的千帆竞秀,到2018年的万马齐喑,曾经两度兴起而后归于沉寂的VR/AR概念,在2021年的元宇宙浪潮下,如今再度回暖。
这一逻辑在于,作为硬件入口,Metaverse要从概念走向现实,VR/AR是必经阶段。
业内人士看来,2021年的VR/AR产业回暖,更多是被动卷入。“元宇宙”对于这个行业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它拓展了应用范围和可能性,与其他技术相连接,形成一个内在生态或是应用体系。另外一方面,当一个概念为大众所熟知以后,反过来能够推动大众去理解和接受更多东西,进而催发购买力。
在市场格局上,头部互联网厂商具备资金、内容、流量、社交关系链等多方位优势,在硬件设计、内容配套、营销推广能力,实现完美闭环,牢牢把握住了VR/AR产业端最具利润价值的环节。对于后来者而言,缺乏优质的内容仍然是行业的痛点,也许可以从内容生态等方向寻求机会。
从市场类型来看,VR技术路径凭借消费级硬件产品、爆款VR游戏逐步向C端市场渗透,当前VR/AR产业的C端场景仍占据较大比重。这反过来也表明,B端市场作为尚未完全开发的蓝海,前景值得期待。
但是,即使面对“元宇宙”这一星辰大海般的概念,于VR/AR本身而言,如若想要提升用户体验,还需要在光学组件以及屏幕的进一步完善,交互体验、内容丰富程度上持续提升。
而上述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或许有赖于光学理论或者基础材料的进步,这些基础科技的进步才可以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被动卷入”
作为一个沉浸式的数字环境,元宇宙(Metaverse)要从概念走向现实,硬件层面的典型载体就是VR/AR等设备。
也因此,一隅千象联合创始人兼COO夏敏鸿认为,相较于前两次VR/AR热潮,这个行业再一次被集中讨论,更多是被动卷入。
“元宇宙不等于VR/AR,元宇宙对于整个大行业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它拓展了应用范围和可能性,与其他技术相连接,形成一个内在生态或是应用体系。”夏敏鸿告诉记者,另外一方面,当一个概念为大众所熟知以后,反过来能够推动大众去理解和接受更多东西,进而催发购买力。
购买力最直接的衡量便是产品的出货量,而对此,多家第三方机构都持乐观态度。
中国信通院预测,2020年全球虚拟现实市场规模约900亿元,其中VR市场620亿元,AR市场280亿元。2020-2024年期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年增长率预计为54%,2024年AR、VR份额均为2400亿元。
IDC预测,预计2024年VR/AR终端出货量超7500万台;Counterpoint则预计,VR/AR终端的出货量将从2021年的1100万台(其中VR占90%)增长到2025年的1.05亿台。
巨头重兵把守住硬件端
VR/AR产业链可以粗颗粒度地划分为网络、硬件以及内容。网络基础包括通信、算法、云平台等中台系统,终端硬件主要包括头显整机、感知交互和关键器件,内容方面主要包括内容应用和内容生产系统。
目前,国内外涉足VR/AR的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互联网厂商,一类是专业硬件厂商,一类是布局虚拟现实内容赛道的公司。另外,部分手机厂商也做技术探索和应用落地。
互联网厂商,主要是Oculus(背靠Meta)、Pico(背靠字节)、HoloLens(背靠微软)。一方面,这类公司具备较强的技术和资金积累,能够为相应的技术开发提供足够的支持;另一方面,这些公司原本的互联网业务能够补充虚拟现实内容生态建设。
专业硬件厂商,主要包括产业链条上的核心企业,国内上市公司如歌尔股份、立讯精密等。以歌尔股份为例,据了解,其已占据全球中高端VR出货80%的份额。并且,作为Meta VR产品核心代工厂商,尽管囿于保密协议外界对其出货量不得而知,但或许可以以财务数据做个价值参考。
根据2022年一季度财报,歌尔股份受益VR出货量持续增长,VR和AR为主的智能硬件业务已跃升为第一大收入来源,2022Q1智能硬件业务实现收入101.43亿元,同比增长125.05%,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内容生态企业,既包括恒信东方等传统数字文化运营商,此外三大运营商也在内容环节积极布局,如中国移动的移动云VR、中国电信2022年“盘古计划”等。此外还包括大大小小的独立工作室等。
而手机厂商则如华为、OPPO等消费电子厂商,均已发布了各自的VR、AR眼镜。另一潜在玩家则是苹果,截至目前,苹果已有330多项公开可查的VR/AR关键专利。
根据中信证券,截至2021年,互联网阵营在全球VR/AR市场合计市占率已超八成成,这些头部互联网厂商具备资金、内容、流量、社交关系链等多方位优势,可在硬件设计、内容配套、营销推广能力,实现完美闭环。
软件内容仍是蓝海
从《科创板日报》记者与多位行业人士交流来看,业内普遍认为,内容端是目前VR/AR产业链条上的仍具备成长性机会的一侧。
原因在于,VR/AR硬件本身,在技术上有一定的进入门槛,对资金要求高;此外,还需要对长产业链进行整合。国内目前的VR/AR硬件没有技术、资金积累的初创企业不敢轻易尝试,缺乏优质的内容仍然是行业的痛点,后来者也许可以从内容生态等方向寻求突破。
新浪VR总经理陈星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来看,游戏、社交、商业是比较好的内容探索方向。
陈星认为,从全球来看,游戏都是一个很明确的能够创造盈利的产业和应用内容项目;作为用户粘性最高的社交类产品,短期内也是“真香”项目;商业方向,则包括虚拟会议、虚拟会展等。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新出现的自称或被称作元宇宙App的产品,能够在环强林立的中国应用软件市场频频出圈。
比如此前一夜爆红的啫喱、以柳夜熙为代表的虚拟人、虚拟房产平台“虹宇宙”等。以啫喱为例,其核心玩法是“捏脸换装 + 虚拟社交”,上线还不到一个月,排名就超过微信,登顶App Store免费榜。
而据陈星透露,以内容产业为基因的新浪,正在新浪VR部门酝酿线上会议等元宇宙商业项目。
从投融资侧来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2月28日,今年国内外VR/AR投融资并购事件共计32笔,从企业类型来看,仍然以软件厂商或平台为主,硬件厂商融资几乎没有。
B端场景尚待开拓 应用脱虚向实
从市场类型看,VR技术路径凭借消费级硬件产品、爆款VR游戏逐步向C端市场渗透,C端场景仍占据较大比重,头部厂商无论是Pico还是爱奇艺奇遇VR,亦或是OPPO、华为的AR眼镜,均是以C端消费为主。
2020年12月底,在“第四届VR/AR产业创新者峰会”上,Pico创始人兼CEO周宏伟就表示,“VR产品在C端的市场已经由一个尝鲜者的阶段,快速进入到早期消费者的阶段,预期在未来两三年会走进一个大众消费者的阶段。 ”
今年VR设备的出货量也印证了周宏伟的观点。据外媒的消息,Facebook发布的独立头显Oculus Quest 2出货量或已达到1000万台,这也是CEO 马克·扎克伯格认为VR的生态系统爆发的关键门槛。
这在另一方面也表明,B端市场作为尚未完全开发的蓝海,前景值得期待。
一方面,2021年年底以来至今,包括上海、武汉、合肥等地都将元宇宙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推动和支持元宇宙相关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2月18日,银保监会提提示了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一些不法分子蹭热点,以“元宇宙投资项目”“元宇宙链游”等名目吸收资金,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国融证券分析师张志刚分析认为,元宇宙作为一个前沿社会生态,相较于商业价值,政府层面更关注的是未来元宇宙可能催生的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以免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落于不利地位,虚拟现实产业融合和底层支撑技术是主要政策支持方向。
——这在某种程度上指明了元宇宙叙事下VR/AR产业发展方向,服务于工业、教育、医疗等实体产业的企业级场景或可成为布局重点。
2021年9月,宝通科技以千万级人民币投资一隅千象,据宝通科技此前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双方合作契合点之一就在于,一隅千象的裸眼3D技术在宝通科技多个工业互联领域具备应用场景。
目前,一隅千象的裸眼3D混合现实产品SPACE1正以租赁和出售的方式服务于B端客户,比如在虚拟空间还原各类工业设备、厂房及作业环境,以及服务于美妆、直播、展览展示等行业。
提升用户体验,技术障碍待解
不过,从用户体验来看,当前大部分VR/AR等设备的产品体验并不算好。像晕眩感、清晰度不够、追踪精度不够、刷新率Hz和帧数FPS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
如晕眩感,这既包括视觉感受,同时也关乎身体平衡感受。夏敏鸿认为,像这些问题已经涉及很基础的物理、生物问题,如果从技术上突破,则可能是光学理论或者基础材料的进步,这些基础科技的进步或许可以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上述歌尔股份VR/AR业务负责人同样表示,影响产品体验以及内容生态仍然需要持续开拓:如光学组件以及屏幕的进一步完善,交互体验、内容丰富程度上持续提升,可以满足更多更复杂的业务应用场景等等。
今年2月在网信办等四部门召开的促进互联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字节跳动董事长张利东表示,公司将在2B、VR等领域持续发力,开拓全球市场,与国际大公司开展竞争。《科创板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字节跳动目前正在加快招聘Pico的VR/AR领域光学专家、光学工艺工程师、传感器架构师等,薪资35K-80K不等。
国金证券互联网传媒首席分析师杨晓峰认为,目前来看,其实就硬件来说,大家的差异不是那么大,真正差异的是算法。 如果硬件一模一样,谁的算法强,谁的体验就会高很多,所以这是最核心的。
从市场价值来看,在元宇宙发展尚不如预期,VR/AR行业形势不明朗且面临多变的情况下,具备长期核心价值、不依赖单个内容成平台的,且具有一定成功经验的工具、底层等软件技术以及显示屏、芯片、传感器和光学器件等零部件,最受市场的认可,市场需求也相对可观,具备一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市场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