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可能,为AI加上安全锁?


    见识过刀剑与毒药
    痴迷于火药和武器
    与他人说话时常怀着恐惧
    在每一处景象里看到了灾祸
    每一次时钟响起,都会战栗不安
    但却未厌恶那不可抗拒的压迫
    ——波德莱尔《恶之花》
    不能偏废的用与防,是人类在驯服技术这头猛兽时永恒的主题。于是我们有了无比复杂的电力保护系统,有了交通规则与无数交通安全设备,有了宏大的互联网安全产业。
    我们不会因为闪电的狰狞与触电的危险,就决定给城市断电,而是要去一层层限制它,保护它,让技术安全地为人类服务。
    这样的逻辑,今天正在AI面前重新上演。大概就像人类第一次面对火焰时的恐慌一样,一百多年的科幻文化,让大众在面对AI时,首先想起的是机器人统治地球的恐惧。其实这事儿就像行星撞地球一样,是个确实可能发生但谁也不知道多久后才能发生的状况。
    然而随着AI的发展与应用,这门新技术所暴露出来的危险与不确定性确实也渐渐浮出水面。那么针对AI的“绝缘胶布”和“空气开关”在哪呢?
    不久之前,Deepmind在博客中透露了这样一个消息,针对AI模型可能表现出的混乱和失控,他们准备研发一种“AI保险机制”,在紧要关头给AI“断电”。一旦发现AI的恶意倾向,就主动终止AI的活动。
    目前这个领域的研究,更多还是处在方向性的探索上。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来探索:假如真的有AI保险电闸这种装置,它要在哪些情况下终止AI工作?类似领域还有哪些方法在尝试保证AI安全?给AI装上安全锁这种想法,又有哪些困难,甚至不靠谱的地方?
    要防范的,是哪些“AI之恶”?
    首先,还是要坚定地给“AI之恶”打上引号。这就像火的使用,大概是人类历史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一种技术应用,但至少今天没有人讨论“火之恶”或者“普罗米修斯的原罪”。
    而AI有点不同的是,深度神经网络的复杂性构成了AI运行逻辑在某些环境下的不可解,也就是广受关注的AI黑箱问题。美国小说家霍华德·洛夫克拉夫特坚定的认为,人类最大的恐惧,就是对未知的恐惧。
    而深度学习作为今天AI技术的主要实践方式,确实还蒙有太多面纱。姚期智院士就曾判断,今天深度学习中有很多东西是非科学的。对其神秘性的破解,已经成为AI学科的主要问题。
    那么依旧神秘的AI,在应用中带来了哪些危险可能性呢?
    关于AI的负面报道虽然远低于正面案例数量,但其实数量也已经不少。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危险,是我们今天主要需要面对的:
    一、从数据到歧视
    AI是能学会骂人和种族歧视的,这事儿想必大家都知道。最出名的案例,就是2016年3月,微软上线了名为Tay 的聊天机器人,但是上线不到一天,Tay 就从一个单纯可爱的19岁女孩变成了一个满口脏话与种族歧视言论的“AI疯子”,于是微软紧急下架了这款产品。这种情况,已经在多个AI聊天应用与语音助手中显现了出来,甚至很多导购、安全识别类的AI应用,也都悄然学会了看人下菜碟的本来。
    其本质问题在于,AI会去学习吸收社交网络上的对话数据,然而一顿操作下来,学到的都是不堪入目的东西。深度学习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但如果数据中夹杂了不那么美好的数据,AI就可能将这些内容带入为行为模式。
    但是如何分辨什么才是好内容呢?这个模棱两可的问题依旧没什么好的答案。
    二、作为武器与黑产工具的AI
    人不止可以教坏AI,还可以直接运用AI作恶。这个领域的案例屡见不鲜,英国在2015年就开始发现利用AI模型模仿用户语气来进行的邮件与电信诈骗;很多黑客展现了利用AI来盗取密码和破解安全锁的能力;甚至在国内,很多不法分子已经开始使用AI识别技术来刷电商账户和订单,从而支撑黑产的运行。
    三、不靠谱的机器直觉
    AI作为一种算法,显然是不以人的常识为常识的,但是很多时候无论普通人还是科研人员都会忽视这一点。著名的案例是Deepmind在一个赛艇游戏中训练AI时,发现深度学习模型最终得出的结论不是一般人类玩家选择的路线,而是在游戏中疯狂转圈。虽然是个游戏,但却发人深醒,比如AI在无人驾驶场景里,或许是不按照人类交通规则来思考问题的,它可能直接从高架桥上飞下去,或者选择逆行来获得更好的通过效率。
    这也不是危言耸听,今天的研究已经发现,在路牌上做一点点手脚,就可能对计算机视觉产生干扰。毕竟机器即使能看,也不是人类的“看法”。
    显然,这些问题在未来的AI应用中都足够复杂与危险。那么问题来了之后,解决方案有哪些呢?
    检察官、行刑者与道德家:我们用什么给AI上锁?
    AI本身的失控可能与安全隐患,或许是不同于人类历史上任何技术风险的。它吸纳大量数据,又进行了复杂的内部转换,所以留给人类的困难之处在于,它不是像汽油或电力那样具有简单的安全规律,而是难以捉摸的隐秘bug。
    我们经常听AI开发者讲述这样一个情况:模型跑了一遍,OK挺好的,再跑一遍,出问题了,哪出的问题,不知道……再多来两遍,好像又好了?
    显然在工业这样的关键生产领域,部署这样天马行空的员工是不合适的。那么如何给AI装上安全保险装置呢?可以看到今天业界有这样几种思路。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泾渭分明的流派之争,真正在实践AI安全的时候,是需要综合解决方案共同努力的。
    一、行刑者
    话题回到我们最开始提到的DeepMind。他们正在研发的AI安全技术,形象一点形容就是在复杂AI任务的背后,站立一位随时待命的“AI行刑者”。通过再研发一个功能强悍,有一套自身安全逻辑的AI系统,基于强化学习机制,来随时监控其他AI模型的工作。一旦有出格举动,立马跳闸断电。
    事实上,“可中断”概念一直都是DeepMind在AI安全领域的核心理念。去年12月,他们就发布了名为《安全可中断智能体》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如何保证在中断再启动的环境下,智能体的运行效果不会受损。
    让AI去监视AI,虽然技术上非常前沿,也留有若干问题,但大概是未来AI安全锁的主要研究方向,因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深度神经网络,其他问题追溯模式可能会消耗难以承担的人工成本。
    然而这种新技术带来的首要疑惑,显然是“谁来监督监督者”?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