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取名内幕,被“雪藏封杀”也不为过

常有才

    最近,美国所产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英国医院给患者手术时出现暴走、撞倒医护人员、发出噪音、致患者术后一周死亡的新闻被媒体爆出,而在上海进博会上中国又有21家三甲医院要向来自美国的直观医疗采购同一品牌的手术机器人,为此,笔者试图揭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取名内幕与概念内幕,降低业界的盲从之势,多位行业人士的揭丑性观点言论更是不得不引人深思......
    
    达芬奇机器人污点被揭!
    尽管在官网与公开的报道宣传资料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被包装的完美极致,但也掩盖不住最近被爆出的丑闻,那就是在英国给一个患者做心脏手术时,把心脏放错位置、戳破病人的大动脉、失明后更是暴走发出噪音、撞倒手术室护士、毁掉病人的缝线,最终该患者在术后一周死在了医院。
    虽然该案目前还在英国审理之中,但却揭露出了手术机器人存在的风险事实,理智的人不能盲目的被商家包装的各种优点与好处蒙蔽。其实,对于手术机器人的风险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早在2015年就发布数据称,2000年至2013年间,在机器人手术中致死的患者已达144人。究其原因,包括“机器人短路走火”、“零件掉入人体体内”等,而英国最近被爆出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机器暴走,病人不治身亡的新闻更该冲淡机器人在中国手术界的热度,让大家回归理性,降低盲从之势。
    国产手术机器人不该受冷!
    关于机器人手术的相关法规,笔者发现最早是2012年国家卫计委印发的《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实施心脏手术技术规范(2012年版)》和《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实施心脏手术技术培训管理规范(2012年版)》,而英国这次出现的机器人手术事故也是心脏手术。但实际上,手术机器人不仅在做心脏手术,还在做脑部、胸部、腹部、四肢等多部位手术。但其他的相关法规还在摸索初期,国际公认的手术机器人标准也尚未形成,过分的追捧国际进口的手术机器人更是在冷落国产手术机器人!
    据媒体报道,在最近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有21家三甲医院有意向来自美国的直观医疗采购这一相同品牌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但笔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搜索“机器人”时,并未发现达芬奇,倒是出现了“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和“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商品名:Galen)”这两个国产货。后又以“手术导航”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发现我们国产的智能医疗器械有19种之多。
    
    随后,笔者将“达芬奇”做为关键词搜索,这才搜到了一个相关信息,但却是“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商品名:da Vinci S (达芬奇 S))”,并且该注册证早于2012年6月25日就已经过期失效。
    此时的我很为不解,为何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下美国货在英国出了事故后却还在中国如此被追捧?我还发现来自法国的“(外科机器人系统)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的注册证还在有效期之内,但法国货与国产货为何都在中国被冷落了呢?
    引进达芬奇需“谨慎”,“雪藏封杀”也不为过
    值得强调的是,其实达芬奇机器人并不是我们一贯认为的具备人形以及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严格来说是一种高级平台或者是医疗辅助器械,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业界对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取名有一个有趣的说法,那就是他们之所以取名达芬奇机器人是因为研发制造者认为达·芬奇于1495年设计了仿人型机械,因此是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的发明者。
    而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达芬奇机器人就是高级的腹腔镜系统,其设计理念是通过使用微创的方法,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简单的说就是人来操作这台机器而已,机器人之说也只是个概念而已。笔者至此才明白,为何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找机器人时找不到达芬奇,而找达芬奇时却出现了“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商品名:da Vinci S (达芬奇 S))”。原来这才是最大的内幕啊。
    有消息称,截止2018年10月,在中国内地已有70多台达芬奇手术系统在临床使用,香港地区有10台在使用。如果再加上最近被曝出的又有21家三甲医院要引进达芬奇的新闻数据,达芬奇在中国已过百台,但在当下同品牌机器人在英国手术界爆出丑闻之际,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大环境下,在高昂的价格与耗材费、维护费的压力之下,我们再高调的引进该品牌的手术机器人更需“谨慎”,或者是暂被“雪藏封杀”也不为过。
    
    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张培茗副教授曾在某科技媒体上公开表示,“达芬奇”机器人并非十全十美,手术机器人有一些非常显著的缺点,比如没有触觉反馈,医生无法感知;机器人替代医生会增加患者的紧张感;医护人员需要更多专业的培训等等。
    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女士曾在某公开场合表示,自己是直接把达芬奇机器人定义为一个具有机器人特色的手术工具。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徐卫国主任医师、教授的学术文章则更是一语道破了天机内幕,他在一篇学术文章《浅谈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中这样写道:199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联合研制了基于Puma262的脑外科机器人辅助定位系统,并成功开展了临床应用,2000年海军总医院研制了计算机辅助立体定位神经外科手术系统。而美国是在1999年初,由两家美国公司(Computer Motion和Intuitive Surgical)先后独立研制的宙斯(Zeus)和达芬奇(Da Vinci)两套手术机器人系统,分别经欧洲CE认证,200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简单的换句话说就是,美国的达芬奇与宙斯就是因为先在欧洲进行了CE认证而已。由此可见,在手术机器人领域上的起步其实中国并不比美国晚。
    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汉堡大学教授张建伟也曾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普及和应用方面与国际发展水平差距不是很远,中国追赶的速度也非常快。对此言论,有人解读为德国学者看好中国货。笔者认为,我们自己更该重视国货、发展国货、期待国货,所以,短时间内,让美国达芬奇机器人给中国患者做手术并无追风跟进的盲从性与必要性,并且高价格、高成本、高维护的投入并不一定能给医院创收,患者也未必真肯买单!更多人工智能与医疗科技领域的疑惑欢迎到OFweek 2018(第三届)中国高科技产业大会现场求解问道....(文/常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