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芯可用困局下,华为新的增长点在哪?

徐上峰

    过去两年,多轮封锁对华为造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消费者业务,受影响最大,面临无芯可用之困局。而这块业务,是华为过去几年成长最快的。华为手机的季度出货量,一度超越三星。不仅如此,华为手机在高端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去年上半年,华为600美元以上的手机销量,位列国内市场第一。
    消费者业务对华为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被打压,华为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级的消费电子巨头。2020年,华为消费者业务销售额为4289亿元,同比增长3.3%。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华为手机业务出现了明显下滑。2021年,随着手机芯片逐渐消耗完,华为手机带来的收入将急剧下降。这块业务被阻后,华为今后怎么走?是人们所关心的。
    在全面制裁的情况下,华为早已放弃幻想,靠自己的实力生存下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透露,华为将通过加强软实力,降低对芯片的依赖,力争更好地活下去。为了解决供应链难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华为加大了研发投入。去年,华为的研发投入高达1419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达15.9%。华为的软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公布的信息来看,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方面,华为排名国内第一。持续的研发投入,让华为在底层技术方面,确立起了一定的优势。未来,华为在软件方面的潜力,将会被更大程度被挖掘出来。
    从全球五朵云,到三分天下?
    不久前召开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强调将会强化软件业务。这主要从两点入手,第一是提升软件工程能力,第二是研究在软件产业方面还有哪些机会。华为将利用软件能力的提升,减少对芯片的需求和依赖。
    4月9日,华为对云计算业务进行调整,徐直军与余承东两位重要人物坐镇,可见公司对这一业务期待很大。根据新的任命,徐直军被任命为华为云董事长,余承东为华为云CEO。新的机构调整,带来新的机会。
    云的核心是软件,组织架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让软件与硬件分开。徐直军说,华为将服务器与存储绑在一起,原本希望能协同运作,后来发现,这样做分散了云团队的精力。架构调整后,华为云业务受干扰更少,得以集中精力做云。
    华为接下来会强攻云业务。事实上,过去两年,华为云增速迅猛。几年前,华为云由于顾虑较多,错过了一波红利,市场份额曾在国内处于落后,但仅用两年时间,华为云业务的市场份额,已升至国内第二。数据显示,去年,华为云业务同比增长168%,已推出200多项云服务、210项解决方案。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全球IaaS市场,华为云份额已跻身全球前五,份额为4.2%,实现了成为全球“5朵云”之一的目标。要知道,2017年,郭平(当时为华为轮值CEO)喊出这个目标之时,很多人持怀疑态度。毕竟,当时,华为云在国内都没有进入前五,各种榜单上,常常找不到华为云的名字。华为一旦集中精力做某事,就能快速赶上来,甚至形成超越。这得益于华为的技术、人才优势以及品牌号召力。华为云能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可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续创新的云服务,这是其能赢得客户及伙伴信任的主要原因。
    当然,华为云与最初的期待,依然有一定差距。华为云未来能不能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目前看来,难度不少。华为云面前的对手,早早建立了优势。Gartner的数据显示,2020年,亚马逊(40.8%)与微软(19.7%)的份额遥遥领先,占全球超过60%的份额。
    对华为云来说,这两家巨头不是短期目标。摆在华为云面前,有两个可以挑战的目标,那就是阿里云(9.5%)和谷歌云(6.1%)。从数据来看,阿里与谷歌的份额虽然领先,但对华为来说,未来依然有超越机会。从增速来看,目前华为云排名全球第一。从国内市场来看,公有云市场将会是三足鼎立的格局,这种局面已越来越清晰。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0年,华为云在国内份额为17.4%,腾讯云为14.9%,阿里云虽然占领了国内40.3%的市场份额。但,阿里云的份额在下滑,而蚕食阿里云份额的,主要是华为云与腾讯云。云业务将是华为的突破点之一,被寄予厚望。
     汽车业务最具想象力
    在汽车业务领域,华为有望成为颠覆性公司。这并不是说华为要造车,华为多次澄清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徐直军说,华为将加大智能汽车零部件的投资,自动驾驶软件是重点,这是未来汽车走向无人驾驶的关键。目前,华为正在联合北汽、长安、广汽,打造三个汽车子品牌。
    汽车产业需要ICT技术,而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企业。今年,华为预计在智能汽车部件研发方面,投资10亿美元。从技术方面来看,华为是有优势的,这块业务充满想象空间。如果车企每卖出一部车,华为能收入1万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目前,仅中国每年的汽车销量达2500万辆。当然,华为汽车业务究竟能做多大,还得要看华为究竟能拿下多大的比例。
    最近,北汽率先推出与华为合作的汽车,被推上了风口。日前,ARCFOX阿尔法S共推出四个版本,其中搭载华为HI版的车型,预售价38.89万元起步。自动驾驶技术,无疑是这款车的亮点。此前北汽公布的视频,也让人认为,华为的介入,正推动汽车从辅助驾驶迈向自动驾驶。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这款汽车,具有“自动识别红绿灯、避让路口车辆、礼让行人、变道”等多种智慧功能。
    为什么是北汽占领了先机?首先要说的是,北汽与华为的合作,并不是眼前的事。早在3年前,双方就走到了一起。“两个奋斗者伙伴,一部世界级好车。”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如此评对公司与华为的合作。华为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布局较早,是多项标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动者,在自动驾驶核心专利方面,处于全球领先。那么,国内玩自动驾驶的不少,为什么华为最风光?我觉得,最终还是得看ICT技术和深度与广度。今年,华为在汽车业务领域,投入超过5000名研发人员,很少有企业这样大手笔投入。认准一个项目,就倾力(人力、财力)而上,这是华为的风格。华为成立30多年来,在研发投入方面,一直毫不吝啬。正是长期巨额研发投入,让华为在技术的深度与广度方面,都确立了一定的优势。
    华为进军智能驾驶,有哪些优势?华为有鸿蒙操作系统,它采用分布式架构,是为万物互联时代而生的;联接能力方面,是华为的核心能力,即便放眼全球,也很难找出与华为实力相匹配的对手;华为有生态能力,这种能力既源自消费者业务的积累,又源自开放的姿态及品牌号召力。相比其他智能驾驶玩家,华为能提供更全面的能力。
    在AI领域,华为领域深耕十年,打通了算力与算法。吸引人眼球的北汽阿尔法S,还使用了华为的快充技术——可在10分钟内,最高充满197公里续航里程。在自动驾驶技术层面,华为是自信的。华为在自动驾驶算法方向,已投入超过5年。华为ADS自动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表示,搭载华为车载智能技术的汽车,将是市场上算力最强的汽车。他甚至说,如果在计算机上干不过特斯拉,可关门儿了。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不仅在中国领先,也是全球领先。徐直军说,华为将加大智能汽车零部件的投资,自动驾驶软件是重点,这是未来汽车走向无人驾驶的关键。
    三年前,徐直军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就说,智能驾驶未来会革驾校的命。随着技术的发展,这并非不可能。华为正在推动汽车行业和ICT行业走向融合,这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的一个战略机会。一旦实现无人驾驶,华为将颠覆跟汽车相关的几乎所有产业。
    5G下沉,惠及千行百业
    5G的价值绝对不仅仅是让手机上网速度更快,如何让其在千行百业落地,这才是价值的重要部分。过去一年里,华为在5G方面作了很多探索,让5G走进制造、钢铁、煤矿、港口、农场等众多行业。
    通过5G下沉,赋能千行百业,帮助更多行业节省成本,提升效率。今年2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华为希望将ICT技术与煤炭技术结合起来,帮助煤炭行业实现“少人、安全、增效”的生产模式,让煤矿工人可以穿西装打领带工作。
    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强调,将推动5G价值的全面发挥,加强5G To B规模性商业化进程,实现5G的社会价值。截至去年,华为与运营商、合作伙伴一起,在20多个行业签署了1000多个5G To B项目合同。
    比如,华为跟华菱集团合作,将5G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ICT技术,应用于钢铁生产中,双方联合打造的智慧工厂,更智慧,更高效,更安全,同时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省。
    把传统工业制造与5G技术打通,将钢铁行业丰富的专业知识形成大数据,应用到工业场景中,前景广阔。要让更多企业、行业更快地从5G To B中获益,5G的标准还要持续演进,才能全面发挥5G核心的技术价值。5G原来主要针对三个场景:大带宽、多连接、低时延。
    在华为看来,仅实现这些,还远远不够。因此,华为提出了5.5G概念。在原有5G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三个应用场景:UCBC(上行超宽带)、RTBC(宽带实时通信)和HCS(通信感知融合)。
    面对各行各业,有些场景上行比下行更重要,华为将强化5G上行能力。比如,UCBC场景支持上行超宽带体验,可以实现40倍以上速率的提升,满足企业生产制造等场景下机器视觉、海量宽带物联等上传需求。而RTBC场景,主要表现大带宽和低交互时延,凭此可以获得人与虚拟世界交互时的沉浸式体验。华为将5G从三个场景,扩展到六个场景,可更好地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作为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在分析师大会的主题演讲中,谈到了未来十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第一就是定义5.5G,支撑未来千亿规模的多样性联接,这属于万物互联的挑战。徐文伟认为,当前5G定义三大场景,很难支撑多样性的物联场景需求。比如工业物联的应用,既要海量连接,又要上行大带宽,要满足这些场景需求,必须从5G场景“三角形”变成5.5G场景“六边形”,从支撑万物互联,到使能万物智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