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RoboTaxi落地为标志,长沙要做自动驾驶产业的“头雁”?

智能相对论

    群雁齐飞,最重要的是领头雁。头雁勤,群雁就能“春风一夜到衡阳”;头雁懒,只会“万里寒云雁阵迟”。
    这里说的是“雁阵效应”,其中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雁群中的“头雁”,要有担当的勇气和智慧,能够划破长空,克服困难和阻力,飞行在雁群的前头,发挥带头作用。
    一是“协作”,其他大雁合理分工,组成最快最省力的人字形或者一字型的雁阵,形成合力,大家目标一致地以最优化的飞行方式飞向目的地。
    在我看来,湖南湘江新区就是长沙自动驾驶产业的“头雁”。
    在它的带领下,长沙自动驾驶产业的雁阵正在形成,从平台、生态、产业、应用等多个维度带领着“雁群”向既定方向飞翔。
    搭平台:搭的是产业聚集的基础,也是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雁群中既然有分工协作,也就会有利益共享。
    湘江新区建设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视为自动驾驶产业聚集的平台。
    在管理学中,平台企业或者平台经济一般具有三个特征:网络效应、边际成本趋零和外部经济性。
    如何理解?
    即平台的优势被认可之后,用户会一传十、十传百,“闻香而来”。
    在形成一定规模,平台建立起品牌形象后,平台以及平台内的用户在传递效应下,其边际收益会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整个过程中,平台形成的是自我增强的虚拟循环,增加了用户就增加了价值,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用户,形成螺旋型优势。
    长沙智能网络汽车测试平台的意义在于给自动驾驶产业的“雁群”构筑了一个安家筑巢的安乐园,其中既包括自动驾驶研发测试所需的硬件条件,即区别于其他测试区(平台)的独特优势;也包括对平台入驻企业的利益共享,即研发成果交流、生态合作分工等,能够让平台和企业都产生价值和吸引力。
    
    比如长沙9月26日启用的“开放道路智能驾驶长沙示范区”中的100公里高速开放道路,就涵盖了100多个应用场景,且是国内首条5G+V2X的智慧高速公里,填补了国内高速环境下缺乏测评、示范环境的空缺,主机厂可以从自车行为、环境信息、道路交通信息、交通参与者四个维度信息检测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和监管质量。其改造范围、场景数量、道路类型等多个方面都是全国之最。
    也正是因为“硬件”条件突出,长沙的自动驾驶产业显示出极强的虹吸效应。
    建生态:“增长极理论”下的“大树底下好乘凉”
    我国经济学者虞锡君教授在其文章《“大树底下”的经济发展模式——论嘉兴的“配角经济”想象》提及一个区域经济学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佛朗索瓦·佩鲁创立的“增长极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一个区域内集中了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的工业中心就是区域增长极,增长极具有两种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分别对应中国的两句谚语:“大树底下难长苗”和“大树底下好乘凉”。
    长沙的自动生态聚合正体现出“扩散效应”下“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趋势。
    将测试平台比作大树,平台入驻企业则聚集在大树下面乘凉,并以此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产业生态。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看中的就是在“雁阵”中所能带来的协同合作。
    比如,长沙在整车制造方面,拥有上汽、广汽、比亚迪等生产线,且在本土制造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以及舍弗勒、大陆、博世等国际巨头的联动下,上下游产业链正趋于完善;在技术布局方面,百度、腾讯、华为等极具分量的互联网巨头入驻,带来了人工智能、云计算、车路协同系统等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相关技术。
    根据湘江新区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长沙已经聚集了智能网联汽车重点关联企业347家,实现了产业链、知识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齐动”。
    对于长沙而言,作为新一线城市之一,虽然相比北上广深等地产业优势均不明显,但在木桶效应下,即测试平台这颗参天大树的“庇护”下,长沙整体产业优势获得了进一步释放。
    特别是2019长沙政府工作报告中,“以高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为重点,着力打造全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产业化高地,推动新区走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列”成为长沙市的新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在新城、新区和新路的空间规划上,长沙也为自动驾驶的落地,产业生态大树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兴产业:由“头雁”带领“雁群”形成活力生态
    自动驾驶产业发展需要有统一的愿景,在相同的愿景之下,才会诞生相同的目标。
    科技杂志《连线》(Wired)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新经济,新规则》一书中曾揭示了经济运行的十个新规则,其中,“蜂群比狮子重要,流动比平衡重要”是其中的两个规则。
    对应的解释就是:企业是产业生态系统进化的有机体,一群企业聚集所爆发出的能量会比单独一家独角兽更高;产业生态的和谐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完美,而是一个不断打破平衡又再平衡的过程。
    长沙如今作为自动驾驶产业的“头雁”带着“雁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网络,产业生态的活力因此成型。
    
    我们可以看到,围绕车载及路侧通讯设备,引入了华为;围绕自动驾驶底盘及线控转向,引入了舍弗勒;围绕人工智能处理器,引入了地平线;围绕传感器,引入了大陆集团;围绕云控平台,引入了启迪云控;围绕自动驾驶特种车辆,引入了桑德新能源汽车、中联酷哇、希迪智驾等。
    自动驾驶产业生态的聚集需要“头雁”,生态活力的释放需要“雁群”,湘江新区扛起了长沙自动驾驶生态带头领飞的责任,在生态建设上给“雁群”带来助益,在业务诉求上给“雁群”带来帮助,在产业发展上给“雁群”带来无穷的活力。
    重应用:产业落地是最高要求,亦是最低目标
    任何产业发展都不是空喊口号悬在理想王国的半空,最终都要实现落地应用。
    将其放在自动驾驶产业中进行讨论,则需在改变普通民众的生活,提高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两个方面形成突破。
    技术的应用,产业的落地对于整个生态体系来说有两点益处。
    一为打磨技术,在更开阔的市场空间内来验证技术的成熟度,加快技术迭代;一为验证模式,产业落地的姿势千奇百怪,必须经历一个试错和验证的过程,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产业发展的最高要求,亦或最低目标。
    
    长沙在自动驾驶行业的示范落地上已经做出了诸多尝试,早在1年前,便一次性发放了4种类型的测试牌照,将智能环卫,智慧公交,乘用车,重卡等易商业化落地的产品纳入到长沙市开放道路测试和示范运行的范畴,今年更是大面积开放了100平方公里范围的城市开放道路及100公里高速道路,搭建平台,促进了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进程。
    除了已经启用的开放道路智能驾驶长沙示范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正着力打造智能系统检测实验室,构建代客泊车、智慧停车场等多个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其测试服务能力,构建全流程闭环测试体系。
    由此可见,在应用落地方面,长沙的政策指向性非常明确,并且在生态内多点布局,撒下这么多种子,总会有所收获的。
    可以畅想,在不久的将来,市民不但能乘坐自动驾驶乘用车,自己也会开上智能网联车辆,在更便捷更畅通的城市交通中更舒适地行驶,长沙的城市职能也被重新定义。
    在“头雁”的带领下,长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驾驶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