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别开生面,百度开出首家“4S店”
当下科技文/当下君
时至今日,我们也不敢说在世界范围内,有哪家AI企业完美的解决了AI的商业化落地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美等全球各地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基本上是同一阶段、同一类属的。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可能是飞桨式的步步为营,也可能在某一个时点出现戏剧性的跨越式发展。
未来的戏剧性变迁无法预知,所以我们只能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1
百度飞桨首家“4S店”为何进驻张江?
在最近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之际,由百度集团和上海张江集团共同建设的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也同期启动。
启动的这一天,观者如堵。大概行业内外的人士都感到好奇——何为AI赋能中心,这个新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规模来看,赋能中心的体量着实不小,全国首个“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落成,建筑面积约3000平米,具备AI产品展示、实训支持、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功能。
上个世纪8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进军发现欧洲的消费者对于汽车销售的综合服务要求很高,于是一种新的模式应运而生——4S店。4S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写字母,分别代表如下含义:销售(Sale)、配件(Sparepart)、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这在后来成为全球汽车销售的主流模式。
中国的AI企业也开始用赋能中心的形态来推进AI落地。
首先,为什么是上海?
四年前,上海围绕打造全球人工智能高地为目标,开始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此后,不仅这一活动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重要风向标,而且,人工智能也成为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百度在上海设立赋能中心,与上海的产业布局潜力关系巨大。
其次,AI巨头云集上海,百度需要扬起带着自己独特色彩的旗帜。
截至2020年,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企业1149家,包括微软、亚马逊、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龙头企业在沪布局,打造产业生态,全年产业规模达到2246亿元,实现50%左右逆势增长。可以说,上海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任何巨头都无法缺席的一块风水宝地。
再者,上海与百度在AI方面的合作已有深厚积累。
早在2020年7月,浦东新区就与百度达成了战略合作。
而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百度与上海浦东新区共同搭建的“百度飞桨人工智能公共技术平台”也正式揭牌。
如果说“公共技术平台”是构建于数字世界的虚拟化存在,那赋能中心就是这一平台在物理空间的实体投影。
换言之,依托实体的赋能中心与虚拟化平台的相互拉动,将充分发挥和调动百度飞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多年积累的丰富生态资源,用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和上海地区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
赋能中心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种AI创新。
2
如何破解AI落地难?
百度飞桨AI产业赋能中心的出现,是在巨大的现实挑战下应运而生的产物,那就是AI落地难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难题,也成为智能经济时代向我们走来的过程中实际的障碍。
首先,AI的赋能者和AI的需求者之间,需要大量的信息对齐和工作协同。
AI从前两年的概念崛起,如今正逐渐走向落地应用阶段,然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AI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似乎并没有企业想象中的顺利。
并非是AI企业没有做好技术准备,而是AI研发者和AI的使用者之间,先天存在信息鸿沟。因此,当AI具体落地时,就有越来越多诸如场景碎片化、应用成本高、实验室场景到实际应用场景效果差距较大等问题被暴露出来,对于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言,更成为项目工程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AI产业最难落地的并不是互联网公司这样的原生数字化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有较好的数字基因,对AI的接受程度也普遍较高。真正落地难的,是传统千行百业所构成的“崇山峻岭”。
这些企业渴望AI,但基础IT能力薄弱,对AI能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普遍存在信息落差。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靠云端赋能,很难抓住企业的痛点,也很难真正达成有效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线下的实体展示、面对面沟通、AI实训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
其次,AI技术需要进行远景规划,是一个需要靠大量烧钱来谋划长远的产业,目前能够依靠技术输出盈利的AI企业少之又少,所以需要千方百计的把战线前移,和企业形成共建共创的格局。
AI行业的共识是,要想大规模实现AI的场景化落地,不能依靠AI平台企业的“单向推销”,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主动有拥抱AI的愿望和行动。
和一切新技术的普及一样,AI的落地,总是从企业中的少数人开始考虑“我们面对的问题能不能用AI来解决”开始的。然而,从这种“星星之火”阶段,到大规模的“星火燎原”之间,并非能够一步到位、一蹴而就。
百度集团副总裁吴甜对此就有一个独特的思考,她在长期观察飞桨通过与产业伙伴的广泛合作中发现,企业应用AI有一个典型的“中间阶段”,也就是“AI工作坊阶段”。
工作坊也被称为“工场”,虽然和“工厂”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不小的区别。18世纪,英国珍妮纺纱机的问世,使得传统的手工业迅速壮大,开始出现一些聚集效应,纺织从一种典型的家庭劳作,渐渐开始出现有一定规模的集中化生产。而这些“工场”的规模虽然普遍不大,但已经有了聚合、协同等模式的雏形,为未来蒸汽机时代到来后大规模出现的“工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人类历史上工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中间阶段。
吴甜长期的产业观察使之发现——在企业走过“AI先行者探路阶段”后,特别是一些AI的落地经过了验证,产生效益后,企业的AI落地,会从少数人的个人实践,转变成有中小规模的团队来学习和应用AI,逐步探索,称之为AI工作坊应用阶段。
虽然“工作坊”听起来规模不大,但AI的复杂性使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企业的AI落地,是集产业、技术、模式、资本、服务为一体的复杂系统,更涉及前端、存储、传输、管理、应用多个产业链条。在这种情况下,百度的飞桨赋能中心,就能很好的成为“工作坊阶段”中连接赋能者和企业的一个场景,双方可以相互走近,解决当下赋能过程中面对的种种问题;同时,从个人实践到带领团队的“AI工作坊应用”阶段,面临的是团队里专业AI研发人数少,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要一起快速学习AI模型研发的问题,以及进行人才培训、专题研讨等各种活动,最终为进入AI工业大生产阶段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而“赋能中心”恰好正好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实地空间,对于上海这个中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来说,赋能中心毫无疑问将成为百度飞桨在上海的“技术沙龙”,成为AI交流最密集、最活跃的场景。
3
赋能需要的还有生态和产业环境
AI落地难的解决,还需要更广泛的助力。
例如,日前《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草案)》首次披露,这一条例就旨在破解AI产品应用“落地难”等瓶颈问题,用意就是打通创新“最后一公里”,这也是全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地方性法规。
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建立好AI的生态。
比如,绝大部分AI企业都是最开始开发一个通用的能力,然后根据行业需求,再做成一个落地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中,依赖的未必仅仅是平台方的技术能力,如果一个垂直领域足够好的话,在这个行业生态里,就会有很多的参与方、很多的解决方案提供者,它们都希望各自扮演好各自的角色,都能参与进来获利,这就好比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各种应用都有人开发,从最通用的微信到最长尾的小众应用。
而长期以来,中国AI的状况是,大家还都是各家在做各家的,没有联成像“操作系统”一样的生态。
这一问题的解决,直到飞桨深度学习开源平台的出现,才初露曙光。
飞桨平台的出现和开源,本身就是为了营造生态效应和为AI开发提供“操作系统”,截至目前,百度飞桨开发者数量累计达到320万,相比一年前增长70%。同时,百度飞桨服务的企事业单位也达到了12万家,创建了36万模型,而且与超过22家AI芯片和服务器厂商展开合作。这些开发者企业模型已经覆盖了工业、能源、金融、医疗、农业、城市管理、交通、信息技术等各种各样的行业和场景。
但更具体的是,飞桨“大航海”计划中,提出了最新发布的计划——面向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护航”。
“护航计划”的核心是,未来三年,飞桨将投入10亿元资金,支持10万家企业智能化升级,与产业界一起培育百万AI人才。将汇聚生态资源去扶持一批在AI产业落地方面深耕的企业,技术赋能,输出更多百度的行业落地经验,也与业界探讨更深入的难点问题解法,共研共创。
由这段信息我们可以看出,护航计划的核心是人才。但这里的人才并不仅仅指的是一般的AI应用开发人才,还有“能影响和决策企业如何应用AI”的人才。
在护航计划中,首席AI架构师培养计划(AICA)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诞生的。
简单说来,AI架构师是支撑企业AI应用三级跳的核心构建者,是提升一家企业中对技术团队具有AI影响力,能够帮助企业从整体上构建以AI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充分发挥AI技术对于业务的助力作用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和一般人才不同,百度着重打造这一体系培养的关键,是这些架构师将推动千行百业与AI大生态的对接。
从涉及的企业来看,由百度联合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同打造的首席AI架构师培养计划(AICA)在培养AI架构师上持非常开放的态度,参与的企业既有网易云音乐、万方数据、人民网、汽车之家这样的典型互联网企业,也有中国联通、浙江省能源集团、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中海石油气电集团这样的国企,还有顺丰、OPPO这样出色的民企。
这才是真正的千行百业。
当然,仅仅依靠架构师是不够的,需要的还有大跨度的学科交叉和大范围的产教融合。
比如,百度与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在产业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已久。早在今年1月,双方便签署合作协议,围绕“计算+”领域,面向AI发展趋势与应用,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合作,携手推动。
而在这次赋能中心的启动仪式上,同步举行的就还包括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周如鸿教授与百度集团副总裁吴甜一起正式开启的飞桨大航海“护航”上海产业赋能计划,双方将以赋能中心为实体承载,实现产学研优势资源共享,加速产业创新,助力AI人才成长。
而除了产教结合、学科交叉,百度还希望把每个有效实现了AI落地的企业都变成一颗会发芽的“种子”,因此,在飞桨“大航海计划”赋能产业的过程中,有非常多企业加入到飞桨技术伙伴的生态体系中,这些伙伴企业基于飞桨平台,探索各自行业的智能化创新应用,覆盖智能制造、金融科技、智慧城市、企业服务、智能硬件等众多领域。
而这次赋能中心的开启中,百度AI生态部总经理刘倩为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五家飞桨技术伙伴企业代表颁发了飞桨认证级技术伙伴证书。
可以说,时至今日我们也不敢说在世界范围内,有哪家AI企业完美的解决了AI的商业化落地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美等全球各地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基本上是同一阶段、同一类属的。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可能是飞桨式的步步为营,也可能在某一个时点出现戏剧性的跨越式发展——例如疫情对线上经济的推动,就是一次不可预知的事件。
但我们不能期许侥幸,百度踏踏实实的做好5年500万AI人才的培养计划,飞桨做好了启航、护航、领航等方方面面的生态推进,目的就是为了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毕竟,机会最大概率还是给有准备者留下。
转载请留言
并注明来自「当下Tech」
ID:dengling40
作者:当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