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VR游戏现状分析
VR陀螺近日,索尼宣布PS VR 销量突破300万套,VR游戏销量超过2190万份。即便如此,PS VR在索尼主机中的渗透率仍然只有3.6%。
VR游戏,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现在却遭遇最艰难的时期。
借此机会,陀螺君来聊聊VR游戏。
3年换了3批人
“活动连续办了3年,感觉换了3批人,而且一年比一年人少。”一位业内从业者跟陀螺君吐槽到。
今年CJ期间,老潘照旧举办了VRPLAY社区聚会,人不多,但是氛围特别好。
现场两边的角落上,几个人正沉迷在联机对战中,完全没有发觉围观的人正拍摄着他们滑稽的动作。这是穴居人带着还未上线的VR游戏《Contractors》过来体验,游戏非常重核,现场所有人均一致好评,也成为了今年年内国内最为期待的VR游戏之一。
游戏少了,人少了不只是反映在VRPLAY的聚会上。在为数不多的CJ期间的活动913的龙虾趴上,我们听到了同样的声音。
而今年不论是CJ期间的VR相关活动,还是CJ上的展台,包括索尼中国发布会上的VR游戏,全都出现了大幅减少。
2017年的CJ上有34个跟VR相关的展台,2016年的鼎盛时期则达到了将近80个,创业公司均占了6成以上。而到今年,C馆只剩下了HTC Vive、Pico和玖的这三家纯VR公司的身影,其他都只是相关带一下VR。
而B馆中,我们看到了少数几家VR创业公司。在B馆,一个9平米的小展台(不含搭建)需要花费2万多,费用不算高,但对于VR游戏公司来说并不容易。
“我们游戏在Vive的展台上有展出,在这边主要是看能不能接到一些项目。”某VR游戏公司的创始人跟我说。在热情招待我体验了他们的游戏之后,他又忙着去接待其他过来体验的“客户”,虽然还不知道这些人是否会成为客户,至少在他看来,这些人才是他来B馆展出的价值所在。
今年Facebook第一次加入了CJ,不过很明显FB的重心在于其基于社交软件的H5游戏,或许是因为其在国内已经与小米合作,将VR在国内的事务全权交给了小米。
而索尼的发布会上的VR游戏则更甚,从去年20多款的豪华阵容直线下降到今年严格意义上来说仅有1款新的完整产品。PS VR平台的VR游戏发行公司唯晶科技的创始人詹承翰也跟陀螺君感慨到,今年VR游戏太少了,很难找到好的产品发。
唯晶科技一边发行的同时也自研VR游戏产品,索尼发布会上的《揭秘计划2》就是其新作,据称,下半年还有2款新作公布。
3年换3批人,可能不只是VR游戏,整个VR行业的从业者都是如此。尤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转行做房地产、转行做手游、转行做……不是大家不热爱VR,只是仅仅靠热爱难以为继。
线上:国内收入最高的VR游戏不过百万级
2016年,还记得当时VR内容平台还愿意花点小钱来购买游戏,在内容极度短缺的大市场环境下,一款简单的Demo就能拿到20-50万不等,做得再好点儿则更高。曾经有一家VR游戏公司,平均2个月做一款VR游戏,卖给平台,还能过得比较滋润。
只是这样的“好景”并没有持续太久。
即便花钱填充了内容,但是没有足够的终端数量,加上用户付费率低,迟迟没有“量级”爆发的平台,只出不进根本维持不下去。3年,说要做平台的做生态的创业公司几乎都没剩下了,传闻当初称霸VR盒子市场的3D播播,号称用户多达3000万,最后也在流量的高成本下(由于视频文件过大,据了解其每年需要支付给电信2000多万元的带宽费用),被迫卖出。
VR内容平台依旧是Steam、Oculus Home和PSN,加上后来的Viveport为主。移动端则新生了Daydream、小米、Viveport wave、爱奇艺等。大公司成为了平台这一角色的主心骨。当然也有Veer这种主打社交UGC的内容平台,其属性与前者有很大差异。
而VR游戏CP们,大部分离开、转型或者又回到了原来的行业,坚持下来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几家,而且也大部分都是用项目的钱在养游戏。
“现在国内比较好的VR游戏有哪些?”
当这个问题抛过来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好像应该还有一些。结果真正要一个一个说出来,却费了好大的劲才挤出那么几个。
没钱没量谁愿意做,谁都不做怎么可能生钱带量,又回到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不久前,Steam公布2018年上半年最畅销VR游戏榜,共有12款游戏登上了铂金级的榜单,其中B社的两款IP大作《辐射4VR》以及《上古卷轴5:天际VR》榜上有名,此外,两款于2018年上半年正式推出的游戏《Beat Saber》以及《Budget Cuts》也登上了铂金级榜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