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坚守与突破
奇偶派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新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创新能力是驱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企业来说,谁掌握了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能力,谁便能拥有绝对的竞争力。
曾经,国内互联网源源不断的模式创新,一度成为各国互联网行业研究的范本。
直到芯片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技术缺乏危机,让国内企业深刻的认识到,模式创新无法有力的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唯有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然而,自主技术创新并非能够一蹴而就,背后是长期源源不断的研发投入。
相比国外科技巨头的高额研发投入,国内科技企业在研发上的整体投入虽然远远落后,但不乏一些公司凭借长期坚持不断的研发投入,正在技术创新突破方面开始暂露头角。
最怕技术领先的公司研发也凶猛
科技研发投入已经成为当前科技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纵观国外的高科技企业,无一不有着高额的研发投入比,与国外公司相比,由于营收与利润的差异,国内公司虽然在研发投入总量上还有一定距离,但研发投入强度正在迎头赶上。
为了最直观的呈现,我们选取了大型科技公司,包括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同时选取了国内目前在研发投入强度上领先的华为和百度的研发投入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注:为了便于更直观的对比,文中所涉数据已统一换算为人民币。)
我们首先从wind数据选取了亚马逊从2012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近十年间研发支出,分别是:286.87亿元、400.26亿元、567.54亿元、814.3亿元、1115.82亿元、1478.04亿元、1979.14亿元、2506.62亿元、2725.74亿元、2598.12亿元。
这几年,亚马逊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是:7.47%、8.82%、10.42%、11.83%、11.72%、12.72%、12.38%、12.81%、13.23%、12.25%。
亚马逊在研发投入的绝对金额和强度都非常大,而且不断增长的趋势也极为明显。研发投入金额方面,亚马逊近十年间保持了高位持续增长,在不满十年的时间里,其研发投入总金额达到了惊人的14472.45亿元,位列全球第一。
在研发投入强度方面,亚马逊自从2014年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0%以后从未低于过10%,且已经连续八年维持了12%左右的研发投入强度。
Facebook从2012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近十年间研发支出,分别是:87.93亿元、86.27亿元、163.13亿元、312.73亿元、410.6亿元、506.66亿元、705.06亿元、948.76亿元、1176.45亿元、1123.01亿元。
同一时段,Facebook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是:27.49%、17.97%、21.39%、26.86%、21.42%、19.07%、18.4%、19.23%、21.46%、20.89%。
Facebook在研发投入上的“大方”确实非一般公司可比。这不仅体现在其多年来研发投入金额的连续大幅增长,还明确地展示在其进入成熟期后还一直维持着20%左右的研发投入强度上。
我们从wind数据选取谷歌从2012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近十年间研发支出,分别是:426.97亿元、484.83亿元、601.62亿元、797.54亿元、967.57亿元、1086.31亿元、1470.03亿元、1815.07亿元、1799.11亿元、1457.51亿元。
同一时间段内,谷歌的研发投入强度则分别是:13.54%、13.29%、14.9%、16.38%、15.45%、15%、15.65%、16.07%、15.11%、12.53%。
从数据看,谷歌近十年间的研发投入金额都保持了很高的增长速度,在跨越的9个完整年度中其研发投入共增长了458.05%。同时,谷歌还保持了极高的研发投入强度,十年间从13%左右的高位提升到了16%左右。
在国内,华为的科技能力毋庸置疑,在2011年至2020年十年间,华为的研发支出分别是:236.96亿元、297.47亿元、306.72亿元、408.45亿元、596.07亿元、764亿元、897亿元、1015亿元、1317亿元、1418.93亿元。
十年间,华为的研发投入强度则分别是11.6%、13.5%、12.8%、14.2%、15.1%、14.7%、14.9%、14.1%、15.3%、15.92%。
单纯从这两组数据看,华为十年间的研发投入金额和研发投入强度都在高位。且华为自从研发投入强度2011年超过10%以后,从未低于10%。
华为在每年的年报中将创新研发投入放在十分显眼的位置,位居销售收入之后第二部分。其中第一句话就强调了“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
华为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7000亿元,这一数额与苹果相比相差无几。但是在营收与利润都不及苹果的情况下,华为还能持续与之不相上下的比拼研发,可以看到这样一家中国硬件厂商在科技路上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如果说在中国有一家公司能在AI技术上与谷歌对标,那就只有百度。
我们也梳理了百度从2012年到2021前第三季度近十年间研发支出,数据分别是:23.05亿元、41.07亿元、69.81亿元、101.76亿元、101.51亿元、129.28亿元、157.72亿元、183.46亿元、195亿元、175.81亿元。
同一时间段内,百度的研发投入强度则分别是:12.86%、14.23%、15.33%、14.39%、15.24%、15.42%、17.08%、18.21%、19.44%、19.24%。
百度的研发投入绝对金额近十年间持续增长,和谷歌、华为一样,实现了高投入金额下难能可贵的持续增长。据百度刚刚发布的2021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百度研发费用支出62亿元,同比增长35%。
另外一点,百度与华为一样,至2012年以来研发强度都高于10%,而且近几年还实现了高研发投入强度下的持续提升。
华为对于技术投入的极致追求,一直体现在它们每年年报中都强调的一句话“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百度虽然没有喊出这样的豪言壮语,但是长期在坚持研发投入,攻坚硬核技术,用行动和真金白银扎扎实实在践行着和华为同样的科技信仰。
通过整体研发投入强度的对比可以看出,华为与百度的研发投入强度趋势表现非常好,并不输于国外科技巨头,百度的研发投入强度与Facebook相当。
那么,在如此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之下,到底能否提升企业的科技能力?又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切实的回报呢?
舍得投入才能带来更多真金白银
谷歌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研发上的大量投入,让其在过去的十年间,不断拿出令人惊诧不已的黑科技产品,AlphaGo、自动驾驶、AI眼镜,将很多科幻片的场景带入到人类社会生活场景,令人们对它的硬核科技实力毫不怀疑。
亚马逊重金投入的硬件研发部门Lab126,能屡屡拿出电纸书Kindle和智能音箱Echo这样的创新产品,引领行业方向。
对于AWS成为亚马逊近年来的杀手级业务,安吉斯资本的维克多安东尼就表示,“亚马逊AWS业务的增长,是该公司成为未来5年最佳投资标的之一的原因”。
AWS成功的背后,是亚马逊十多年在云服务上的持续投入与埋头苦干。
如今,早已没有人将谷歌作为一家单纯的搜索引擎公司,也没有人会说Facebook就是一个互联网社交巨头,更没有人再把亚马逊作为一家简单的电商公司。而这背后,都是它们多年来持续保持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与国外公司相比,国内公司以往并不注重研发投入,因此,不论在技术上还是产品上,都缺乏真正的竞争力。但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确实涌现出了一批以华为、百度为代表的长期坚持研发投入的企业。
华为是世界上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拥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无论是在硬件产品上还是通信系统上,都表现出了与其研发投入相匹配的竞争实力,其产品及服务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也得以迅速扩大。
在手机等智能硬件产品上,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极大成功,不仅在整体出货量上屡屡超越苹果,而且在代表技术实力的高端产品上也能与苹果一较高下。
而在5G的实力上,华为用一个又一个5G商用订单便证明了自己在智能时代的5G硬件、终端与应用上的实力。
市场调研机构Dell'Oro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受到美国制裁的严重影响,但华为在5G通讯设备市场份额仍然稳居第一,排名在第二、第三位的爱立信与诺基亚,与之仍有差距。
与谷歌一样,百度的大量研发费用同样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上。而百度在研发上的投入,近些年也获得了回报。
以百度智能云与Apollo为代表的AI业务开始高速增长,百度移动生态的营收多元化,百度在广告营收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逐渐清晰,人工智能创新业务逐渐成为拉动百度核心营收增长的重要支点。
百度首席财务官罗戎表示,第三季度,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劲增73%,驱动百度核心营收再次取得良好业绩。智能云服务、智能交通、智能设备、智能电动车以及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等AI业务的多元化布局,将为百度实现长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智能云服务。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稳居中国科技公司四朵云之一,增速高于市场平均增速,持续增长潜力最大。
智慧交通领域。百度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厚积薄发,截至2021年9月,百度ACE智能交通签署千万订单的覆盖城市增加至24座,同比翻3倍。
自动驾驶技术。百度Apollo在技术层面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测试里程方面,ApolloL4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1600万公里,为同比增长189%。测试资质方面,百度Apollo已获得411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智能出行领域。百度发布全新升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向大众提供出行服务。财报显示,第三季度,萝卜快跑无人车出行订单量环比增加1倍,上海、北京、广州、长沙、沧州等地用户均可体验。
智能设备领域。据StrategyAnalytics、IDC以及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小度在全球智能屏出货量及中国智能音箱出货量中排名第一。
移动生态业务。百度App月活再创历史新高,达6.07亿,同比增长12%,日登录用户比例达到79%。百度利用AI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助力中小企业通过百度营销平台获得订单,实现了企业和品牌的共同成长。
百度如今能取得丰硕成果的背后,是十多年AI以及8年多Apollo业务的布局。如今,以智能云、智能驾驶及其他前沿业务为代表的AI新业务正成为拉动百度中长期增长的新引擎。
研发投入创造的无形价值更长尾
企业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创新,不仅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更能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企业的经营行为不能简单的一分为二(营利和慈善),存在结合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新道路。
随着企业科技能力的提升,企业在为自身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通过技术能力输出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1.AI技术助力碳中和。
Apollo在智能驾驶方面及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人们的出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更有效的降低因交通行为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助力整个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出了一份力。
2.智能云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浪潮下,数字化程度正在成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的趋势,随着百度智能云、华为云、阿里云等国内云服务企业纷纷布局智能云市场,积极开放自身智能化技术能力以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企业上云也成为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最佳途径。
企业将一切迁移到云端,利用云厂商在技术和资源层面的规模化效应,不仅具有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等这些优势,还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常见的信息孤岛、集成度低等问题,从而提升企业内外各环节的效率,并带来能力交易等商业模式的创新。
而企业实现了提质增效、业务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也就意味着整个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AI人才培养为整个科技的发展贡献力量。
说到企业的竞争,其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然而人非生而知之,唯有学而知之也,高素质人才队伍的获得重在后天的培养。
科技公司培养的大量科技人才,是整个行业、整个社会都能共享成果的,最终能够有力的支撑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战略。因此,一家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态度能够很好的体现它的社会责感。
百度是一家很重视技术人员的公司。2021年百度校招,百度发起了由李彦宏等高管亲自选、亲自带的“管理培训生”计划,旨在培养AI时代科技创新企业的新一代年轻管理者。
除此之外,为储备和吸纳AI人才,助力国家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培养和长期人才储备,百度践行“AI赋能、教育先行”的理念,积极联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通过“产学研合作”“教学赋能”“以赛促学”“百度奖学金”“Alpha学院”等多种形式,建立人才培养生态。
同时通过“松果计划”,投入数百万科研基金,支持200余个产学研项目,与400多所高校开展飞桨深度学习课程合作。
5年来,累计培养了500万AI人才,对整个社会的AI人才培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而百度本身,也在人才培养上得到了正向的反馈,收获了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写在最后
随着模式创新等创新方式被逐渐证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终究还是得看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则在于企业舍不舍得研发投入,因此,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与水平与其自身价值息息相关。
在研发投入方面,国外企业更像是在做军备战,而我们是在打价格战。
好在国内以华为、百度为首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研发投入强度上已不输于国外科技巨头。
作为科技型企业,如果失去了技术优势,也就失去了灵魂。在企业发展中,只有坚守技术信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