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人工智能是这个时代最著名、最重要的科学发现。经过60多年的演进,人工智能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并悄然引发这个星球发生奇妙变化。”《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这一论断,正日益得到印证。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面向2030年,对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
    万事俱备,东风已来。业内普遍认为,随着顶层制度设计的完善,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一大批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将加速走进百姓生活,并改变经济社会活动形态,成为促进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前景看好 潜力无限
    人工智能的潜力到底有多大?有报告称,通过转变工作方式以及开拓新的价值和增长源,人工智能将在2035年前给中国经济额外带来1.6个百分点的增长,制造业、农业和零售业将获益最多。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认为,对于中国而言,技术不足导致移动互联网难以催生出更多的新应用和商业模式。为了突破技术上的瓶颈,新一轮更激动人心、更值得期待的技术革命风暴已经诞生,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中国产业发展的焦点。
    无疑,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关键驱动力,人工智能将释放巨大能量,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尤其是人工智能赋予机器一定的视听感知和思考能力,不仅会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也会对经济与社会的运行方式产生积极作用。它会进一步将人类从繁重、危险、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带动多种传统产业的变革。
    或许正因如此,我国计划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到2025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社会治理、国防建设等领域广泛运用,核心产业规模力争超过1万亿元。
    对此,有专家表示,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无疑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引领变革 蓄势而为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人口减少,人工智能将提供中国急需的提升效率、促进增长的动能。”今年6月,IMF前副总裁朱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完全契合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与需求,成为时代赋予中国的一大机遇。
    有数据显示,十余年来,资本和劳动力作为两大传统生产要素,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日趋减弱。与此同时,我们却目睹了一股新生力量的兴起: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有希望克服资本和劳动力等实体限制,开辟出新的价值与增长源泉。
    业内人士预计,到2035年,通过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大量投入和良性互动,加上有着偏好数字技术的巨大消费群体,人工智能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将为我国带来逾7.1万亿美元的额外收益,劳动生产率将提高27%。
    目前看,人工智能刺激经济增长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人工智能创造一种虚拟劳动力,能够解决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二是人工智能通过提升员工能力,达到提高资本效率的目的;三是人工智能的普及将推动多行业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研究显示,未来,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经济增长中,一半以上将来自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可见,当产业插上人工智能的羽翼,我们将见证颠覆性的变化。随着人脸识别、虚拟现实、智能终端等新领域的拓展,必将开辟面向未来的新蓝海;智能制造、智能商务、智能农业等多点开花,传统产业也将得以涅槃重生。
    落地应用 小荷初露
    智能医疗实现在线诊疗,移动支付化解出门忘带钱的尴尬,人脸识别为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随着人工智能的强势崛起,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点正在被发掘,一大批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将落地开花。
    业内人士分析,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省,人工智能跟其他行业、产业碰撞,还将产生更多的创业和创新领域。
    在北京,由百度领衔开发的人工智能医疗系统已经通过测试,投入商用后,将在预约分诊、优化就医流程、移动支付结算等诸多方面为人们提供便利。毋庸置疑,受惠于人工智能的优质医疗服务,将大大提高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在上海,商业化货运无人驾驶技术已被提上日程,低成本的货运卡车无人驾驶技术将给物流企业带来革命性改变,大大加快货运运转效率。
    在杭州,阿里巴巴已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构建智慧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运用领先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澳门构建城市治理的智能中枢,被誉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登月计划”。
    ……
    这意味着,人工智能的亮丽气质,已开始绽放出让人艳羡的光芒。但也要看到,如何在短时间内构筑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形成相关领域的中国标准,才是人工智能行稳致远的关键。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方向!